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稅務總局:2020年減稅降費2.5萬億元,2021年落實延續和新出臺優惠政策
2020年組織稅收收入13.68萬億元,同比下降2.6%,比預算目標高0.8個百分點。
1月8日,全國稅務工作視頻會議召開,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作工作報告,總結2020年和「十三五」時期稅收現代化建設成績,研究「十四五」時期稅收改革發展思路,部署2021年重點任務。
會議指出,2020年稅費收入預算任務圓滿完成。全年組織稅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稅)13.68萬億元,同比下降2.6%,比財政預算安排的目標高0.8個百分點,及時準確辦理出口退稅1.45萬億元,組織社保費收入3.81萬億元,非稅收入6316億元,為抗擊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稅務總局數據還顯示,2020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萬億元,為399萬戶納稅人辦理延期繳納稅款292億元,實現90%的涉稅事項、99%的納稅申報業務都可網上辦、線上辦、掌上辦。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發現,「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超過7.6萬億元。其中,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以製造業增值稅稅率下調為重頭戲,疊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到16%,當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在2.36萬億元。為了應對突發疫情,2020年推出階段性企業社保減免、中小微企業稅費減免等政策,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5萬億,規模超過2019年。
會議強調,2021年全國稅務系統要重點推進以下重點工作:
一是以稅務系統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迎接建黨100周年。要組織開展一系列富有稅務特色的慶祝建黨100周年活動,進一步激發愛黨愛國愛稅熱情。
二是進一步鞏固拓展減稅降費成效促進完善現代稅收制度,助力高質量發展。繼續抓實抓細延續實施和新出臺的稅費優惠政策落實,持續優化推動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的機制和做法。加強稅收促進宏觀經濟穩定運行、深化市場化改革、創新驅動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以及支持鄉村振興、調節收入分配、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的政策研究,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三是紮實穩妥完成預算確定的收入任務,推動稅費收入質優量增。妥善處理好減與收、質與量、條與塊、近與遠的關係,既要把該收的依法依規收上來,又要堅決守住不收「過頭稅費」的底線。
四是穩妥實施發票電子化改革,推進信息化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建成並上線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逐步穩妥擴大改革試點範圍。充分發揮增值稅發票等稅收大數據優勢,深化稅收經濟分析,打造權威性、可信度高的稅收經濟指數,進一步提高數據服務大局的能力。
五是切實強化精確執法,增強稅務執法的規範性統一性。把準執法尺度,創新執法方式,堅決防止和糾正粗放式、選擇性、一刀切的隨意執法,推廣「首違不罰」清單制度。增進執法統一,持續擴大跨省經營企業全國通辦涉稅事項範圍。
六是大力推行精細服務,提升便利化、智能化、個性化水平。繼續落實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五年方案,連續第8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並與模範機關創建相結合,深化辦稅繳費便利化改革,推進稅費服務智能化升級,創新稅費服務個性化措施,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更好拓展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推進的成效。
七是科學實施精準監管,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做好對市場主體幹擾最小化、監管效能最大化、為基層減負最實化等工作。嚴打涉稅違法行為,大力推進科技稽查、精準稽查、協同稽查,持續形成對虛開騙稅等涉稅違法行為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
八是深入推進精誠共治,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推動形成多方協同治稅格局。加強在推進發票電子化改革、打擊「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等涉稅違法行為等方面的社會化協同,推動與更多部門拓展涉稅數據共享。深化國際稅收交流合作,協助有關國家辦好第二屆「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論壇,積極配合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相關規則的銜接與實施,做好稅收協定修訂和談籤等工作。
九是持續深化稅務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促進稅務幹部廉潔從稅。紮實推進稅務系統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試點,著力構建稅務系統一體化綜合監督體系,積極探索稅務系統一體推進「三不」制度機制,落實落細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推動稅務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十是進一步加強稅務幹部隊伍建設,厚植向善向上良好氛圍、增強幹事創業「六大能力」。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不斷健全隊伍組織體系,優化班子結構,提升班子整體功能,提高幹部教育培訓和人才培養水平,完善升級績效管理和數字人事。持續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總局和省局都要像基層服務納稅人繳費人一樣,更好地為基層服務;要像減稅降費讓市場主體輕裝上陣一樣,更好地讓基層稅務人輕裝上陣抓落實。深入弘揚中國稅務精神,大力選樹和培養使用先進典型,厚植向善向上的稅務文化,進一步振奮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作者:周瀟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