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沈昌文走了,他用一部部書一本本雜誌激蕩幾代人的靈魂

2021-01-11 京報網

8年前,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他最大心願是「無疾而終」,1月10日早晨6時許,他被女兒發現在睡夢中睡去,在安詳中告別了人世,享年90歲。

他將最大理想投注到了三聯書店

「他的一生太豐富,幾句話很難說清楚。」沈昌文生前多位老友、同事都如此說道。

沈昌文浸淫圖書、雜誌出版界50年。他1931年9月26日出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私立民治新聞專科學校。1951年3月至1985年12月曆任人民出版社校對員、秘書、編輯、主任、副總編輯。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兼《讀書》雜誌主編。1996年1月退休,後參與發起創辦《萬象》雜誌。

沈昌文在主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期間,策划過「新知文庫」「現代學術文庫」叢書,他熱衷於傳播國內外優秀文化,並且不遺餘力地傳播近當代的經典文化成果,出版了一系列具有深遠意義的圖書,如楊絳的《洗澡》《幹校六記》《我們仨》《將飲茶》,巴金的《隨想錄》,董鼎山的《西窗漫記》,鬱風編的《鬱達夫海外文集》,夏衍、胡風等一批優秀作家的雜文集等。他策劃出版的蔡志忠漫畫、金庸著作等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其主編的《讀者》更被青年讀者視為精神啟蒙,影響了好幾代讀書人。

三聯書店副總編輯鄭勇說,在三聯書店90年的發展史上,有四位出版家起過重要作用,他稱之為「一祖三宗」,「老祖宗」即鄒韜奮先生,「三宗」即範用先生、沈昌文先生、董秀玉先生。「三聯能創下今天的品牌,《讀書》能有巨大聲望,沈昌文先生功不可沒。「在鄭勇看來,在出版界,沈昌文是在京海派的代表人物,他非常看重市場,非常注重讀者感受,倡導為讀者出書,為讀者辦刊,注重開拓作者資源。其中,沈昌文在《讀書》雜誌開創的「讀者服務日」一直持續到了今天,他建立起深厚人脈資源,令《讀書》被稱為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他還開啟過書刊互動的傳統。「沈昌文當年的創舉,三聯書店至今依然受益。」

鄭勇說,沈昌文先生經歷豐富、人又非常平和,他將一生的最大理想都投注在了三聯書店,投注在了《讀書》上,他八十多歲時還時常騎車來三聯,這幾年身體不好,坐著公交車還要來。

「不敢面對與他最後一面」

在出版界,大家都喜愛尊稱沈昌文為「沈公」。這個老頑童的離去,頓時成為微博、朋友圈熱搜話題。

出版人俞曉群1月10日一早接到沈昌文女兒發來的微信,他說,「一個多月前我們還和沈公在一起喝酒。」和沈昌文相識30年的著名編輯、作家陸灝說:「不敢面對與他的最後一面,實在是跨不出這一步,但這一天還是來了。」據陸灝透露,沈昌文近年來經受病苦折磨,但他不願意住院,此前只住過不到一周就死活要出院。上個月,聽說他胃口不好,陸灝從上海寄去醉蟹和禿黃油,這些都是沈昌文最愛的家鄉味道。

陸灝記得四五年前,沈昌文和女兒一起來上海,他們在小紹興飯館吃完飯,在賓館相互告別的那一刻,沈昌文突然來了一句:「老弟,我們也許下個月見,也許明年見,也許永遠見不到。」陸灝聲音哽咽著說,和他相識30年,從來沒想過見不到他。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作家毛尖20年前開始在《萬象》發表文章,從此與老前輩沈昌文結下情誼。「其實最近十年,每次他從上海走,都會說,可能就是最後一面了。每次我們都笑嘻嘻地說,還要再見五十年。竟然終於就是最後一面。」

他永遠是出版人的師傅

「沈公給我們指出了一條路,一個文化人、一個文化商人應該如何走,應該如何做出版、做文化、面對讀者。他永遠是我們的師傅。」俞曉群說,後輩們與沈昌文的相處十分單純,「就是精神上的追隨,心靈上的認同。」

俞曉群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初,他在遼寧教育出版社主持工作,當時為《讀書》寫些文章,1995年,他記得編輯趙麗雅說:「老沈要退休了,他手頭書稿很多,三聯用不了,希望找到合作夥伴。」而讓俞曉群沒想到的是,兩人這一合作就幾十年,他們策劃出版的《書趣文叢》《新世紀萬有文庫》等,至少有上千種,很多圖書成為出版界不可多得的精品。

