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2021-01-09 沙漠玫瑰

小時候看《西遊記》的時候,就了解了佛祖釋迦摩尼悟道成佛,普度眾生的故事。相傳釋迦摩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生於公元前565年農曆四月初八,是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王淨飯王之子。這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太子自幼過著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博學多才,卻厭倦了世間的爭鬥,29歲時出家雲遊。起初他認為需要苦行才能悟道,就在森林裡苦修了6年,非但沒成功還身心俱疲。他渡過尼連禪河(Niranjana River,恆河的支流),洗去身上的汙垢,來到菩提伽耶,喝了牧羊女施捨的粥才恢復體力,就來到一棵大菩提樹下打坐,冥想足足七七四十九天,在一個月圓之夜悟得了「四諦」的真理,成為佛陀。

「諦」就是佛經中的「真理」,「四諦」指的是苦、集、滅、道。從此菩提伽耶就成了世界佛教四大聖地之一,其餘三個為釋迦摩尼的誕生地尼泊爾的藍毗尼園(Lumbini)、他第一次宣講佛法的印度鹿野苑(Sarnath)和涅槃地拘屍那羅(Kushinagar)。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記載過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Bodh Gaya)又稱為「菩提道場」,位於印度比哈爾南部伽耶市近郊10公裡處。這裡不僅僅是佛教聖地,還是「聖雄」甘地發起無暴力運動的地方,更是印度最偉大的「阿育王」的成長之地。公元前324年,印度北部的孔雀王朝建立,阿育王是第三代國王,「登基之路」不甚光彩,足足殺掉了99名兄弟姐妹才坐穩了寶座,晚年放下屠刀,大力推動佛教的發展,其統治時期是古印度空前強盛的時代,幾乎統一了整個印度次大陸。

菩提伽耶在印度的位置

不過,菩提伽耶比起貧民區好不到哪裡,即便是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當地的汙染、乞丐和貧窮依然令我感到震驚。路上過牛過馬是常事,城區過於擁堵,喇叭聲不斷,難道這佛教聖地就不考慮一下噪音汙染會令佛祖厭煩嗎?然而一走進景區內,頓覺外面的嘈雜混亂和這裡分明是兩個世界,遠遠地便望見了菩提伽耶的地標性高塔——52米高的摩訶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

它又名「大菩提寺」、「大覺塔」,其前身可以追溯至阿育王來此朝聖時建造的佛塔,公元5-6世紀重建。此後數百年間印度北部陷入戰亂,佛教的沒落和異教入侵也使菩提伽耶不復往日的風採。到了公元13世紀,成吉思汗後裔率領的莫臥兒軍隊入侵印度,寺廟也被毀壞,14世紀緬甸國王出資再次重建,不久又遭遇嚴重的洪水,被泥沙埋沒長達數百年。直到19世紀70年代,這塊土地上的主人變成了英國人,英國人亞歷山大·康寧漢姆(Alexander·Cunningham)率領的考古隊和緬甸、孟加拉佛教徒一起將寺廟修復,從此才得以重見天日。2002年,摩訶菩提寺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印度次大陸(即喜馬拉雅山以南亞歐大陸的南延部分)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全部為磚石結構的佛教寺廟之一。

畢竟印度現在很多人信奉的都是印度教,他們對神樹佛塔沒有太大的興趣,但這並不影響印度人「區別對待」,對於印度本地人僅收取10盧比(約合人民幣1元),而外國遊客就翻了數倍。入內必須經過嚴格的安檢,相機可以帶入,但手機不能帶,必須要脫鞋,在門口都有免費存放的地方,不必擔心丟失,有專人看管,在這裡很安全。

入口處在佛寺的東邊,一條長長的參道通往下沉式的佛塔。前方立有牌坊石柱,約為公元5世紀所建。石柱上雕刻有精美的蓮花紋,還有獅子作獅吼狀,象徵著佛陀法音宣流、威震四方。參道兩旁林立各種佛塔遺蹟,雕刻有精緻的小佛像和佛經,年代最近的雕刻於19世紀。

