龍和虎在佛教中有什麼意義?

2021-01-09 冥帝支招兒

佛教中有好多與動物有關的典故,動物常常與諸佛菩薩有往事因緣,而且也常被用來比喻佛陀的妙相莊嚴,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佛教中的龍和虎。

龍在佛經中是經常出現的動物,為守護佛法的八部眾之一。

西方世界認為龍是傳說中的一種怪物,通常被想像成一隻巨大的蜥蜴,長著蝙蝠的翅膀、身披麟片、能噴火;也有人把它想像成一條蛇,有帶刺的尾巴。 在希臘語中,龍原來是指任何一種大蛇。 在中東,蛇或龍都蔽看作致人死命的邪惡象徵, 例如埃及的阿佩皮神,就是冥界的一條大蛇。

龍更是中國神話中多數是表示正義和尊貴。傳說龍能隱能顯,春分時登天,秋分 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後成為皇權的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但在遠古傳說中,龍是可馴養的,如帝舜時董父、夏孔甲時劉累和師門都能馴龍。

在佛經中,龍可說是經常出現的動物。 龍族居住在水中,能呼雲興雨,為蛇形鬼類,亦為守護佛法的八部眾之一。 愚痴嗔恚特重的眾生,因業報的緣故,而投生於龍族,出生於戲樂城。 龍族的領袖稱為龍王,他們具足強大的威力,常為佛的守護者。 另外有一類「非法行龍王」,由於不順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受到熱沙燒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樓羅捕食的苦惱。在諸尊龍王中,以五大龍王及八大龍王最為著稱。除了龍王之外,龍女、龍子也是經典中極特殊的一群。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依次被卵、胎、溼、化四生的迦樓羅所食。《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中說,龍王有時行於地上,也常居於空中,恆常住在勝妙高山或在水中。至於他們的形貌,或有一首、二頭,乃至於多頭的龍王,或有無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的龍王。與龍相關的諸尊有妙見菩薩、龍樹菩薩、難陀和優波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摩那斯龍王俱利迦羅龍王、水天以及西方廣目天等。

虎也是佛教中常見的動物,禪宗中也有許多和老虎有關的故事及詞語。

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一般人都認為虎會吃人。 其實,絕大多數的虎都怕人,吃人的虎其中大多為老的老虎或病虎,因為捕不到其他的野獸,只好吃行動最慢的人類。在印度,薩堙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廣為流傳,在禪宗也有許多和老虎有關的故事。 據《續高僧傳》卷十六《僧稠傳》中記載,北齊僧稠曾在懷州西王屋山修習禪定,聽聞門外兩虎交鬥,咆響震巖,就以錫杖從中調解,各散而去。此外,隋代曇詢禪師亦有此事跡。而《永嘉玄覺證道歌》中所說:「降龍缽,解虎錫,兩股金環鳴歷歷"即是指這個典故。 依《妙法蓮華經玄義》 卷二下所載,圓教認為肉身可超登十地,故十地菩薩的肉身雖超登十地,已破煩惱而無地獄之業報,但還是有前業所感的肉身不能免去被虎狼所食之畏。餘教則說肉身一生之中不登十地,所以虎狼作煩惱解。佛經與虎相關的用語有:

虎溪三笑:描述儒者陶淵明與道士陸修靜相攜訪問在廬山修行的高僧慧遠。慧遠修行以虎溪為界,不曾跨越過至山下。 但是在二人探訪的歸途中,三人談笑而行,送客的慧遠不覺間跨越了他禁足的虎溪,三人因此相視而笑。 這就是虎溪三笑的由來。

似虎奔山:禪宗用語,意為「如龍得水"。 於禪林中,轉指修學者如果能證悟生死大事,則猶如虎之靠山、龍之得水,而自然顯現出大作為。

千地虎狼:出自合部《金光明經》卷三《陀羅尼最淨地品》,指十地的菩薩猶有虎狼之畏,世尊為說十種陀羅尼咒,菩薩各誦持其咒,可度脫一切怖畏、惡獸、惡鬼、人、非人等災橫煩惱,解脫五障。

