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甲良鎮甲良村以曬成績、找不足、促提升為目標,組建以脫貧攻堅隊員、駐村幹部、村支兩委成員等為成員的觀摩點評團,對各村民小組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情況進行現場觀摩評比,著力提升全村抓好環境整治和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
「定」標準。為確保觀摩評比活動取得實效,村「兩委」、脫貧攻堅隊、幫扶聯繫部門多次聯合召開研討會,制定《甲良村村民小組環境整治觀摩評比方案》,將全村22個村民小組劃分為兩類,即60戶以上小組劃分為第一類組,60戶以下小組劃分為第二類組。同時,將戶數較小的牛行一、二組和甲言上、下組進行合併評比,由各小組網格員、村民小組組長、村民代表組成評審團,進行交叉評比打分,確保評比結果公平公正,讓群眾滿意和認可。
「亮」措施。根據各村民小組自身特點,明確每月村莊環境整治日,定期組織全寨群眾開展大掃除,並召開村民小組會,將每戶門前屋後衛生責任區劃分清楚,公共部分區域衛生分段安排人員負責每周打掃一次,逐步建立了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同時,設立「紅黑榜」,對亂丟亂扔垃圾戶進行拍照曝光上黑榜,對愛衛生講文明戶進行表揚上紅榜,讓群眾思想從「要我衛生」轉變「為我要衛生」,徹底摒棄不講衛生不講文明的陋習。
「找」不足。堅持採用群眾自己做評委交叉評比的形式,讓群眾在檢查中對比發現與其它小組的差別,學習其它小組的好做法,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到達共同進步的目的。「你們看板六組這個花壇搞得好咧,用的全是廢磚舊瓦和河邊的鵝卵石,組合在一起還是好看喔,這種建設既減少了垃圾又美化了寨子,快點拍下來,回去我們金對組也學起搞好我們的花壇!」在觀摩評比中,金對四組網格員莫遠梅學有感觸、活學活用。
「樹」觀念。每次現場觀摩評比結束後,立即召開觀摩評比總結交流會,通過各組審團現場打分的形式,分別評出第一、二類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頒發獎牌和發放環境整治補助經費以作獎勵。同時,要求獲得第一名的村民小組組長和網格員上臺作經驗交流發言,把自己組的好方法好思路進行分享,而在評比中得到最低分的村民小組組長和網格員也要上臺作表態發言,通過正向激勵和負向倒逼,促使群眾樹立愛衛生講文明光榮、不愛衛生守陋習可恥的榮辱意識。
作者 王 毅
編輯 周鐵遷編審 程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