我來此的時候,恰逢佛教大會,許多信徒不遠萬裡來到這裡朝聖。對於他們來說,菩提伽耶有著無比吸引人的魅力,佛塔也因他們的到來更顯神聖。

摩訶菩提寺由硬質砂巖建造,延續了2世紀的佛塔造型,底層為邊長15米的正方形,向上逐漸收縮,共有9層,頂部立一銅製螺旋形圓頂,頂端貼的金箔由泰國國王捐贈。底層四角各有4座與主塔形制相仿的小塔,5座塔都呈金字塔造型。

走到佛塔前,信徒們紛紛跪拜行大禮。寺內大殿正中供奉著佛像,原本由青黑巖雕刻,後由中國西藏出資鍍金,工作人員正在為佛像披上一件橙黃色的大袍。

可惜的是,古印度人推崇「記憶式學習」,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書寫記錄,所以就沒有任何文字性的東西能夠確定佛像的具體雕刻年代和供奉人,也就流傳著種種不同版本的故事。其中一個版本是一位老婦人自稱見過釋迦摩尼,就讓自己的兒子尋找一尊與佛祖一樣的雕像,於是兒子就請印度最有名的藝術家雕刻了一尊佛像,就是今天看到的這尊。當時老婦人驚呼:除了不會說話外,與佛陀毫無差別!

傳說畢竟是傳說,但這並不影響信徒們來此的虔誠之心。它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尊佛祖等身像之一(另外兩尊分別供奉在西藏大昭寺和小昭寺),據說是佛祖25歲時的形象,也有說法是35歲。

佛塔三面圍繞有60餘根高約2米的石欄楯(音「dùn」),最早由阿育王連同石塔一起修建,孔雀王朝之後的笈多王朝(Sunga Dynasty)又重新建造,有間柱、橫欄柱和圓形板,是早期印度藝術史的重要特色。這些圍欄西南面保存最為完好,立柱上刻有花卉、動物、人物、幾何圖案等浮雕,代表了佛陀一生的事跡。在早期佛教中沒有佛像的製作,就採用這些象徵手法代表「誕生、涅槃」等。大部分的真品已經移至附近的菩提伽耶博物館陳列,目前只保留4根古老原柱。

佛塔四面的浮雕,以馬蹄形的拱門式樣所組成,呈直線形的排列從底朝上而漸小,使佛塔在整體視覺效果頗具均衡的美感,取材於早期佛教建築的石窟洞口形狀,代表了早期佛教的寺院。

長方形的基座裝飾著孔雀浮雕和笈多風格的佛像,孔雀代表著高貴與清淨,偶爾有女觀音像亂入,是19世紀後加上去的,遠道而來的信徒在此面壁打坐,

佛祖悟道的菩提樹(Bodhi Tree)就位於摩訶菩提寺後面,這棵樹枝繁葉茂,被一圈石欄圍了起來,亭亭如蓋,為打坐的信徒帶來陰涼。相傳釋迦牟尼就是在這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成佛的,中國的法顯和玄奘法師也都曾來此朝拜。但遺憾的是,今天看到的菩提樹和石欄都是贗品。原本那棵樹在菩提伽耶被遺棄不久後就枯死了,幸運的是,孔雀王朝時期,佛教就從印度傳到了斯裡蘭卡,被立為國教,阿育王的女兒僧迦密多把菩提樹的一根樹枝帶到了斯裡蘭卡的都城栽種。從此,這棵菩提樹的分身就在斯裡蘭卡生根發芽,生長了1000多年。19世紀末菩提伽耶重建時,就從斯裡蘭卡的那棵菩提樹上取下一根樹枝回來栽種,真是千年輪一回啊!

