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是今年四大杯賽四年級組唯一一個跨級獲得「4個一等獎」的孩子
最近,上外附小的王晴(應家長要求,為化名)成為很多家長群裡被熱議的對象。這個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好孩子」,在剛剛結束的三年級學習過程中,斬獲四年級組奧數四大杯賽(小機靈杯、中環杯、走美杯、亞太杯)的一等獎「大滿貫」,這也是今年上海跨級考的唯一一個「4個一等獎」獲得者。他的媽媽在分享學習經驗時,特別強調了「興趣引領,抓緊時間」。
在中國奧數隊領隊、主教練熊斌教授看來,只有5%的學生適合學習奧數。家長沒有必要盲目跟風,把奧數強加給不適合奧數的孩子。
接受新事物能力特別強
在目前的奧數杯賽中,最被家長們看重的是小機靈杯、中環杯、走美杯以及亞太杯。今年,上外附小的王晴除了收穫這四大杯賽四年級組的一等獎,還獲得了三年級組小機靈杯的滿分特等獎。今年四大杯賽四年級組全一等獲得者只有兩人,王晴是唯一一個跨級獲獎的孩子。
過完這個暑假,王晴即將升入四年級。談起王晴,他的奧數老師延小兵讚不絕口:「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別強,題目一說就懂,更關鍵的是,不管再難的題目,只要他做過的,下次一定都會做。」
延小兵說,學奧數很重要的是學習習慣:「比如上課是否認真聽講,下課後是否能複習透,其實複習的最好辦法就是把課上老師講的題目複述給家長聽,但不是每個家長都願意花這個時間。」延老師認為,在這些關鍵點上,王晴本人和他的家長都做得很好。
「當然,他也很聰明,如果說只有5%的孩子能把奧數學好,那麼他就是萬分之一。」
「我還聽說,王晴不僅奧數好,更是一個發展十分全面的孩子,其實這是很多牛娃的共性。」延老師補充說。
找準興趣+有意識地引導
是怎樣的培養才讓王晴有這麼好的成績,又保持這麼廣泛的興趣?記者請王晴的媽媽分享了教育經驗。
王媽媽是個地道的上海女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很溫柔,說起孩子的學習,她一點兒也不含糊,她先從「興趣」二字談起:「老師都說他『數感』很好,他小時候我們也發現了這一點。」王媽媽說,王晴到3歲才正式開口說話,但在這之前已學會數數了,「很早就能從1數到200,對字母也很敏感,能從A背到Z,再從Z背到A。」
王媽媽說,王晴從小最喜歡的「玩具」是家裡的一本老黃曆,他出門玩都要把這本黃曆背在身上,沒事總喜歡翻翻看看,對著上面的數字「研究」半天。
王媽媽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幼兒園的陳老師驚喜地告訴她,當老師們在討論某一年的某月某日是星期幾時,他脫口而出是星期三,老師們再去查日曆,果然說對了!
發現兒子的數學天分後,一家人開始有意識地引導。「中班時我們給他買了小學數學一到四年級的書,在家自學,碰到不會的就問爸爸」,一年以後,他就把這些書全部「吃」下來了。「不過我們就此打住了,再讀下去,小學數學對他就沒吸引力了。」
英語也是如此,王晴從小很喜歡看英文原版動畫片。上了小學後,家人還發現兒子對物理很感興趣,經常對著網上的物理興趣課視頻研究。
●奧數老師眼中的他
「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別強,題目一說就懂,更關鍵的是,不管再難的題目,只要他做過的,下次一定都會做。他的表現更多地取決於他的興趣:遇到了難題,他會回家仔細複習,直到弄懂為止。」
●全面發展的「牛娃」
在學校裡,他不僅因為奧數而出名,更難得的是全面發展:英語閱讀已經達到美國七年級孩子的水平;語文一直保持在班級前十;正在自學C++語言編程課程;今年夏天衝刺鋼琴8級;體育每天跳繩1000次;每周2小時遊泳;還喜歡打羽毛球……
[對話王媽媽]
不過分要求,也不放任自流
晨報記者:平時是怎麼和孩子一起學習奧數的?
