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說話口齒不清 該等還是治?
說話比同齡孩子晚、口齒不清、結結巴巴的情況在兒童中很常見。有的家長因此感到焦慮,也有的家長認為「等長大些自然就會好」。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康復科主任徐開壽教授介紹,絕大部分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在1歲半到兩歲,孩子一般在兩歲後,說話會相對比較流利。兒童常見的說話問題包括說話晚、口齒不清、口吃結巴,在醫學上分別稱為語言發育遲緩、構音障礙、語流障礙,這些都屬於兒童言語-語言障礙。徐開壽介紹,兒童言語-語言障礙的影響因素包括孩子本身的生理因素和外在因素。比如孩子本身的腦結構問題、聽力問題、視力問題、唇顎裂等,外在因素包括家庭環境、養育方式等。處理方式和造成問題的不同原因有關。
孩子說話晚是表象,背後原因分三種情況
很多人把孩子說話晚歸結為「貴人語遲」,實際上語言發育遲緩是個表象,孩子的語言發育和智力、聽力直接相關,針對說話晚,有三種情況要仔細分辨:一是本身智力發育正常、聽力正常,只需要等理解能力慢慢提高,靜待語言爆發期即可;另一種是既說不出來,理解又比較差,說明孩子精神發育落後或者有聽力方面的障礙。徐開壽介紹,語言發育遲緩是精神發育遲緩的常見症狀,除此之外,有認知障礙、運動發育落後等症狀。聽力的好壞和語言發育直接相關,也影響認知水平,大部分聽力障礙孩子並非完全喪失聽力,早期篩查發現並開發殘存聽力,可以獲得更好的康復效果,也能減少對日後語言能力的影響。
第三種是說得不好、理解不好,與人情感交流也較為缺乏,則要考慮是否有孤獨症的可能。一般來說,孤獨症的孩子會有不理人、叫名不應等不愛與人溝通的表現,還會存在興趣怪異且刻板重複、行為固化不接受改變、感覺及肢體動作異常等。
口齒不清,大部分是功能性
「經常有家長問,孩子說話不清晰,是否需要治療?實際上,一定要首先辨別是什麼問題。」徐開壽說,孩子說話口齒不清晰也分三種情況。一些腦癱、腦外傷、腦腫瘤的孩子,口腔周圍肌肉協調不好,容易說話口齒不清、流口水,稱為運動性構音障礙。而顎裂、面癱、先天性顎咽閉合不全等會導致器質性構音障礙。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剛剛學說話時容易出現把「哥哥」發成「的的」、「吃飯」發成「次伴」,到4歲以上如果還出現這種情況,則屬於功能性構音障礙。大部分孩子都屬於功能性口齒不清。如果經過專業醫生確認確屬這種情況,隨著孩子長大,有希望自己糾正過來。
口吃也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語言問題,醫學上稱為語流障礙,表現為說話頻率、強度受到影響,說話重複、延長或者中斷,大多數發生在兒童早期,兩歲到5歲是高峰期,男性偏多,大約有75%的兒童會在兩三年內自然恢復,有大約1%會持續到成人。
徐開壽介紹,口吃的成因比較複雜,包括遺傳因素、撫養方式等。「臨床上觀察到,在家長慢聲細語的家庭裡,口吃的孩子比較少。」
有的家庭裡,家長說話的語速很快,這會給剛學會說話的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對子女要求比較嚴格的家庭裡,孩子出現口吃的概率也會高一些。
不同語言障礙類型都有針對性訓練
徐開壽介紹,由於兒童語言能力和智力發育關係密切,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開設了「語智同行」門診,通過相關量表的快速篩查、常規檢查、言語功能評定等專項測試、聽力等輔助檢查,醫生可以了解孩子疾病方向、發育水平、疾病狀況以及程度。對於語言障礙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孩子,會轉介到相應專科就診,解決原發疾病問題後再進行語言康復;對於屬於康復科治療範疇的孩子,則由語言治療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訓練和家庭練習指導。
比如,對於精神發育遲緩導致語言能力差的孩子,通過匹配遊戲、圖片詞彙鞏固練習等提高認知理解能力;對於功能性構音障礙的孩子,進行發音器官的功能訓練,通過語言治療掌握到正確發音部位和方法後,在家多加練習,糾正相對容易;對於口吃的孩子,語言治療師會選擇一些有韻律和節奏的文章進行帶讀,或者讓孩子跟著節拍器一起控制語速齊讀,也會指導家長在撫養時要減輕過分期望、減少壓力。
經顱直流電刺激技術、重複經顱磁刺激技術等無創的腦刺激技術可以調節大腦皮層神經元活動,對治療語言障礙也有一定的作用。(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李雯)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評選揭曉 雲南3案例入選 人民網昆明9月20日電 (符皓)9月20日,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評選活動公布評選結果,全國共有130個案例獲評最佳案例和優秀案例,其中,雲南省玉溪市的「精準發力,打造城市基層黨建新高地」基層黨建案例獲評最佳案例,雲南省昆明市的「萬名黨員…【詳細】
全面降準後昆明房貸利率保持平穩 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9月16日,年內第二次降準全面落地。降準對房貸利率有何影響?記者近日採訪多家銀行信貸人士發現,降準落地後,昆明房貸利率暫無下行趨勢。 昆明某商業銀行一位個貸經理表示,目前該行首套新房、二手房按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