學者陳子善回憶,他的著作《賣文買書:鬱達夫和書》於1995年3月由三聯書店推出,一年以後重印。書名中的正標題「賣文買書」來自鬱達夫的詩句「絕交流俗因耽懶,出賣文章為買書」,而正是沈昌文出的點子。

「我校訂的廢名著《阿賴耶識論》是沈公介紹出版的,此番扶助,感念終身。」學者止庵回憶說,當年他在報紙上發過一篇相關文章被沈昌文發現,2001年《阿賴耶識論》被收入《新世紀萬有文庫》。止庵翻看著版權頁感嘆說:「這本書當年定價3.6元,印了3000本,根本賺不到錢。」止庵說,這正是沈公的風格,沒出過,好玩,他就要出。

俞曉群說,沈昌文經常教他們如何跟作者打交道,如何拿到好書稿。「他說過,出版人不能有幫派,要講服務精神,要站在學術的側面。」在沈昌文的理念中,出版人不是上場踢球比賽的明星,而是裁判,他甚至認為出版人連大廚都不是,就是一個端菜的。

而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俞曉群發現,這位海派出版人的確有其獨到之處,大家重視摳稿子,而沈昌文是摳作者,」他認為一定要去找最好的作者,哪怕拿到的不是這位作者最好的書稿,也總比差作者的書稿強。「而且他對書稿分寸把控很嚴,對文字摳得太細了,從來沒給我惹過麻煩。」

世間難有這麼有趣的人了

「沈公是個極聰明也極有趣的人,世間難得有這麼有趣的人了。」止庵說,他記得在飯局中,沈昌文最愛說的話就是「坐以待幣」。

止庵的回憶中,有一回清華大學學生會請沈昌文和她去做活動,那時他耳朵已經很不好了,「他說一段話,我接著他的話說,然後把話頭遞給他,他完全沒聽見我說的,就又另開了新話頭了,我就這麼全程追趕他,一直追趕不上。」

沈昌文常自嘲為「不良老年」。他喜歡張羅飯局,邀請學者們下館子,邊吃邊「挖思想」。他說,這也是三聯的老傳統。早在1990年,陸灝就與沈昌文相識,他當年在《文匯讀書周報》當編輯,兩人一一見如故,「每次見面,都是先請吃飯,我們永遠在飯局上。」

陳子善也說,「沈公請飯是大大出了名的,在飯局上組稿,在飯局上討論並確定出版大事,這是沈公的一大絕招。」那些年陳子善跟著沈昌文,吃過北京城裡的京菜、粵菜、潮州菜、雲南菜、川菜、湘菜、杭州菜、上海菜,以及清真菜等等。

「沈先生身上,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巨大落差。他做中國最重要的文化雜誌《讀書》,但他自己穿著和談吐,都似乎特別要偏離文化人。」毛尖形容沈昌文「暖乎乎興衝衝」,散發著寧波湯糰似的熱氣,他說話毫無顧忌,談的都是好玩的事情。毛尖想,或許也是因為他想為了讓自己顯得並不那麼複雜。「他為人像《亨利五世》裡的福斯塔夫,但心有亨利五世的計劃。他身上有一個跨度很大的光譜,作為一個出版人,這是他最大的特點。」在毛尖看來,沈昌文能接受各種人和事,而這也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最好的東西。現在,他把那個時代帶走了。

