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供電:堅強電網助推港城發展

2021-01-15 中國網財經

  本報訊今年2月,福建莆田市委書記梁建勇對莆田供電公司各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梁建勇說,莆田海岸線較長,臨港的區位優勢得到凸顯,發展海洋經濟、做大做強臨港產業是必然的選擇。引進一個龍頭項目,衍生一條產業鏈,孵化一個產業園,這是發展臨港產業的「莆田模式」。實現「以港興市,產業強市」的發展戰略,需要電力先行。電網的發展,是莆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在實施「以港興市產業強市」發展戰略的同時,莆田市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相關要求,堅持以項目帶動臨港產業集聚,加大「三維」對接,提出大力推進臨港工業金、木、水、火、土「五行」基地建設,逐步形成金(鋼鐵)、木(木材及漿紙)、水(LNG及石油儲備)、火(電力)、土(儲煤)等「五行」臨港產業基地。梁建勇表示,「攜臨港產業突圍」必須緊緊抓住重點項目,緊緊抓住產業龍頭項目,以重點項目和龍頭項目的突破。大項目、好項目的落地,同樣需要供電企業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李曉紅林天順)

相關焦點

  • 國網台州供電公司「兩會」召開 關鍵詞「擁灣引領 創新發展」
    2019-01-29 16:5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趙靜1月29日上午,國網台州供電公司九屆五次職代會暨2019年工作會議舉行,總經理何文其做《擁灣引領 創新發展 為加快建設現代能源網際網路企業而努力奮鬥》的會議報告,並對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 國網舞陽供電公司員工賽場競技展風採
    國網舞陽供電公司員工賽場競技展風採 來源: 2020-12-16
  • 中國南方電網!
    發揮電網的大平臺作用,把滿足人民對電力的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精細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貴州電網平塘供電局專門成立「天眼」服務隊。為了保障「天眼」落成啟用儀式和國際天文論壇的順利進行,該局啟動了一級保供電,600多名供電蜀黍使出洪荒之力在臺前幕後巡視和守衛。
  • 國網威海供電公司:提供高質量供電服務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嚮往
    在山東省威海市,就有這樣一支電力隊伍,幾十米的高空、不足1平方米的絕緣鬥臂,是他們的工作陣地;每月升空作業200餘次、每年帶電作業2500次,是他們的工作常態;每年消除電網疑難雜症1500項,減少停電用戶15萬時戶,多送電量800萬千瓦是他們的工作成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國網威海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中心,一支始終致力於提高供電質量、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嚮往」不斷努力奮進的電力鐵軍隊伍。
  • 人類抗寒簡史:追逐光與熱,從鑽木取火到電網「除冰咒」
    肩負著「電採暖」責任的電網,其實也怕冷電網不僅要保證供電穩定,還要在嚴冬中保護好自己。面對寒風、霜凍、冰雪的考驗,電網會產生一系列隱患,例如倒杆斷線、線路跳閘、絕緣子冰閃等。我國地形多元,氣候覆雜,多種氣象災害同時對電網造成影響。在北方,電網受到冰凍、暴雪和大風的威脅。
  • 2020年11月25日國網濰坊供電公司優化營商環境「行風在線」在行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後,供電公司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用全會精神武裝頭腦,深入落實新發展要求,提出「四個聚焦、四個推進」工作思路:   一是聚焦經濟增長,推進電網協調發展。全會提出,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電網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面向「十四五」,憑藉堅強智能電網的優勢,我們將堅持「寧可讓電等發展,不能讓發展等電」的原則,始終以規劃為引領,持續優化網架結構,不斷提升供電保障能力,全力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 「電沒斷」就是電網防汛抗災的「生命線」
    筆者不禁為當地供電部門切實保障安全可靠供電,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做法點讚。  防汛抗災一直是我國的重要工程,洪災每年都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洪災對耕地的破壞也影響著我國的糧食供給,而電網在防汛抗災中扮演著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減災救災等應急管理重要論述精神,重要指示精神,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宗旨,統籌做好防汛救災保供電工作,築牢防災減災救災防線;廣大系統幹部員工認真組織開展各項活動,英勇奮戰,整合資源、統籌力量,
  • 安徽利辛縣供電公司:寒潮來襲 夜巡測溫保供電
    1月6日晚,安徽亳州利辛縣供電公司變電運維班員工徐接力、蔡擎正在零下5度的低溫環境下,對35千伏江集變電站的主變高低壓樁頭、10千伏分路開關等變電設備開展夜巡測溫工作,確保該變電站4路10千伏出線安全、可靠供電。
