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一下,哪3件事讓你特別自豪,哪3件事讓你倍感挫折?把這些事按照時間順序標註在你的生命線上,今天的遊戲就叫『畫出你的生命線』。」近日,在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檢察院與社區共建的「365陽光驛站」內,10名少年圍坐在一起,跟隨心理諮詢師的提示,在白紙上專注地勾畫。這10名少年今年都被判處了緩刑,目前在社區服刑。儘管他們的案件早已塵埃落定,但似乎各個都有心結,倘若無法解開,他們的未來就多了一份不確定性。基於此,該院檢察官聯繫常州市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團隊,共同策劃了這次集體回訪,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
團隊式心理輔導的集體回訪還是頭一回,孩子們倍感新鮮,也很配合。10分鐘後,畫好的孩子開始輪流展示。「我小學五年級考了一回全班前十!」「我參加校運會跳高項目拿了銀牌!」「我打遊戲時刷到了一套頂級裝備!」……談及自豪的事情,孩子們臉上那種飛揚的神採,是檢察官從未見過的。
輪到小斌時,他垂著頭,一聲未吭。檢察官過去一看,他的紙上只寫了1件最痛苦的事——10歲時爺爺去世。小斌自幼沒了父親,母親又離家出走,他由爺爺一手帶大。10歲時爺爺患病去世後,他就成了孤兒。更令檢察官驚訝的是,小斌在「渴望活到的年齡」一欄中,填的是58歲,因為他爺爺是在58歲那年去世的……
檢察官和心理諮詢師商量後,決定用遊戲幫他解開心結。一根紅繩,作為小斌的生命線,找2名孩子分別握住繩的兩端,並讓小斌指出這根繩上代表爺爺去世的年份,再系上另一根繩,小濤拉住這根繩子另一端,扮演小斌的爺爺。小濤是留守兒童,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他應該能體會小斌的心情。
「現在你可以通過紅繩和爺爺說話,你想對他說什麼?」檢察官向小斌投去鼓勵的目光。
小斌沉默良久,低聲說道:「對不起,爺爺,我做錯了事,讓你失望了。你能原諒我嗎?」
檢察官對他點點頭,又轉向小濤:「爺爺想對小斌說什麼呢?」
沒有思想準備的小濤雖有些吃驚,但還是快速反應過來,大聲說:「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不要放棄自己,不要浪費生命,我一直在你身邊。」他說得特別誠懇,既像是對小斌的安慰,又像是在說給自己聽。
之後的環節進行得越來越順利,小斌的臉上也漸漸有了笑容。「我想儘快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用自己賺的錢買輛車,爭取在25歲前娶個老婆。」未來展望環節,小斌笑著說。檢察官也笑了,因為他們看到了那個曾經一蹶不振的孩子走出陰影的勇氣,也看見了曾經企圖不勞而獲的他想要自食其力的決心。
(本報記者龍平川/盧志堅/通訊員 萬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