沈昌文遺體告別儀式將於2021年1月14日上午10時在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路豔霞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編雜誌出書影響了幾代人的出版「老頑童」沈昌文去世,享年90歲...
    今天,文化圈都在刷屏一條消息——出版人沈昌文去世。  1月10日清晨,知名出版家、文化學者、前三聯書店總經理兼《讀書》雜誌主編沈昌文在睡夢中離世,享年90歲。  沈昌文父親是上海人,母親是寧波人,1931年,他出生於寧波。
  • 出版人沈昌文去世,曾引進出版金庸武俠小說、蔡志忠漫畫
    南都記者從三聯書店確認,著名出版人沈昌文於1月10日凌晨在睡夢中去世,享年90歲。沈昌文曾擔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讀書》雜誌主編,在出版領域創下了不凡的業績。
  • 逝者| 出版人沈昌文逝世:回顧一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沈昌文(1931年9月26日-2021年1月10日)據學人君多方核實,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先生於今日(2021年1月10日)早晨去世,享年90歲。據生前友人介紹,今晨六點左右,女兒發現其過世。1980年3月起兼管《讀書》雜誌編務,任副主編、主編。1986年1月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十年後退休,發起創辦《萬象》雜誌,策劃出版《新世紀萬有文庫》。退休後常在海內外文化出版界奔走,甘當「業內臨時工」。著作有《閣樓人語》《書商的舊夢》《知道》《八十溯往》《最後的晚餐》《 也無風雨也無晴》等。
  • 沈昌文:「我的夢就四個字——無疾而終」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於2021年1月10日清晨去世,享年90歲。「今晨六時許,女兒發現,沈公睡去。」沈公生前好友,出版人俞曉群如此告訴媒體。沈昌文(1931-2021),1931年9月26日生於上海。1951年考取人民出版社校對員,後任社長秘書、主任、副總編輯。1986年到1996年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兼《讀書》雜誌主編。
  •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離世,因疫情防控需要告別儀式採取限流措施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原總經理、《讀書》雜誌原主編,資深編審沈昌文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1月10日6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沈昌文同志祖籍浙江寧波,1931年9月26日出生於上海,肄業於私立民治新聞專科學校。1951年—1980年在人民出版社先後任校對員,總編室秘書,國際政治編輯室、歷史編輯室編輯。196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3月任人民出版社三聯編輯室主任兼《讀書》雜誌負責人,1983年任三聯書店副總編輯兼三聯圖書編輯室主任。
  • 追憶上海人沈昌文:最有趣的「破老頭」,最溫和的奮鬥者
    年輕的出版人,見他都要尊稱「沈公」。然而,他依然善對每一次新的採訪,甚至會設身處地為來訪者著想。9月20日,記者飛赴北京。在一見外觀即知年頭久遠的三聯韜奮書店,二層咖啡館,郵件裡自稱「破老頭」的沈昌文,背著雙肩包出現了。那裡,就是他的主場。四處皆是熟人。他自若地打了一圈招呼,告訴記者,這些人分別都曾在三聯任過何職。
  • 追憶上海人沈昌文:最有趣的「破老頭」,最溫和的奮鬥者|睡前分享
    他主持下的《讀書》雜誌,被認為是「觀念最開放、思想最活躍」的刊物,先後開設了馮亦代的「西書拾錦」,王佐良的「讀詩隨筆」,樊綱的「現代經濟學讀書札記」、趙一凡的「哈佛讀書札記」等多個兼具文學性、思想性的專欄,使《讀書》雜誌成為中國知識界的一面旗幟。1996年1月退休後又發起創辦《萬象》雜誌,策劃出版《新世紀萬有文庫》等。上海作家簡平說:「沈公是我敬仰的長輩。
  • 1980年始,沈昌文和他解放中國人思想的上百本書|暢銷書讓我們看到...
    49歲,在如今很多人已經開始想著退休的時候,沈昌文開始了獨樹一幟的出版人生涯:三聯編輯室主任兼《讀書》雜誌的負責人。5年之後,沈昌文出版暢銷書、未來學家阿爾文·託夫勒(AlvinToffler)的作品《第三次浪潮》,但隨後他聽了曾任新華社副社長、著名的「大右派」李慎之的勸,決定「向後看」。
  • 鄭重承諾,本書單絕不含「嚆矢」等詞|出版人8月薦書
    原創 出版人都愛看的 出版人雜誌 選出一本好書沒有固定的標準,但爛書有。如果有一本書以「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開頭,至少我不會有繼續看下去的興趣,因為我知道它大概率是一本爛書。
  • 做精品書,歸根究底是境界
