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刊文:疫情中的守望相助無關地緣政治攻守

2021-01-10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當前,受疫情影響,整個世界尤其是西方的抗疫物資出現了大幅缺口,已經度過疫情高峰的中國則逐漸釋放出巨大產能。中國對所有受疫情影響國家提供了積極援助,不想卻誘發了美國一些政客一種令人心寒的說辭——「中國的所作所為是受地緣政治野心驅動的擴張行為」。這樣荒謬的論調批量生產、大肆傳播,不能不令人遺憾和憤慨。

美國一些政客抹黑中國有地緣政治野心,是出於他們陳腐的權力政治妄想。美國這些政客被疫情中暴露的自身應對不力和脆弱的治理嚇壞了,於是選擇甩鍋的做法,鼓譟中國正在編織一個針對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地緣包圍圈。這些人煞有介事地提出的這種抹黑中國的論調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是聲稱疫情蔓延導致了美國暫時缺位,製造了「大國真空」,中國的抗疫援助是「精心策劃」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之道,目的在於填補這些真空。第二是渲染中國和俄羅斯、伊朗組成了某種地緣「軸心」,正在發動全球性輿論戰以敗壞美國形象,在全世界排擠美國,「試圖充當世界的白衣騎士」。第三是惡意造假,編造「在廣州的非洲人被集體趕出家門、露宿街頭,但中國用援助脅迫非洲國家沉默」之類的謊言,誣稱中國利用援助脅迫發展中國家對中國項目和投資放行,以此說明「中國的地緣擴張不會成功」。這樣居心叵測、邏輯混亂的說辭還有很多,劇本大抵都是「中國很壞,所以中國的援助一定是為了排擠美國,因為中國很壞」。全球公共衛生問題被這些只關心其政治利益的人視為權力競技場,他們焦慮地看著大批抗疫物資從中國發出,然後把這些抗疫物資抹黑為地緣政治的槍炮和炸彈。

渲染中國地緣政治野心的這些美國政客對全球防控疫情沒有興趣,對國際人道主義援助無心讚賞,他們把地緣政治掛在嘴邊,並不是他們有多麼高深的見識,只不過是為其所用。他們對中國的抹黑是經不起推敲的。

首先,中國援助的抗疫物資不是武器,抗疫物資流向的目的地也不是地緣政治獵物。海權論的鼻祖馬漢曾總結說,地緣戰略就是國家把權力投射到需要的地區。如果中國真在地緣擴張上野心勃勃,就應該把海外援助的重點放在那些中國要「控制」的地區,對控制不了的地區則應該不聞不問,或者乾脆進行物資封鎖。然而,中國抗疫援助的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例如,從獲得中國物資的數量來看,自3月1日至4月17日,中國向美國提供各類口罩18.64億隻,醫用及其他手套2.58億雙,醫用防護服2919萬套,護目鏡313萬副,有創呼吸機156臺,無創呼吸機4254臺。美國獲得了最大份額的中國抗疫物資,難道是中國想把美國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美國這些政客不會妄想到這個地步吧。迄今為止,中國已分4批組織實施了對89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的抗疫援助,地理範圍遍及亞歐非美和南太平洋,難道中國對整個地球都懷有地緣政治野心?美國這些政客不會偏執到這個程度吧。事實既不支持任何中國把援外抗疫物資政治化的污衊,也顯示不出中國對哪個地方具有「特殊興趣」,事實是中國的抗疫物資都流向了世界上抗疫最需要的地方。

其次,人道主義是世界共同尊崇的價值,實施人道主義援助不是哪一人一國的壟斷權力,中國展開抗疫援助沒有「入場資格」限制,而這些美國政客卻總覺得中國開展人道主義援助是美國的損失。他們搞錯了兩點:第一,勢力範圍這樣陳腐的地緣政治名詞早該被時代所拋棄,世界各國是主權獨立的,也是有自主思考能力的。各國有權選擇進行援助或接受援助,也分得清援助是不是帶有地緣企圖。第二,當前全球地理空間內正進行著一場拯救生命的接力賽。中國在2月份最困難的時候接受了來自世界友好國家的幫助,然後在自身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反哺世界。美國位於抗疫物資生產供應鏈的上遊。美國如果願意,度過疫情危機後隨時可以轉向大力援助別國抗疫;美國如果不願意,那也是自己的選擇。某個地區的某個國家因為抗疫援助對中國道一聲感謝,這算不上美國的損失,也不是中國要獨佔地緣空間的證據。持這樣觀點的人不僅對地緣政治一無所知,也對人類社會交往的基本禮數不甚熟悉或是不管不顧了。

