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秘魯古代文明展 ——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將於2020年9月26日在湖南省博物館一樓特展一廳拉開帷幕。文末有彩蛋哦!)
星辰在線9月18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歐蓉)初秋的信差為星城市民遊客送來一份神秘的邀請:帶您從「太陽門」穿越時空隧道,一同探尋在那遙遠太平洋彼岸南美洲西部的神秘國度——秘魯。2020年9月18日,星辰全媒體記者從湖南省博物館獲悉,「秘魯古代文明展 ——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將於2020年9月26日在湖南省博物館一樓特展一廳拉開帷幕。展覽以157件/套文物精品,帶星城市民遊客共同領略秘魯古代文明的神奇爛漫與璀璨輝煌,將持續至2021年1月5日。
安第斯山縱貫南北,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印第安原住民和後來移民,創造出絢爛多姿,令人無盡遐想的悠久文明。想知道秘魯先民賦予了「虎鯨」怎樣的強大海洋神靈力量嗎?想知道總重達2公斤的奢華皇金冠,是哪位超級VIP才擁有佩戴的特權呢?想知道當時木乃伊的「披風」上有哪些精美的「潮流」元素嗎?沒有文字的印加帝國是如何創造他們獨有的密碼來傳遞訊息...?中國和秘魯相距萬裡,在文化深處又有著怎樣奇妙的緣分呢?想揭曉這一切的謎團,不如相約湖南省博物館,一道去尋找那令人激情澎湃的印加帝國。文末有彩蛋哦!
本次展覽為收費展覽,全價票為50元/人,優惠票為25元/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在校學生、60周歲—65周歲、低保戶憑有效證件享受優惠價格),14周歲以下兒童,65周歲以上老人、殘疾人、現役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憑有效證件可免費參觀,更多詳情請關注「湖南省博物館」官方微信。
【展品提前看】
人物紋鬥篷
帕拉卡斯文化(前900-前100年)
長48.5釐米,寬34釐米
秘魯國家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博物館藏
帕拉卡斯文化於公元前900-公元前100年,在秘魯乾旱的南海岸發展起來,在藝術和宗教方面深受查文文化影響,並發展出自己獨特文化。其物質文化突出表現在彩繪陶器和絢麗紡織品上。帕拉卡斯文化對納斯卡文化產生深遠影響。這個時期許多精美紡織品是被用於包裹祖先的木乃伊。此鬥篷為裹屍布一部分。以刺繡手法刻畫一系列祭司人物形象,他們佩戴著面具、頭飾以及蛇皮皮帶,有的還手持特殊工具或裝有小型生物的網袋。
虎鯨形彩陶瓶
納斯卡文化(約前100-公元700年)
高29.4釐米,寬25.4釐米,厚7.3釐米
拉魯克博物館藏
這件彩陶瓶塑造成一個擬人化虎鯨,呈站姿。人們認為虎鯨是擁有強大力量的海洋神靈,會將它所捕獲人頭帶給自己祖先,供奉給祖先。這種形象在納斯卡地畫中也出現過。
男性貴族黃金頭飾
西坎文化(約750-1375年)
超過1米高,60釐米寬
秘魯西坎國家博物館藏
這件黃金頭飾出土於羅洛神廟東墓中,屬於一位40至50歲的西坎中期男性貴族。由黃金或黃金合金製成的多個部件組成,包括一個大面具、一個立體蝙蝠頭形的額部裝飾、一個圓柱形頭冠以及一個邊緣圍繞著90根小型金羽毛的巨大拋物線型頭飾。在金色羽毛的背面,有真實的大型鳥類羽毛痕跡。總重達2公斤。它展現了前西班牙時期南美大陸黃金技藝的巔峰狀態。紅色硃砂覆蓋面具正面大部分區域,象徵人類血液或者可帶回死者重要的生命力量。面具外觀與西坎神面貌極近相同,人們認為這件面具的佩戴者具有神聖權力和權威,並具有與神靈溝通能力。
吉氆-記事結繩
印加文化(13世紀早期-1572年)
長56釐米,寬42釐米
秘魯萊梅班巴博物館藏
印加帝國於12世紀末,興起於秘魯南部的庫斯科盆地,直到15世紀末,通過結盟與戰爭、商品交換與貿易、宗教文化傳播等多種方式,完成徵服整個安第斯山區的大業,建立起幅員遼闊、政治統一、經濟一體、文化融合的強盛帝國。印加帝國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但始終沒有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文字。他們依靠吉氆來記錄官方所需的統計數字,甚至還可以幫助口頭歷史和文學的記憶。據研究,製作吉氆的棉線或毛線的顏色、粗細、長短,結的結構、形狀、在繩子上的位置和結之間的距離都分別代表不同數字和意義。
吉氆與我國古代結繩記事相似,在印加帝國之前已經出現,印加時期得到廣泛使用。這種結繩只有專門的吉氆掌管者才能明白,隨著西班牙人對印加人的控制,讀取吉氆的能力逐漸消失。現在遺留下來的繩結成了無法解開之謎。
【小彩蛋】宣傳片中的小主角怎麼誕生的呢?
(圖片、視頻均由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