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意為高興,快樂,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古代紋樣中常以「喜鵲」寓意「喜」,又以喜鵲登枝來表達喜上眉梢的含義。同時,「蜘蛛」在古代吉祥文化中也被視為喜事的徵兆。
蛛形似「喜」
從蜘蛛的形體而言,像極了古漢語中的喜字。如下圖所示:
所以,在古代蜘蛛被稱為「喜蛛」,也稱「喜子」。
蜘蛛群集預示豐收
我國古農書早有「蜘蛛集,則百事喜」的記載,把蜘蛛群集當做豐年的預兆。在民間,則有蜘蛛「早報喜晚報財」的說法。
蜘蛛大多數分布在農田、森林及果園等處,以捕食害蟲為生,所以蜘蛛被視為預兆農業豐收的喜蟲。
蜘蛛的食性雜,無論什麼樣的害蟲,它都捕來吃,長腳蜘蛛一天能吃8到12隻,多則30隻蝗蟲。此外,蒼蠅、黃粉蟲等害蟲也是蜘蛛最喜歡的食物。
據報導,浙江、湖南等地的部分稻區有九十多種蜘蛛捕食螟蟲、稻縱卷葉螟、螟蛉蟲等。這種利用蜘蛛防治害蟲的方式省工、省力,對人畜安全,也不汙染環境和穀物,且對害蟲具有長期控制作用,是一種可安全有效防治害蟲的方式。
喜蟲天降的傳說
與蜘蛛有關的傳說也是自古有之。相傳,唐睿宗景雲二年八月某日清晨,鴻臚寺丞張文成突然發現,有隻蜘蛛從門梁上懸空垂下,大喜過望。這真是「喜蟲天降」啊!果然數日後,皇帝頒詔大赦天下,為百官加階。
自此,「喜蟲天降」會有好事發生,就從宮中傳到了宮外,蜘蛛為吉兆之蟲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在此以後,求財、求官、求子等各種人生幸事似乎都從遇見蜘蛛之後「從天而降」,與此相關的神奇傳說也被人們津津樂道,蜘蛛成了我國預兆民俗中的「喜神」。
喜蛛應巧
在古代,也有與蜘蛛有關的節慶習俗——喜蛛應巧。
「喜蛛應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
古代十大吉祥圖之一
中國古代有十大吉祥圖,其中的「喜從天降」描繪的便是蜘蛛懸絲之景。
陸璣《詩疏》記載,「(喜子)一名長腳,荊州河內人謂之喜母,此蟲來著人衣,當有親客至,有喜也」。
《爾雅疏》:「此蠱來著人衣,當有親客至。」
人們把喜蛛喻吉光,喜蛛懸絲,謂喜從天降。民間常以此作為吉祥紋樣。
名家畫作·喜從天降
蜘蛛兆喜由來已久,不少著名畫家畫過與「喜蛛」相關的畫作,多以吊著蛛絲的蜘蛛表達「喜從天降」「抬頭見喜」等喜兆。如著名畫家齊白石、任伯年等都曾以「喜從天降」為題描繪寓意蜘蛛兆喜的畫作。
遠古黎族的部落圖騰
蜘蛛是我國侗族、白族、瑤族等多個少數民族的遠古圖騰,也是黎族人民古代的圖騰崇拜偶像之一。海南五指山遠古黎族的部落圖騰標誌——大力神圖案即來源於蛛王的形狀,形似神至。
黎族的紡織業和蜘蛛也有著淵源,傳說,黃道婆改進織布技術就是從蜘蛛織網中得到的啟發。
蜘蛛同時也是黎族先民用以治療關節腫痛、皮膚瘙癢等症狀的一味藥材。古代醫典《金匱》中就明確記載:「蜘蛛破淤而消腫」,在通絡止痛,抑菌消炎,尤其是對治療頑固的「痺症」有顯著療效。
黎族先民也用蜘蛛蛻殼,曬乾碾碎後塗抺口腔,作為保養牙齒治療口腔疾病的良藥。《本草綱目》記載,蜘蛛蛻殼是治療蟲牙、牙疳的上佳藥材。
由郭沫若點校出版的海南權威史志《瓊州志》,其中也有海南先民醫用、食用蜘蛛的明確記載。此外,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謫守瓊州所患的「關節風」,也是飲用黎族先民推薦的蜘蛛藥酒才得以治癒。
黎族先民以蜘蛛入藥治療疾病的智慧得以傳承至今,後被我國著名老中醫、原海南省中醫院院長華良才先生在黎族傳統藥方上驗證提高,並以現代生物科技技術研製出蛛王1號、蜘蛛精頸腰舒、蛛蛻護齦牙膏、牙粉等產品,傳承發揚黎族醫藥。
黎族先民相信他們所信仰的「圖騰」能庇佑安康,讓他們遠離疾苦,與雨林永恆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