最後,中國希望援助能夠幫助各國迅速擺脫疫情,恢復正常的經濟社會生活,美國一些政客的陰謀論卻指責中國有一個逼迫各國向中國打開大門的陰謀。這樣的說法真是奇談怪論,讓全球產業鏈恢復運行難道不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願望嗎?美國領導人不也經常高喊要重新開放嗎?如果一個國家從疫情中恢復過來,難道它會僅對中國開放而對其他國家封閉嗎?在全球自由貿易規則體系內,排他性的貿易特權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中國所期待的,是整個世界重新開放。在這個問題上,處心積慮要排除他國的不是中國,而正是美國一些政客。

事實是,拯救生命是中國積極對外援助抗疫物資的唯一原因。面對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和肆虐,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能理解,除非新冠病毒最終被消滅,否則所有國家仍會面臨風險。中國積極對外援助抗疫物資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抗擊疫情、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人道主義不再是抽象的口號。人類已經被病毒包圍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真實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人民經歷了疫情蔓延的痛苦。在困難的時候,中國獲得了國際社會的積極援助。中國人民感念於心,並在控制疫情後投桃報李,積極分享中國抗疫經驗,派出援外醫療隊,提供物資援助,盡最大可能提高產能,提高物資質量,限制物資價格……中國已竭盡所能。中國從未要求任何國家對中國的援助給予任何地緣政治回報,這些美國政客也拿不出任何證據證明中國提出過這樣的要求。真正喋喋不休發出地緣政治威脅的不是中國,而是彭佩奧、納瓦羅之流。在一場救人如救己的戰爭中,噪音不僅有毒,而且幹擾了拯救生命者的努力。躲在角落裡對中國放毒的人,是無法用他們的偏執與無知擊敗病毒的。

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峰會上呼籲:「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鬥爭。」中國歡迎一切國家加入到國際合作抗疫的陣營中,不對任何國家開展援助的動機做惡意揣測。面對疫情,政治的真諦就是守護人民的健康,保障民生的安定。只有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守望相助,才能戰勝我們共同的敵人——新冠病毒。