菩提樹受到佛教徒敬仰,樹枝也曾多次代表佛陀被送往世界各地的佛寺供養,繁衍滋生。

樹下的紅砂石板金剛座就是釋迦摩尼大徹大悟的地方,由阿育王來此朝聖時安置,也是佛教徒心中「地球的肚臍」。

在菩提樹下,前來朝聖的僧侶席地打坐,放眼望去極有氣場。靜靜地坐在樹下,聆聽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即便是普通人,也會心無雜念。

摩訶菩提寺外擺滿了鮮花與水果,每一位虔誠的佛教徒都在此朝拜。

少不更事的小小萌娃,也學著大人們的樣子

有許多佛教徒在此繞塔,繞塔一定要向右(順時針)繞,佛經記載「乃至應墮阿鼻地獄者,若於此塔一禮拜、轉繞,彼等皆能得以解脫」。繞塔有無數功德,一定要繞七圈。

我並非佛教徒,在我的心中,佛教仍然屬於神聖的範疇,我也依然無法弄懂那些教義。但是,來到菩提伽耶這樣一處寧靜之地,親臨佛陀走過的這些足跡,任何人都會對釋迦摩尼這樣一位為了尋求真理放棄繁華富貴的人表達無限的崇敬和敬仰。其實人性就是這樣,為什麼一直得不到滿足,就是源於自己的欲望太多,醜陋的人性在「利益」面前輸得一敗塗地。很多時候遊客來到這裡,短暫地遠離繁華世界裡的車水馬龍,和信徒們一樣模仿佛祖靜思的模樣,也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領悟。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相關焦點

