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對《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進行解讀。其中,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部署。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生態文明重大舉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從2015年以來,我國在12個省區先後開展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等10個國家公園試點,覆蓋面積22.29萬平方公裡,應該說佔到了國家保護地的主體。
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以後,國家林草局加掛了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牌子。作為國家公園主管部門,國家林草局有力推動了國家公園的保護和建設。國家林草局規劃財務司司長閆振當日介紹了國家公園保護和建設取得的成效,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國家公園內的生態系統得到了保護恢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這些自然生態系統中的旗艦性物種得到了恢復。
他舉例說,比如東北虎、東北豹、雪豹的種群都得到了恢復,目前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範圍內有27隻東北虎、42隻東北豹。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也建立了天空地一體化的監測體系,實現了5000平方公裡核心區的全覆蓋,監控系統也多次拍到了一虎四崽,一個母虎和四個小虎一塊行走的珍貴資料。應該說,虎嘯山林又重現在東北林區。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