(作者系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副院長、教授,原題為《疫情中的守望相助無關地緣政治攻守》)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吳心伯:貿易投資與技術不能被國家間的地緣政治博弈所挾制
    吳心伯:貿易投資與技術不能被國家間的地緣政治博弈所挾制 2020-05-10 0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新聞獎《光明日報》作者獲獎作品名單
    (《光明日報》1995年1月25日 作者 翟惠生 方江山 編輯 徐光春 王晨)  三等獎  1、消息《長哈鐵路沿線漏灑糧食嚴重》(《光明日報》1995年 月 日 作者:肖玉華)  第七屆(1996年)  二等獎  1、消息《上海南市區為校長卸下創收包袱》(《光明日報》1996年4月4 日 作者:謝軍
  • 光明日報
    本報在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及光明微教育微信平臺共同進行的調查顯示,學業規劃、人際交往是最受大一新生關注的問題。    在「進入大學,你最關心的是什麼?」問題下,有6934名(次)網友作答,排在前三位的答案分別是「聽說大學裡要考很多證書,我需要怎麼規劃,考什麼證、什麼時候考?」(14.2%),「大學課程分必修選修,還要考慮學分和績點,我該怎麼合理選課?」
  • 悠深的思考與探尋_光明日報_光明網
    作品採用電影藝術回放、交叉、並行、放大、特寫等蒙太奇手法,通過小說中的藝術形象展開作者對當代世界、當代社會、當代中國發展趨勢的理性思考,力求從紛繁的矛盾糾纏中殺出一條光明的思路。這也許是小說命名為《第二個太陽》的寓意。將《第二個太陽》和《軒轅大帝》、《龍圖騰》連貫起來思索,就會發現作者實際上是在追尋中華民族精神與文化之根。
  • 檢察日報刊文:雅賄是俗賄升級版,是貪官獲得聚寶盆的途徑
    檢察日報刊文:雅賄是俗賄升級版,是貪官獲得聚寶盆的途徑 田葉、田湘波/檢察日報 2016-12-27 11:07 來源:澎湃新聞
  • 傳播光明的使者
    1978年,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本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後,在全國全黨推動了思想解放運動,為改革開放作了理論和思想準備。鄧小平同志在多次講話中高度評價光明日報這篇文章的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1988年還親自為光明日報題寫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2個蒼勁有力的大字。1989年,鄧小平同志又以「光明日報四十年」的題詞,熱烈祝賀本報四十華誕。
  • 「一帶一路」在疫情挑戰中前行
    這是2020年10月21日在寮國萬象省航拍的建設中的萬萬高速橋梁(右)和中老鐵路橋梁(左)。新華社發第五,快速地實現復工復產。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最嚴重時期,很多「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被迫停工,但絕大多數建設項目又都很快復工。「一帶一路」建設核心項目——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項目,在巴基斯坦疫情發展最嚴重的2020年3月被迫中斷建設,但很快於4月有序復工復產。
  • 全民戰疫,中華守望!滄浪詩社萬眾一心詩寫真情,為戰勝疫情鼓呼
    武漢疫情 毒早已在人心 文/浪跡天涯一豪門鼎釜喜珍禽,待得於今成苦吟。蝙蝠何辜為禍首?病魔早植世人心。二疫情也只暫成傷,難禁垂涎野味香。待得他年人漸忘,江城之後又何方?今去鄂州兇疫地,須知日日報平安。忘我 文/銜雲詩渡非關妙手解通神,醫者無私性自純。疫後春風來楚地,還期長憶白衣人。
  • 國際和平日:守望和平 中國與世界在一起
    (圖片來源:東方IC)敘利亞被戰爭蹂躪了七年阿勒頗4000年的文明與繁華在無情的炮火中湮滅那個抱著孩子,在街頭賣筆的父親只是為了和家人一起活下去新華社記者李良勇攝安全需要締造,和平需要維護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從未缺席在南蘇丹、黎巴嫩、剛果(金)……中國藍盔與爆炸相伴、與襲擊相鄰在槍聲中入睡、被炮聲驚醒
  • 英國外交大臣在美媒刊文「表忠心」,充斥著對華盛頓的卑躬屈膝
    為此,英國工黨領袖柯賓批評川普幹預英國政治,拒絕參加國宴。拉布在文章搖尾乞憐的樣子,是小弟在給老大表忠心。他毫不掩飾希望與華盛頓建立更特殊的關係。他在文中寫道,「我們知道我們的美國朋友有多重要。」美國會發現,英國「是一個更加可靠的盟友和朋友。」拉布甚至表達了美國的外交政策,就是英國外交政策的思想,而且非常地露骨。