  • 牛首山是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在南京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
    牛首山是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供奉佛祖釋迦摩尼頂骨舍利。此處建築為仿唐風格,氣勢恢宏,底蘊厚重,見之便覺不凡。這裡宛若一座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仙氣十足。路過佛頂塔,秋風拂過面前的風鈴,奏出悅耳舒心的聲響。走出佛頂宮,看見宏覺寺的塔樓也是別有意境。
  • 鮮為人知的佛教聖地,與香格裡拉齊名,據說是一座心臟形狀的山峰
    眾所周知,中國佛教有五大聖地,分別為五大菩薩的道場。五臺山為文殊菩薩道場,普陀山為觀世音菩薩道場,峨眉山為普賢菩薩的道場,九華山為地藏王菩薩的道場,梵淨山為彌勒菩薩的道場。注意,彌勒菩薩現在還沒有成佛,目前居住在欲界第四天——兜率天,會在未來降世成佛。
  • 離佛最近的地方|釋迦牟尼成佛之地菩提伽耶Bodhgaya
    釋迦牟尼成佛之地——菩提伽耶菩提伽耶,又稱菩提道場、摩訶菩提、菩提場。為佛陀成正覺之地。位於印度比哈爾(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十公裡處之布達葛雅,面臨恆河支流尼連禪河(今法爾古河),其地原為古印度摩揭陀國伽耶城南方之優樓頻螺聚落。據經典記載,釋迦牟尼當年在附近的森林裡苦修6年,使他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還是未悟得解脫之道。
  • 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好多人都是來給孩子求學業、聰慧等。初一、十五人也特別多,香火最旺的該數五爺廟了,好多人都是凌晨三四點鐘都在門外排隊,要燒頭柱香!這個主要是求財運官運的!
  • 釋迦摩尼從5個思維角度,指引你到達智慧源泉
    01前言《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它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包含著無窮的智慧。我們如何學習它,實踐它,乃至做到某種程度上的開悟呢?>圖片來自網絡04角度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釋迦摩尼從微塵和世界的角度上
  • 中國最靈驗的10大許願地,排名第一是?盤點最有祈福文化名山寺院
    中國有很多的名川大山,千年古剎;也有佛教發揚傳播聖地,各地遍布,這10處許願最靈驗的名山寺院,您去過嗎?1、五臺山五臺山位於山西忻州市,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也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被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民間俗話說: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可見五臺山的地位。
  • 文殊菩薩居然是萬佛之母?我的確沒看錯
    即便去了五臺山四大菩薩之首文殊菩薩的道場,也絲毫看不到菩薩的地位能高於佛祖。但佛經上卻說文殊菩薩是萬佛之母,是燃燈古佛的師傅,是釋迦牟尼的師祖。菩薩,通俗的解釋是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眾生。文殊菩薩正是智慧的化身。據說文殊菩薩一誕生,整個房屋都變成了蓮花,全身呈現出瑰麗的紫金色,出生便能開口說話。當時大千世界還發生了天降甘露、地湧七珍、倉變金粟、庭生蓮華等十大吉兆。
  • 中國道家第一聖地,位列72福地之首
    旅遊隨筆(文/江湖三十年) 眾所周知,在我國眾多的旅遊勝地中,有很大一部分景區,是道家聖地,比如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當山、安徽齊雲山、陝西終南山等。
  • 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被譽「東南第一山」,還是世界地質公園
    是日本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被稱為「東南第一山」嗎?還是世界地質公園?帶你去三千裡,吃商品見面忘恩負義,RR帶你去看世界,大家好,我是靠那張臉吃飯的小R。這座山的山峰是九華山,也許很多朋友聽到這個名字都知道,這座山還是我們國家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同時也被稱為東南第一山,但是,對於大多數朋友來說,這座山峰只有名字,今天帶著同伴詳細調查一下,真是座有名的山啊。
  • 南京又一旅遊景區上榜,春牛首的寺、塔、宮成為網紅打卡地?
    大家好,這裡是王足各的旅行日記,帶您領略世間美好,體會人間溫暖,王足各的旅行日記,溫暖且有趣,整理著最好玩最貼心最有用的景點攻略,別怕旅行路上會踩雷,關注王足各(偷偷告訴你,合起來就是我的名字哦),量身制定舒心的旅遊攻略,隨時隨地,說走就走吧!今天足各帶大家走進南京牛首山。
  • 2020寧夏省考常識積累:佛教四大吉花
    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佛教四大吉花」。   佛教四大吉花   花在佛教中比喻本心清淨,祭祀活動中也常用香花供奉。佛經中一般把「花」寫作「華」,取生命升華之意。佛教根據花的傳說、寓意及形態特徵定下了佛教四大吉花:優曇花、曼陀羅、蓮花和山玉蘭 。
  •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傳承兩千餘年,你知道是哪幾座嗎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我們中國有很多的名山,其中不乏也有佛教聖地。從古代開始,那些山中就居住的僧人,他們讓寺廟一直延續至今,這也成為了我國的佛教名山,中國一共有四大佛教名山,傳承了兩千餘年,你知道是那幾座嗎?
  •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只有它是世界地質公園,被譽「東南第一山」
    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其中有著名的山川,如安徽黃山,中華十大名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當然,除了黃山,安徽也有著名的山,但是低山多,這就是九華山。談起九華山,很多人不知道九華山在哪裡,第一個反應就是想到了陝西華山,當然,九華山與華山並無關聯,它位於安徽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享有「東南第一山」之稱,並於2010年9月被認定為世界地質公園,這是繼黃山和天柱山之後安徽的第三個世界地質公園,是中國佛教名山中唯一的世界地質公園。
  • 佛教與科學的「巧合」,釋迦牟尼難道是科學家?
    很多人知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認為是封建迷信,可佛教對世界、時間、空間的認知很多地方與科學研究都不謀而合,讓人不得不懷疑提出這些理論的釋迦牟尼究竟是出家人還是科學家。佛教宇宙觀與現代不謀而合百億須彌、百億日月的數目,這是佛教的世界觀,認為宇宙中有3000個大千世界,無數個小千世界,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太陽月亮。整個宇宙有上百億的太陽月亮。任何一個接觸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宇宙中有無數個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每一個有固定軌道的星球幾乎都有類似月球的衛星。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這些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每一個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
  • 佛教聖地-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顯通寺,你不知道的恢弘斑斕
    清晨,當溫暖的金線照射進房間,也開啟了佛教修行之路。今天的目標是朝拜坐落於山西五臺山的顯通寺,這是座與白馬寺齊名的中國佛教古寺!顯通寺建於東漢年間,到現在也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那時的佛教才開始流傳於中國。
  • 藏傳佛教八大菩薩唐卡及簡介
    彌勒菩薩:彌勒,藏語「強巴」,在藏傳佛教中故又名「強巴佛」,意為「慈心」。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記載,彌勒佛原生於婆羅門家庭,後為佛弟子,先佛入滅,上升都率天內院,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降生人間,廣說佛法。他雙手結說法印,雙腳跏趺坐於法臺。雙手各捏一支龍華樹的花莖,象徵他將於龍華樹下示現成佛。右手所持花心中託一法論,象徵廣說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