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心伯:貿易投資與技術不能被國家間的地緣政治博弈所挾制

2021-01-09 澎湃新聞
吳心伯:貿易投資與技術不能被國家間的地緣政治博弈所挾制

2020-05-10 0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CCG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

2020年4月29日,全球化智庫(CCG)圍繞科技與新冠疫情為主題舉辦了線上研討會,邀請了國內外科技界政策專家及資深從業者就現階段中美兩國的科技界發展、數字經濟和「新基建」、疫情後經濟秩序等話題展開研討,旨在促進國際科技交流,為全球抗疫探索國際合作的新路徑建言獻策。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指出,中美之間的技術供應鏈本可以惠及雙方,但現在兩國間的技術合作因為單方面的強權政治而受到影響。這個影響,從長期來看,中國將通過本土創新或者轉而和其他國家建立緊密合作,逐步克服對美國技術供應鏈過於依賴的問題。對美國來說,高科技公司將可能失去不斷擴大的中國市場以及技術的創新來源。這一技術限制會導致不同技術應用體系的產生,更會波及包括金融在內的其他領域,造成長期且深遠的影響。最後他指出,貿易,投資和技術發展不應該被國家間的政治和地緣政治問題所挾制。

關於發言人:

吳心伯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吳心伯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第四屆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復旦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以及博士生導師。他還擔任了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副會長,中華美國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上海美國學會副會長和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所長。

WU Xinbo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American Studies; De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the Fudan University

WU Xinbo is Professor and De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Director at the Center for American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Prof. Wu serves on the policy advisory board of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He was a member of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s Global Agenda Council on Geopolitical Risk and served as its Vice-Chair (2012-13) and Chair (2013-14), and a member of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s Global Agenda Council on Geo-economics (2015-2016). He is currently a member on the Advisory Council of 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as well as a member of The Trilateral Commission.

