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季乍暖還寒。就在中美經貿磋商取得積極進展、走向達成經貿協議之時,情勢突起變化,第11輪磋商無果而終。導致這一結果的責任完全在美方。美方無視中方誠意,無視中方核心利益,反覆無常,漫天要價,威脅訛詐,談判之前宣布加徵關稅,談判之中罔顧中方關切,談判之後擴大加徵關稅。凡此種種,其霸凌主義在全世界面前一覽無餘。
自美方挑起中美經貿摩擦以來,中方在堅持「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原則的同時,一直秉持解決問題的誠意。然而,美方多次失信、出爾反爾,在第11輪磋商前後更是「撒潑打滾」起來,讓全世界又一次看到了美方霸凌主義的蠻橫表演。
霸凌蠻橫之一:設置難題。5月5日,美方毫無徵兆地突然宣布將從5月10日起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破壞了談判所需的良好氛圍,給中方出了一道難題——去談還是不去談?去,這很可能就是個鴻門宴;不去,美方可以堂而皇之地將談判中止的責任推卸到中方頭上。一時間,世界凝神屏氣等待中方如何回應。回應很快揭曉,中方團隊於9日從容赴美,明確向世界顯示出一如既往的誠意,表現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國氣度。美方自以為是的「下馬威」沒能得逞,已經所剩不多的國際信譽又賠上了一筆。
霸凌蠻橫之二:無端指責。中方磋商團隊的飛機還未落地,美方就迫不及待地通過各種渠道放出消息,給中方貼上在談判中「倒退」「背棄」的標籤,試圖用一面之詞將談判無果的責任栽贓於中方。一個全世界都知道的常識是,談判本就是交換意見、反覆磋商、討價還價的過程,在白紙黑字的協議達成之前,出現變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對這樣的談判常識,美方顯然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混淆視聽。其實,正是美方在長達一年多的談判中言而無信,不斷漫天要價,令談判一波三折,這是有目共睹的。美方如果真心要尋找談判無果的原因,不妨從反省自己的霸道著手。
霸凌蠻橫之三:罔顧中方關切。自中美經貿磋商以來,雙方達成重要共識,但中方三個核心關切在此輪磋商中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一是取消全部加徵關稅。關稅是雙方貿易爭端的起點,加徵關稅必須全部取消,這是達成協議的前提。二是貿易採購數字要符合實際,雙方在阿根廷已對貿易採購數字達成共識,不應隨意改變。三是文本平衡性,任何公平協議的文本都必須是平衡的。談判必須切實考慮到對方的正當利益,在合理範圍之內提出己方的訴求。必須要澄清的是,經貿摩擦是由美方挑起,談判中的重要問題也多為美方關切,中方本著有利於中美兩國、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初衷,始終致力於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然而,美方傲慢到置中方核心關切於不顧,這樣的蠻橫心態把談判拖入僵局也就不足為怪了。
霸凌蠻橫之四:動輒升級威脅。此輪磋商儘管沒有達成協議,但雙方均表示將繼續進行磋商。然而,中方團隊前腳剛走,美方立刻升級威脅,啟動對剩下的325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徵稅25%的相關程序,並稱將公布細節清單。 美方將所有的對華關稅牌打出,無非是想加大壓力,壓垮中方的意志。豈料中方巋然不動,因為中方早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也有充足的實力底氣。今年前4個月對美貿易佔中國外貿總值的比例已下降至11.5%,而中國與歐盟、東協等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額均保持快速增長。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增速達9.1%,高出中國外貿整體增速4.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即便美國對全部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中國隨著外貿「朋友圈」的不斷拓展,可通過調整外貿格局對衝美國的高壓。美方打關稅牌的孤注一擲不可能達到目的。
美國的霸凌蠻橫過去對別的國家屢試不爽,但對中國失靈了。美國對華貿易戰「易勝」「速勝」已成幻想,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性與韌性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衝擊測試」中經受住了檢驗,扛住了壓力,闖出了一片經濟增長的新天地。
一年多來,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依然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並且仍在保持前進——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長6.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中國2019年的經濟增速預期上調至6.3%,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被上調預期的國家。尤其是,從經濟結構看,消費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達76.2%,出口依存度下降至17.9%,內需正在並終將成為中國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強力支撐。
一年多來,美國政府的貿易戰著實讓美國民眾生活和各行各業深受其苦。僅今年一季度,美國農民總收入大幅下滑118億美元,創近3年來同期最大減幅;由美國製造業、農業和科技企業組成的遊說聯盟「關稅損害美國核心領域」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企業繳納的關稅與2018年同期未加徵關稅時相比出現明顯增加,企業收入受損;如果對全部中國輸美產品徵收25%關稅,一年將導致美國損失210萬個就業崗位,一個四口之家的美國家庭每年增加支出2000美元……
貿易戰非中國所願,談判僵持亦非中國所願。儘管在這場經貿摩擦中,美國處於戰略進攻而中國處於戰略防守,但中國有能力、有底氣、有自信守住底線,扛住壓力。中方願意合作,但合作是有原則的,在事關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問題上,中方絕不會向美國貿易霸凌主義妥協屈服。美方低估了中方的決心和勇氣,也低估了中國的底氣與定力。
今天的中國,即使達不成中美貿易協議,天也塌不下來。中國擁有自主完備的工業體系和上下遊產業鏈,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隨著我國不斷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世界早已離不開「中國製造」。
中國擁有全世界人數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和增長最快、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居民儲蓄位居主要經濟體首位,這意味著未來內需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持久推動力和迴旋餘地,更將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
中國擁有超過1.5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掌握專業技能的人才資源。21世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之爭,隨著中國科教投入的不斷提升,各類人才必將迸發出耀眼的活力。
…………
在這一切的底氣之中,最為重要的是中國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制度的優越性、國家意志的高度統一、全國人民的緊密團結和大力支持,為我們贏得了應對外部衝擊的時間、空間和信心,更是我們開展對美經貿鬥爭的最大優勢和根本保證。
面向未來,中國只要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自有無窮的發展後勁,沒有什麼外部因素可以打亂中國的發展節奏,遑論打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在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如貿易霸凌這般的擋路之石以前有,未來也不會少,但在發展道路上不斷爬坡過坎的中國人民又怎會被這些小石子所絆倒,憑藉霸凌主義壓中國就範,美方恐怕打錯了算盤。
在可預期的未來,中美之間談談打打恐怕將是常態。要談便談,要打就打。何時「休戰」,就要看美方何時認清時勢、回歸理性。談也罷,打也罷,中國初心不變,將始終堅持和世界各國共同抵制霸凌主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絕不讓世界貿易秩序退回叢林時代。同時,中國將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推動經濟全球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給予世界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