    「態度決定一切」——這是迄今為止帶領中國男子足球國家隊唯一一次殺進足球世界盃決賽圈的原主教練米盧的名言——在態度問題上,做書如踢球,要成功,一定要有好的態度。要做精品書,編輯、出版人一定要有強烈欲望。我不想用「願望」這個詞來描述一個做精品書的編輯和出版人。對於一個要做精品書的編輯和出版人,「願望」一詞尚嫌綿軟,「欲望」一詞庶幾能表達我們內心的緊張和衝動。
  • 紀念|胡洪俠:說不完的沈公讀不完的書
    前方咖啡館的深處,有長桌一列,桌四周有賓客一群,眾人皆以竊竊私語之聲爭辯著一個公共話題,朋友說那是《讀書》雜誌召集的小型學術座談會。回頭望去,則是書架琳琅,群籍安穩。正四顧間,沈公昌文風風火火地來了,臉色被門外的寒風染成了深紅,像一本書話集的古樸封面。他傳授了我幾招編刊選書的「秘訣」;他說一會兒他還有約會,也是談書的事;「我每天做的就是為書做『媒』的事。」嗯,寫得真好。
  • 這本雜誌只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_鳳凰網
    文 | 聽風聽雨 綾小路義行編輯 | Mr.Disco上世紀80年代之前,中國學生們在課堂上偷偷傳閱的畫書,還是一本本破破爛爛的連環畫這是一本模仿日本集英社《少年JUMP》製作,也是中國內地歷史上第一份全部採用日式分鏡表現手法的新型漫畫雜誌,名字叫《畫書大王》,簡稱畫王。
  • 盤點18部關於老鼠的電影,每一部都是滿滿的童年記憶!
    老鼠又去找烏雲,烏雲連連搖頭道:「雖然我能擋住太陽的光芒,但大風一吹,就把我吹散了,還是去找大風吧。」老鼠又去找大風,大風說:「我也不行,遇到牆一擋,我就走不通了。」老鼠又去找牆,牆說:「我雖然能擋住大風,但老鼠一打洞我就垮了老鼠全家都為這個絕妙的選擇而高興,心想,如果老鼠和貓結了親,還用怕誰呢!於是,便去向貓提親,貓一聽要做老鼠的新郎,便很爽快地答應了。就這樣老鼠全家忙嫁妝,擇定吉日過門。
  • 網絡小說在國外:鬥羅大陸翻譯成靈魂之地,鬥破蒼穹就太搞笑了
    網絡小說被翻譯成外語:鬥羅大陸靈魂之地,鬥破蒼穹打架打破地球網絡小說可以說是很多讀者的「精神糧食」了,無聊的時候看看,沒有事情做的時候聽聽說書都是人生一大樂趣。在國內很多著名的網絡小說都是被翻譯成了外語,開始面向外國人展現中文玄幻小說風採,在電影上外國的電影特效是很不錯,但是在網絡小說上面中國的玄幻小說還是第一的,一花一世界,一拳打爆一個宇宙等等這樣的場面真的震驚外國人了。但是這些著名小說被翻譯成外語會是怎麼樣的呢?
  • 對於海南島來說,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書
    我認為《海南島傳》這部書對於海南島來說是一部前所未有的書,今後是有可能留下來的,同時也是給海南島增添了新的光輝、新的光芒的一部書。為一個城市、一條河流、一個島嶼立傳非常難,這和給人立個傳還真是有很大的不同,必須給它的自然地理本性和它的人文地理本性做一個有力的全面的歷史敘述,並且在這樣一縱一橫的兩個坐標上確定這個地方的特性,這其實需要非常廣闊的視野、非常充分的知識準備。
  • 盤點4部高質量的歐美電影,真的是一部比一部「驚豔」!
    《廷巴克圖》是茅利塔尼亞導演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執導的第四部長片,他用克制的鏡頭語言講述了一個悲慘的現實。希薩柯既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政治導演,也是當代電影中的偉大詩人之一。他為北部馬裡聖戰者管轄之下的生活所繪的圖像既殘酷又驚人,但也溫柔、慷慨兒驚人的有趣。希薩柯並沒有把暴力極端分子人性化,而是展示出,他們已經成了這種人,也反映出我們身上普遍的、悲劇的天性。
  • 4部不可錯過的超甜泰劇:推哥一部,第一上演了靈魂互換的梗
    4部不可錯過的超甜泰劇:推哥一部,第一上演了靈魂互換的梗4.《千方百計愛上你》該劇又叫《獵愛百計》,是翻拍泰國經典電視劇《千方百計愛上你/詭計多端》,舊劇由TIK和Aom主演。男主得知自己的億萬家產竟然要分給一個從未謀面的女孩,於是就發生了之後的一系列事件。3.《浪漫滿屋》(泰版)由Mike、Aom主演,改編自韓國的電視劇《浪漫滿屋》,劇情基本沒變,講述了菜鳥小說家女主與高傲的超級巨星Mike在種種陰差陽錯下協議結婚並共同生活在Full House裡發生的各種故事。
  • 《大秦帝國》,書中短短16字,說中多少「有出息」的男人的特質!
    有些書讀過以後就忘記了,再也不想拿起,而還有一些書讀過以後,會對心理造成巨大的影響,書中的內容讓自己久久不能忘懷,這類書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會讓我們對世界有一種更深刻的看法,並且會擴大我們的格局觀,讓我們能更深刻的了解很多問題的本質,這些東西還會幫助我們形成處世的智慧,讓我們在這個社會的打拼中更能遊刃有餘,而有一部書就做到了這些,這部書是一部小說,但它卻不是一部純粹的小說,它依託於歷史,
  • 時尚媒體周報 | 《智族GQ》接管LV官方微博;VOGUE中國原出版人加入...
    從2018年開始,《智族GQ》開創了新的媒介轉型之路,突破一本雜誌的定位邊界,形成媒體影響力矩陣。 VOGUE中國原出版人李寶劍加入栩栩華生集團 據時尚商業快訊援引消息人士透露,李寶劍已於近日加入栩栩華生集團擔任集團執行總編輯、《出色WSJ》總經理兼主編,並向集團創始人兼執行長馮楚軒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