  • 光明日報刊文:霸凌主義只會激發中國迎難克堅
    中方磋商團隊的飛機還未落地,美方就迫不及待地通過各種渠道放出消息,給中方貼上在談判中「倒退」「背棄」的標籤,試圖用一面之詞將談判無果的責任栽贓於中方。一個全世界都知道的常識是,談判本就是交換意見、反覆磋商、討價還價的過程,在白紙黑字的協議達成之前,出現變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對這樣的談判常識,美方顯然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混淆視聽。
  • 戊戌之別 _光明日報 _光明網
    從商代到戰國時代,戈在中國戰場上十分常用,拼打廝殺中總是離不開戈,直到秦朝後,由於矛的出現戈才逐漸消失。戈主要由青銅澆鑄而成,其刃橫出,可勾可擊。在今天表現古戰場的影視劇中,我們仍可看到氣勢磅礴的軍隊,在獵獵旌幟下,手持戈矛的將士在衝鋒陷陣時的壯觀場面,那戈顯得格外的威武,不可戰勝。戈在中國古代武器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如《荀子·議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 光明日報:抓好安全問題是過好「兩節」首要前提
    2020-12-30 06:56:35 來源: 澎湃新聞 舉報   光明日報
  • 長沙、武漢音樂人創作歌曲《守望漢江》,為防控新型肺炎加油!
    《守望漢江》有長沙音樂人鄭錚錚作曲、李小軍、王相如作詞,武漢音樂人何天程編曲,知名女歌手小時姑娘演唱。湖南應急廣播湖南交通頻道、893汽車音樂電臺、長沙歌舞劇院、星辰在線聯合出品。  詞作者李小軍介紹,他正月初三在單位值班,接到從美國和新加坡坐飛機到達長沙黃花機場的武漢人的諮詢電話,由於武漢封城,他們對這次疫情很憂慮,對家人很擔心,對新春佳節回不了家很彷徨。
  • 曾國藩:成大事者,與天資和努力無關!學會這3點,人生無限光明
    曾國藩的故事,流傳甚廣,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無論是在軍事還是政治領域,曾國藩都可以算得上佼佼者,甚至在識人這方面,他也頗有經驗,李鴻章這位晚清重臣就是他一手提拔的。曾國藩的一生,從一開始似乎就走出了和別人不一樣的道路。曾國藩出身書香世家,父親是有名的私塾先生,因此在父親的教導下,曾國藩從小就培養起了良好的文化水平。
  • 地緣舊恨未解又添宗教「新仇」,聖索菲亞改建讓土歐硬碰硬?
    當時埃爾多安在挫敗政變後大肆打擊政治對手,引發歐盟的譴責。後來幾年中,土耳其先後出兵敘利亞和利比亞,又在賽普勒斯附近海域與歐盟發生油氣開採爭端。這些都讓歐盟對這個北約盟友「另眼相待」。與此同時,土耳其還扼守中東地區難民進入歐洲的主要通道。2016年3月歐盟與土耳其籤訂了一份協議,歐盟承諾將向土耳其提供60億歐元的援助,作為交換,土耳其將阻止難民由土耳其和希臘邊境進入歐盟。
  • 社稷蒼生仍繫心-光明日報-光明網
    許兆煥兄生於嶺南,早年就讀於中山大學,畢業後分到北京,供職於光明日報社。上個世紀60年代上半葉,光明日報社開展關於音樂舞蹈問題的討論,我作為剛剛拿起教鞭的青年教師,為這場討論寫了幾篇文章,責任編輯就是許兆煥。「文革」結束後,兆煥回廣東編《深圳特區報》。到了80年代初,我們在深圳見過一次面。
  • 穿越世紀的色彩,光明乳業邀您一起走進「日出?光明――莫奈《日出...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印象派在西方美術發展史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而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更是承載了人們對繪畫世界的嚮往與追求,這一幅用光影與色彩交織描繪的傑作打破了傳統學院派,推動了美術觀念和繪畫技法的革新,顛覆了寫實語言的藝術變革。
  • 在冷冷的清風中守望一彎殘月
    夜在揮灑著無盡的深沉,思緒在星空中穿行,遙遠的思念和窗外的月光,漫過心際。思念的情思在夜色裡飄逸,無眠的我獨自品嘗那相思的苦痛,淚水隨風飄飛。
  • <守望先鋒>四周年火熱進行中,小紅帽在等你喔
    自《守望先鋒》贏得IGN年度最佳遊戲以來,已經過去4年了,經過不斷的改進,它現在仍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多人射擊遊戲之一。守望先鋒的遊戲內容經過歲月的沉澱也多的讓人眼花繚亂,它涵蓋了獨特的設計,驚人的寫實風格和極具吸引力的動畫效果,在美麗精細的地圖中,沉浸在一局又一局激動人心的比賽中。以最簡單直接的遊玩模式打造出多樣化的風格,如今英雄也增加到了32位,地圖28張,讓比賽更加的多樣化。5月20日至6月1日,守望先鋒四周年活動火熱開始啦,接下來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更新的內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