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場旁、草坪裡隨處可見燃盡的香燭和紙錢、鞭炮碎屑,與大學校園裡的氛圍很不搭調。(高亮 李卓 攝影報導)
「鬼節」應提倡網上祭祀操場旁燃起忽明忽暗的「鬼火」,自習樓下驚現帶著餘燼的紙錢,有人在幽暗的角落裡念念有詞……如果你深夜在大學校園裡撞見這一幕,恐怕會有點緊張。
農曆中元節快到了,人們開始用傳統方式祭祀先人。然而,昨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少數市民祭祀卻不分場合,紙錢、香火燒進大學校園。有關專家提醒市民,「鬼節」祭祀選擇網上祭拜等文明方式會更好。
大學校園裡深夜飄「鬼火」「我剛走出自習樓,就發現樓下拐角有一大堆沒燒完的紙錢。操場上更玄乎,一對白燭燃著像鬼火。」昨日,長沙理工大學學生小劉向記者抱怨,校園裡深夜竟有人隨處點燭燒紙錢,類似鬼片裡的場景把下晚自習的學生們嚇出一身冷汗。
記者在長沙理工大學金盆嶺校區了解到,由於該校毗鄰湖南革命陵園,某些市民竟在夜裡溜到校園裡祭祀。師生們反映,前晚7時,在該校教職工宿舍前的空地上,就有人大放鞭炮,還在空地上點香燭,燒紙錢,校園裡瀰漫著嗆鼻的煙味。該校對面的小區路上、綠化帶裡隨處都有人或燒或拋撒紙錢。夜裡在校園裡散步,不時能看到角落裡有人點香燭。
在該校的籃球場上,記者看到,燃盡的香燭杆還被插在草坪上,周圍滿是鞭炮碎屑。
「鬼節」不妨多點文化味「七月半,鬼門關。」中元節又被稱作「鬼節」,這天祭祀先人是一種習俗。記者在網上發起的一項隨機調查發現,有超過80%的市民不贊成隨處燒紙錢香燭,但其中有近半數市民表示,由於親人墓園多在遠郊,中元節不像清明那樣有假期專門去墓園,在沒有專門祭祀場地的情況下,隨處燒紙錢點香燭也成了無奈之舉。
「國外同樣有鬼節——萬聖節,但有豐富多彩的傳統活動,很少有陰森森的氛圍。」有不少網友建議,「鬼節」不妨借鑑西方萬聖節,設立專門的祭祀園地,組織一些豐富的民間文化活動。
長沙理工大學民俗研究學者鄭劭榮教授認為,中元節祭祀不能影響環境和他人。要對其文化內涵進行發掘弘揚,倡導植樹祭祀、鮮花祭祀、網上祭祀等更加文明的祭祀方式。
中國節令有「三元」,農曆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七月十五中元節,又叫鬼節、盂蘭盆節,和清明、十月初一合稱三鬼節,是祭祀祖先、懷念先人的日子。我國許多地方在這天都有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傳統紀念活動。(記者李卓實習生 高亮)
本文來源:西部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