相關焦點

  • 道教中的龍和虎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
    龍和虎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含義。道教是以修仙為終極目標的宗教,最早描寫仙人的道家典籍應該是《莊子》。《莊子·逍遙遊》寫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這個神仙有什麼特點呢?除了外表絕美,餐風飲露之外,最重要的特點便是乘雲氣,御飛龍。神仙和龍關係密切,這大約是由於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的緣故。
  • 上山虎和下山虎,分別有什麼意義?
    虎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祥獸之一,是百獸中的王中王,是統治力量的象徵。長期已來在民間,也被示為是權力,同力量的象徵。龍虎齊名龍在前虎在後,但在十二生肖中,虎排行第三,虎又在前龍在後,總之都是權力,英勇,力量的象徵。
  • ...意義——以布達拉宮蒙人馭虎和塔巴寺諾金馭虎的壁畫象徵寓意為例
    ,闡釋其富有濃厚的文化意蘊和象徵意義,探究該壁畫在藏族歷史中出現的符號淵源。本節部分涉及到了藏傳佛教的最高次第密宗護法,因深奧的密宗世界是無法輕易解答,只能通過文獻資料和採訪相關工作人員,來試著圖解讀壁畫表面的內容。3.老虎的寓意據說,這幅畫也具有宗教的象徵意義,即:蒙人馭虎代表格魯派戰勝了被「馴服」的對手藏傳佛教舊派。但筆者認為圖中老虎的宗教象徵意義,不單單是宗教派別的片面之詞,更多地象徵悠久的宗教歷史和象徵符號。
  • 俗語:「龍抱虎出文武,虎抱龍代代窮」,龍和虎指的是什麼?
    導語:俗語:「龍抱虎出文武,虎抱龍代代窮」,龍和虎指的是什麼?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老一輩農民們說的「龍抱虎出文武,虎抱龍代代窮」,所說的就是風水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這其中的「龍」和「虎」指的是什麼呢?
  • 龍眉、虎眉和獅眉有什麼不同
    在面相中,眉毛被稱為「保壽官」,為顯示人性情、福祿、壽考的部位。眉形多種多樣,我們可以根據眉毛的形狀判斷一個人的運勢情況,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龍眉、虎眉和獅眉這三種眉毛的運勢情況。龍眉是指眉高而略彎,眉寬而整齊,眉頭略上翹如龍首,毛順而有彩,色澤黑亮,眉尾過目,眉不過濃,根根見肉,眉峰上揚顯得很有氣勢,整體上看起來顯得眉宇飛揚,精神奕奕
  • 8000年前就有龍的形象 與外國龍象徵意義差別大
    龍的來源眾說紛紜關於龍的來源,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起,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主要觀點有:蛇說、鱷魚說、蜥蜴說、魚說、馬說、熊說、恐龍遺存說、雷電說、龍捲風說等等。蛇說是流行最廣和最早的。早在漢代文字學者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就有龍為鱗蟲之長的說法。
  • 十二生肖中的「龍」究竟是什麼動物?
    十二生肖中的動物,大多是我們日常可見的動物,唯獨龍,對於現代人來說,陌生又神秘,似有若無。那麼龍究竟是什麼動物呢?當年有一個高郵龍吸水的新聞,差不多十年前了。那次高郵地區發生龍戲水,上了新聞,我和我媽正好在看東方衛視的時候看到了,畫質比較清晰,龍在雲層中盤旋而去,下面的村民都在喊「龍!龍!」,畫外音是專家的自然現象解說。 之後上網查,發現好多人都看到了這個新聞,都在那裡討論。還有人上傳了新聞視頻,但是那時候網絡視頻畫質都很糊,有些沒看過電視臺直播的人覺得視頻裡的有點像鳥。不過下面有個人評論說,自己從小在長江邊長大,龍經常見。
  • 佛教:為什麼要供佛,供養的意義是什麼?
    佛教:為什麼要供佛,供養的意義是什麼?在民間,素有初一、十五十齋日供佛的習俗。有些人,還會特地跑到寺廟,給佛菩薩供養瓜果。當然,對於佛教的善信而言,供佛禮佛則是每天必做的事情。那麼,為什麼要供佛呢?供養的意義是什麼呢?難道真的是佛菩薩要吃我們的東西嗎?其實不然。
  • 「上山虎」和「下山虎」到底有什麼區別?
    因其君臨天下的王者之風,常常與龍並稱,在《周易·乾卦文》中就有:「雲從龍,風從虎」。龍飛於天,虎行於地,所以虎與龍一起成為雄偉強盛的象徵和美化權威的典型形態,是人崇拜並敬畏的對象。「虎者,陽物,百獸之長,能執博挫銳,噬食鬼魅」。在中國的傳說中,虎可以驅除家庭的三大災難:火災、失竊和邪惡。
  • 《看圖猜成語》龍和虎成語是什麼 答案詳解
    導 讀 看圖猜成語一隻老虎和一條龍,龍在石頭後打一成語答案是什麼?
  • 佛教中的咒語有什麼功德利益?
    咒語,聽著看似非常神秘,你可能會有這樣一些疑問:佛教咒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聽不懂?持誦咒語又有什麼利益?佛教最常用的咒語有哪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佛教咒語,是一種不能用言語說明的特殊力量秘密語,是在祈求息災、增福開慧時所唱誦的密語。