  • 從南網實踐看國企領導力——訪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黨組書記孟振平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方電網)服務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五省區和港澳地區,與東南亞國家的電網相連,供電面積100萬平方公裡,供電人口2.54億人,供電客戶9270萬戶。
  • 國網福建電力:賦能武夷山高質量綠色發展
    發布會上,國網福建電力發布了《國網武夷山市供電公司服務武夷山履責實踐報告書》,報告了國網福建電力公司全面社會責任管理建設的實踐和成效。近年來,國網福建電力積極引入社會責任理念,探尋生態和諧電網建設過程中的利益相關方,實現多方協同合作,共享、共贏。在綠色電能推廣過程中,讓客戶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電能替代帶來的便捷與效益,進一步提升廣大用戶「獲得電力」滿意度。
  • 三相電供電電路解析及改善方案
    由於近年來三相電供電故障頻發,為了很好的解決三相電供電出現故障後,供電系統仍能穩定可靠的為電力檢測設備供電。許多電源廠家推出電力專用的的高頻開關電源,這種電源具有許多優點:安全、可靠、體積小、重量輕、綜合效率高以及噪音低等優點,非常適應電網設備的應用,目前很多大型設備廠家已開始批量使用。
  • 交流電供電方式詳解
    本期我們主要講解交流供電方式。一、單相交流供電方式單相交流電路主要有單相兩線式、單相三線式兩種供電方式。單相兩線式是指僅由一根相線(L)和一根零線(N)構成,通過這兩根線獲取220V單相電壓,為用電設備供電。
  • 江西藍田村村民聯名致信感謝國家電網
    「宅改前,藍田宋家僅有一臺50千伏安變壓器,細小的裸露線,供電線路又長,電壓極低。才幾年功夫,現在電力線路建到了合作社基地,村變壓器增加到了3臺總容量1200千伏安,家家戶戶實現了電氣化。」村理事長宋志強感慨用電變化大。2018年6月29日,江西省委書記劉奇在藍田宋家考察新農村建設時指出,藍田村的電網建設得很好。藍田村的用電水平如今怎麼樣?從空調就看得出。
  • 電網側+用戶側 江蘇鎮江26座儲能電站的綠色能源之旅
    被稱為大型「充電寶」的儲能電站併網運行,不僅改變了傳統電網的運行形態,也改變了長久以來電網規劃、設計、運維和調度模式。在鎮江,就分布著這樣大大小小的「充電寶」,其中,8座電網側儲能電站構成電網儲能電站群,18個用戶側儲能項目為企業進一步提高了用電質量、節省了用電成本。
  • 新疆克州烏恰縣發生3.1級地震,供電沒事
    經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1年1月9日14時44分在新疆克孜勒蘇州烏恰縣(北緯39.72度,東經74.86度)發生3.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電網無恙。
  • 國家電網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 多措並舉全力保障電力可靠供應
    ,密切跟蹤天氣變化,加強電網負荷預測,做好電力電量平衡,強化安全生產、基建施工風險管控,強化對供水、供熱、供氣等涉及民生的重要客戶供電保障,全面做好寒潮、雨雪冰凍防範和應對工作。 國網山東電力做好應急隊伍、應急物資、應急電源等準備工作,針對「三跨」及重要通道、高危及重要客戶、民生重點客戶和電網薄弱環節做好事故預想,確保及時、準確處置電網故障異常;重點落實涉及民生的重要客戶供電保障,強化對供暖熱電廠併網線路及涉及「煤改電」的輸配電線路保障,全力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 【消息】廊坊今後不會大面積停電了 電網完成由「輻射狀」向「環狀」轉變
    點擊上面藍色「廊坊微新聞」一鍵關注 市區邁進220千伏雙環網供電時代  「有了這個,市區就再難出現像今年5月31日夜間大面積停電的事故了。」國網廊坊供電公司基建部主任吳德雨介紹,自8月21日屯旺(大屯—北旺)220千伏雙回線路順利投入運行以來,廊坊地區電網結構得到了顯著優化,以此為標誌,廊坊中部地區的電網結構完成了由「輻射狀」向「環狀」的轉變。  雙環網是電纜單環網的組合,這種接線具有很高的供電靈活性和可靠性,能最大限度地確保向用戶連續供電,滿足重要用戶雙電源供電要求。
  • 一日雙投,長沙電網建設「630」攻堅進入衝刺階段 220千伏振華變...
    項目投產後,能滿足河東城南區域負荷高速發展需求,加強區域110千伏電網結構,緩解220千伏紅星、林海變重載情況。寧鄉110千伏鹿角窯變位於寧鄉東南部的東湖塘鎮,規模1臺50MVA主變,是寧鄉南部區域的第二座110千伏變電站,其供電能力對區域經濟發展意義重大。該項目解決了花明樓區域的供電瓶頸問題,極大地提升了供電能力,緩解了35千伏南田坪變的重載問題,確保度夏期間供電平穩。
  • 安徽電網2020各地入職新員工分析匯總
    因為安徽靠近江浙,且招聘要求比江蘇要低不少,所以很多條件不夠江蘇國網的同學,也會考慮安徽電網。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隸屬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建設和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承擔著保障能源安全、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公司下設16個市級供電公司、72個縣級供電公司和12家直屬單位。
  • ...譜寫新篇章•民生溫暖】2020年湖南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投資96...
    三湘農家燈火亮堂2020年湖南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投資96.37億元這是湖南滿足農村地區用電快速增長需求,加快建設新型農村供電體系的縮影。「十三五」以來,湖南加大農村地區電網改造升級,農村用電潛能進一步釋放。尤其是全省6923個貧困村全部完成電網改造後,貧困地區供電能力、供電質量明顯改善。在新邵縣小河村的黑木耳扶貧車間,機器生產繁忙。村黨支部書記劉澤榮介紹,村裡新增了4臺變壓器,可靠的電力保障為鄉村振興發展增添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