王媽媽:每天做10道奧數題。錯題要訂正,同時訓練「口奧」(註:口頭回答奧數題)。
其實杯賽也不是題題都難,如果一些比較基礎的、或者中等偏上的題目能做出來,二等獎應該是穩拿的。所以訓練的時候也不用一味做難題。
晨報記者:王晴怎麼平衡學校作業和課外學習呢?
王媽媽:他一般在學校裡就能完成當天的作業。
晨報記者:作業來得及在學校做完嗎?
王媽媽:來得及,他從小動作很快。這是我要求的,做事情要快,不能磨蹭。
晨報記者:很多孩子往往一開始對某方面感興趣,久而久之卻很難維持,你們幫助孩子保持興趣的秘訣是什麼?
王媽媽:孩子有了興趣,不能一下子拔得太高、要求太多,而是要從他喜歡的方式入手,比如奧數每天做10題,我們並不會一味要求他做難題,而是從一些基礎的、中等的題目入手,這樣才能保持長久的興趣。
再比如學物理,一開始是從他喜歡的動畫入手,給他看一些物理小知識的動畫視頻,他看了很感興趣,比如洗好澡他會問我,為什麼鏡子上都是霧?我們就講給他聽。平時我們也注意去引導、啟發,比如我們會問他,為什麼車子踩了剎車,並沒有馬上停下來?並跟他解釋其中的道理。
等到一些最基本的基礎打好了,如果需要,再請專業的老師來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晨報記者:你的教育原則是什麼?
王媽媽:首先,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有興趣就能學得好。其次,不過分要求,也不放任自流。為孩子定一個跳一跳能夠得到的目標。第三,能抓緊的就抓緊。第四,也要勞逸結合,我們每個周末都會允許他玩一個小時的遊戲,看看自己喜歡的電影,這個暑假也會帶他出去旅遊。
只有5%學生適合學習奧數
並非所有學生都適合學奧數,在中國奧數隊領隊、主教練熊斌教授看來,「只有5%的學生適合學習奧數」。熊斌是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1988年開始就擔任過中國奧數代表隊教練,從2004年起多次擔任中國奧數代表隊的領隊。他還是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同時是華東師大的招辦主任。昨天,記者聯繫到正在香港帶學生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熊斌,請他來說說,到底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學奧數。
熊斌認為,奧數並不是難題、偏題、怪題,而是平常教學中比較少涉及的一些數學分支的基礎知識,比如圖論、組合數學、數論,以及重要的數學思想如化歸思想、構造思想、特殊化思想、歸納等等。「這些內容的選擇是很科學的,因為這些領域的基本方法和簡單應用不需要專門的數學工具,而且帶有很強的趣味性和遊戲性。這些方法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拓展他們的思維和知識面自然是很有幫助的。」熊斌表示,奧數並不是「數學中的雜技」,它既是課堂的提高和深化,又是拓展視野的數學園地。
只有5%的學生適合學習奧數。那麼這5%的孩子需要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呢?熊斌認為,只有在學校裡數學學得相對比較紮實、學有餘力,而且又對數學有一定興趣的學生才適合學習奧數。他強調,學數學是需要天賦的,「當然,也要有刻苦鑽研的精神」。
如不是真正適合
提前學了也沒用
吳明(化名)是一位三年級孩子的父親。他創立的「俠客島之家」這一上海小學家長交流平臺,聚集了本市近200所小學的8000餘名家長,這個平臺幾乎匯集了所有在滬各大杯賽中獲得一等獎的牛娃。
據吳明觀察,獲得奧數一等獎以上的牛娃一般有4個特點:一是基本功都很紮實,基礎計算熟練且準確。二是能獨立思考,舉一反三,老師上課講一種解法,自己能觸類旁通想到其他解法。三是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喜歡數學,熱愛數學,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四是具有較強的記憶力和理解力,能夠一點就通。
「具備這4個特點,才能說孩子可能屬於這5%適合讀奧數的行列。而這4個特徵,一般孩子要到小學三年級以後才能顯示出來。」但很多家長看不透,想通過提前學來彌補孩子真實實力不足,吳明表示,「不是真正適合奧數的,即使低年級提前學,到了高年級以後,也會掉下來,恢復本來面目。」
吳明對王晴的評價是,「是真正的奧數牛娃」。天賦+努力+好的規劃,多重因素造就了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