  •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意義?最新2020年二月二順口溜大全
    二月二在民間的歷史當中是有著久遠的歷史,而在不斷的發展當中也形成了許多的文化,那麼二月二龍抬頭順口溜是怎樣的呢?意義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二月二龍抬頭順口溜   剃頭類   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 佛教的念珠有哪些象徵意義?
    佛珠(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線貫串一定數目之珠粒,於稱名念佛或持咒時用以記數之隨身法具。 又稱數珠、珠數、誦珠、咒珠、佛珠。--以上是依據陀羅尼集經第二作數珠法相品、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第九、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卷下持念品、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蘇悉地羯囉經卷中供養次第法品、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卷上除障分品等經所舉述。諸經所說,品質數目不等。又據金安一居士密宗輯要一書、及師範大學教授聞汝賢有關修密之釋疑一文舉述,有「水晶珠、菩提子珠、珊瑚珠、人頭骨珠、鳳眼菩提子珠、琥珀珠」。
  • 佛教供具的意義是什麼?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發信號,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義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開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
  • 五個生肖女日常中,生肖虎是個把自由看得很重要的,生肖龍很堅強...
    導語:五個生肖女日常中,生肖虎是個把自由看得很重要的,生肖龍很堅強做事很獨立 第一位,生肖虎,生肖虎是個把自由看得很重要的生肖,他們是典型的「若為自由故。
  • 漢代神獸︱龍和虎是什麼時候成為「組合」的?
    其早期的含義和今人所理解的有什麼區別?從萌芽到成熟期的圖像演變龍是人造的想像性神獸,商代甲骨文中已經出現了龍字,其形象最早在紅山文化中就以玉卷龍的形式出現,以軀體捲曲為其特點。龍的造型隨時代而演變,在商代以紅山玉龍為祖型,逐漸強化頭頂角,並添加足等的元素;在春秋時期開始出現有翼的龍;到漢代發展為蛇體龍和獸體龍兩種形式,以後者為盛,一般皆有翼、帶角,造型趨於成熟,氣勢矯夭騰踔;魏晉以後,蛇體龍則重新佔據主流、且影響到後世藝術,後世的龍基本都採取豐盈修長的軀體了。虎則是現實中本來就存在的動物,不過在先秦藝術中往往被神化,其造型也可能附加頭頂角、羽翼等元素。
  • 不良帥說龍出海,虎下山中的虎指的是誰!
    不良人要停更了,要到六月才復更,看來剛剛出現的幾個伏筆沒發一下知道了,所以小編寫了這篇文來和大家一起討論討論,在最新的劇情中,不良帥被困孤島,但奇怪的是這一切貌似都在他的掌握中,特別是那句龍出海,虎下山,是該歇一歇了的話,留下了無數的猜想,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龍出海,虎下山中的虎,龍我們都知道是李星雲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之動物和神話動物
    在古代遙遠的距離和難以跨越的地形條件的阻隔,人們只得依靠有耐力、有力量、有速度和順從的馬匹。在佛教中馬和獅子都是寶生部南方寶生佛的坐騎。珠寶是寶生佛的徽相,一般被畫在風馬的馬鞍上或轉輪王的紺馬上。在唐卡中馬身上畫有金色飾物、鈴鐺、絲製圍帳和犛牛尾飾品。這些披飾是佛陀忠心耿耿的馬匹犍陟的「脖飾」(該馬仔其主逝去後心碎而死)。
  • 「佛教冷知識」佛教中的那些動物還有這樣的寓意
    獅子、象、牛等這些我們常見的動物,雖身處畜生道,在佛教中卻常常出現,如成為諸佛菩薩的坐騎等。佛教中也常有很多動物譬喻,關於慈悲仁德、教化說理,以眾所周知的動物形象,寥寥數語點明深刻的佛法。獅子騎獅文殊獅子是百獸之王,常用來比喻佛陀的無畏和巨大威力。
  • 【故宮視點】虎年說虎
    /應該是很熟悉的事/一個剛懂事的小孩/都知道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動物屬相/子鼠 醜牛 寅虎 卯兔/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讀起來朗朗上口/由於屬相的動物特徵/在民間就衍生出對此一屬相人的/性格運命婚姻前程等等說法/屬虎的人到了本命年有些犯嘀咕/有人或許系戴紅色的絲帶/之類的東西以避邪/其實不必那麼緊張/只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那麼和度過其他屬相的年份/如兔年龍年沒有什麼兩樣/十二生肖裡虎是有它獨特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