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梁州(摘調)湯式
橫鬥柄珠星燦燦,界勾陳銀漢澄澄。恰行到梧桐金井潛身兒聽。晃綠窗十分月色,隔幽花一片琴聲。明出落求鸞覓鳳,暗包藏弄燕調鶯。一字字冰雪之清,一句句雲雨之情。賣弄他窮書生酸溜溜調美才高,迤逗的俊女流急穰穰宵奔夜行,辱末煞老丈人羞答答戶閉門扃。那生,可稱,一崢嶸便到文園令。富貴乃天命,長門賦黃金價不輕。可知道顯姓揚名。
將前人已作有的故事加以點染生發,在古代的作文手法中有專門的術語,叫做「借樹開花」法。元雜劇十有八九都是這種作法的應用。受到雜劇的影響,散曲作家也不甘寂寞,躍躍欲試。「借樹開花」成功的標準,一是要淋漓發揮,曲盡其致,二是要使改造後的新作表現出所用文體的風味特色。
這首〔梁州〕屬於摘調,是從《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套數摘出,染髮的是古人所津津樂道的相如文君故事。所借之「樹」,是司馬遷的《史記·司馬相如傳》。「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以琴心挑之。」「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文君夜亡奔相如。」這些就是有關的原載文字。太史公的筆法向來謹明簡潔,自然能為文人的想像留出發揮的寬敞餘地。
本曲起首兩句寫月明星燦的夜空,是秀色可餐的麗句,真可借用曲中的另一句「一字字冰雪之清」來代作評價。「橫鬥柄」是子夜的標誌,「珠星燦燦」、「銀漢澄澄」,在夜色的明燦中隱現出一種萬籟俱寂、唯有星月爭輝的幽靜意味。
特表出「界勾陳」的「銀漢」,還使人聯想起「銀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古詩,從牛女銀河的界隔而影示文君、相如的怨曠,在「賦」中兼含「興」意。第三句讓卓文君在後花園中登了場,雖則是「潛身兒」,在如此明亮的夜色中卻難於逃隱。作者將文君安排在這樣的背景下冒險,表現出她對美好愛情的熱烈嚮往與大膽追求,看來不是無意的。
「晃綠窗」兩句對仗又是清麗可嚼,綠窗月色,幽花琴聲,以景物襯示出相如琴挑的動人,簡直是「未成曲調先有情」了。以下四句便著力描繪了這「一片琴聲」。「求鸞覓鳳」是琴曲的內容,《西京雜記》說相如奏的曲子名《鳳求凰》,所以說是「明出落」。「弄燕調鶯」是琴曲的精神,「暗包藏」,說明司馬相如在彈奏中寄託和表現了自己的感情與願望。
「冰雪之清」、「雲雨之情」,既是琴聲特色的描寫,又是相如、文君雙方心情的寫照。司馬遷「以琴心挑之」五字,在本篇中化作了有聲有色的形象,這正是藝術加工的魔力。作者愈出愈奇,在此後的三句鼎足對中,索性將日後事態的發展提前移來,作為琴聲音樂效果的評價。《史記》有「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的記述,曲中說成是「老丈人羞答答戶閉門扃」,也是頗為風趣而傳神的。
結尾的六句跳出文君聽琴的故事內容,完全改為作者的評論口吻,要言不煩,老成持重,體現了散曲的「當行」風味。作者讚頌的雖是司馬相如的時來運轉、「顯姓揚名」,但以讚詞作結,本身就表達了對相如、文君全決封建禮教的風流行為的全面肯定。
全曲盡興發揮,一筆不懈;語言上既有典雅的清詞麗句,又有「賣弄他窮書生酸溜溜」、「迤逗的俊女流急穰穰」、「辱末煞老丈人羞答答」等村言俗語,還有「富貴乃天命」這樣的掉書袋,形成了散曲特有的「蛤蜊味」。淋漓盡致,點染生波,元曲借題發揮、「借樹開花」的風韻特色,於此可得三昧。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是作者穎姐愛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