CCG 縱覽

原標題:《吳心伯:貿易投資與技術不能被國家間的地緣政治博弈所挾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刊文:疫情中的守望相助無關地緣政治攻守
    第二是渲染中國和俄羅斯、伊朗組成了某種地緣「軸心」,正在發動全球性輿論戰以敗壞美國形象,在全世界排擠美國,「試圖充當世界的白衣騎士」。第三是惡意造假,編造「在廣州的非洲人被集體趕出家門、露宿街頭,但中國用援助脅迫非洲國家沉默」之類的謊言,誣稱中國利用援助脅迫發展中國家對中國項目和投資放行,以此說明「中國的地緣擴張不會成功」。
  • 肖新光:開放博弈方能網絡強國
    外交層面的簡單否定、技術層面在宏觀和態勢上的數據分析,對中國遭受網絡攻擊的總體狀況進行了介紹,這種方式過於粗放,很難在國際輿論和鬥爭中佔得主動。如果不能正視這些問題帶來的國家信譽和國際形象的損失,特別是給中國產業走向全球帶來的影響,就不能堅定博弈與反制的決心。 大國間的相互尊重和規則的達成,取決於相互傷害的能力。網絡空間的規則也註定需要這樣建立起來。
  • 美國以國內法挾制中國企業,明擺著給自己增加談判籌碼
    據華爾街日報4月25日最新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華為是否違反了美國的制裁禁令,和伊朗進行了貿易。此前,美國情報機構屢屢屢炒作華為手機可以用來收集敏感信息,並建議美國人不要使用華為的產品,稱因為「它們構成了安全風險」。美國財政部長努欽即將訪問中國,討論和處理兩國巨大的貿易糾紛。
  • 中美貿易摩擦的本質與促進均衡貿易的意義
    一方面,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進口需求很大,因此美國就成了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另一方面,通過引進外資和技術,今天中國的出口商品以工業製成品為絕對主力,超過大多數發達國家。但是,這不等於中國已經完成了經濟發展的過程而成為了發達國家,中國本土企業的工業製成品出口比重不足50%,這緣於中國當前的技術水平和發展階段。
  • 2017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9月18日開幕 「金磚+」國家將參展
    (本報記者 黃少毅 攝)廈洽會十大產業投資對接區效果圖。(本報記者 鄭曉東 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吳君寧)廈門將迎來又一國際經貿交流盛會――即將於9月18日開幕的2017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這既是落實本次廈門會晤成果的一個重要平臺,也是金磚國家第二個「金色十年」新航程的開始。
  • 盤點世界大事 縱覽全球風雲(2012年 政治領域)
    通過按月系統梳理和總結當年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安全及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所發生的重要國際大事,精心擷其要者,以條目形式進行歸納和介紹,旨在以簡馭繁,展示國際風雲變幻的宏大氣象,並試圖揭示其中折射出的一些具根本性的重要動向和特徵。 通過本書所匯總的大事,可以看到,2012年是一個既不平靜也不平凡的年份。我們可從政治、經濟、安全、社會、文化、科技等諸多視角進行觀察和認識把握。
  • 哈薩克斯坦:強人政治、美國認證,中亞「領頭羊」實至名歸
    但納扎爾巴耶夫憑其遊刃有餘的政治手段,對外與中、美、俄三個大國都保持著不錯的關係,並分別開展貿易合作。對內出臺鼓勵哈薩克族人回歸,推廣哈語,加強對北方俄羅斯族聚居區的管控,將首都遷至阿斯塔納,並更名為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的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很大程度上維護了國家政權穩定,避免了出現顏色革命的危險,畢竟如"阿拉伯之春"帶來的影響,到現在尚未完全消除。
  • 血淚教訓,此朝代收留外國難民挾制東北,200年後被難民所滅
    血淚教訓,此朝代收留外國難民挾制東北,200年後被難民所滅中國自古提倡和平,以禮待人,尤其是對外,中國一直扮演著和平鴿的角色。近代中國經歷了慘痛的侵略,對待日本俘虜,還是優待政策。古代戰亂不斷,很多難民尋求庇護,到比較安定的國家避難。在600年前的明朝永樂年間,明朝就收留了一批難民,這些難民,是從西伯利亞來的通古斯人。他們生活在苦寒之地,以打獵為生,但是在俄羅斯的蠶食下,不得不舉國遷移,他們看中了中國。史書記載,當時的通古斯人,找到明朝皇帝朱棣,希望能夠投靠中國,在東北居住。而當時的皇帝i,也是有考量的,大批量的難民,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 易經思維與「反比較優勢之謎」——探討中美貿易問題新視角
    國際貿易、地區貿易、企業間貿易,甚至工序與工序之間的企業內貿易、家庭與家庭、戶與戶間的貿易,都是以人與人之間貿易作為最基本的單位的。也就是說,比較的主體是微觀個人。影響生產效率的因素,要細化落實到非常微觀的層面。
  • 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國際時政(2021年1月6日)
    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國際時政(2021年1月6日)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時事政治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際時事政治,時事熱點,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18年度最震撼的畢業演講: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
    我們知道,由於全球價值鏈的形成與發展,國家間的分工已經從產業內部分工發展到產品內部的分工。我們稱之為生產工序的專業化。因此,一個國家在貿易中實際獲得的收益與其實際貿易收支狀況未必呈正向關係。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到今年四月底,規模以上的外資企業(含港澳臺)總資產為21.68萬億人民幣,按照6.45的匯率計算,折合成美元資產的話約為1.55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在1.9萬億外匯儲備淨值中有80%以上是外資企業擁有的。  我在授課時曾說過,由外資企業投資所形成的外匯儲備相當於賭場的籌碼。
  • 不深度減產成潛在利空 opec與俄羅斯博弈到最後一刻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不深度減產或成潛在利空,歐佩克與俄羅斯將博弈到最後一刻受全球貿易形勢改善等利好因素推動,國際油價近期大幅反彈,美油和布油紛紛刷新兩個月新高。隨著12月初歐佩克年會臨近,油價的波動正在加劇,有關貿易形勢及和減產計劃的消息令人應接不暇。
  • 張文木:美國東亞地緣戰略:底線和極限
    從日本方面說,中國的解體對日本是絕對有利,這會使它在一勞永逸地解除西面中國所獨有的洲際主體地緣政治板塊的壓力,同時還使自己處於英國一樣的利用大陸分裂形勢推行均勢外交的有利地位。但美國只希望中國主體地位削弱而不希望中國大面積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