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化圈都在刷屏一條消息——出版人沈昌文去世。
1月10日清晨,知名出版家、文化學者、前三聯書店總經理兼《讀書》雜誌主編沈昌文在睡夢中離世,享年90歲。
沈昌文父親是上海人,母親是寧波人,1931年,他出生於寧波。用沈昌文的話來說,「父親是上海大戶人家好吃懶做的小開」,一輩子沒有做過事,一天到晚只是抽大煙。於是家道迅速敗落,三歲時,父親去世,沈昌文跟隨外婆、母親以及姐姐一起躲債逃到上海。由於母親認定家道中落的原因是嫁錯了上海人,寧波人是最優秀的,所以沈昌文從小在上海的寧波圈子裡長大。所以,13歲時,沈昌文「冒充」寧波人,在上海南洋橋寧波人開的一家銀樓裡,開始了首飾學徒生涯。20歲那年,恰逢人民出版社來上海招校對,他跑去報名,被錄取了。幾個月後,他又被出版社從上海調往北京做校對,從此踏進了出版文化圈。
對讀書人來說,「沈昌文」三個字應該都不陌生。他的一生,都是在和書、和知識分子打交道。
沈昌文是三聯書店恢復後的第一任總經理,《讀書》雜誌的前主編,退休後發起創辦《萬象》雜誌,到晚年依然活躍於出版界。在他任上,開啟了《讀書》的黃金時代,王小波等優秀作家即於此時代脫穎而出。這個時代的《讀書》,被人譽為「是那種值得學人騎自行車經過時踩一腳剎車,下來鞠一躬再走的所在」。
翻開中國當代出版史帙卷,這是一個燈塔級的人物,沈昌文從金銀首飾店的小學徒做到名牌出版社的大編輯。他被稱為是出版界的旗幟和靈魂人物,被譽為「延續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夢想」。
沈公在出版界是個大人物,幾乎人人都尊稱其為「沈公」,畢恭畢敬。用知名出版人俞曉群的話說:「跟沈公做書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每每回憶起來,常常會讓人產生某種宗教式的痴迷:博學、廣識、機智、藏拙、低調、幽默、堅忍、包容、厚道、儒雅、個性、老道、輕鬆、淡定……總之,沈公有很多超人之處,都值得我們學習和追隨。」
沈昌文大半輩子的時間都在從事出版工作,自己又曾譯書、寫書,可以算得上是讀書無數。
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沈昌文曾經坦率地說,他工作時整日手不釋卷,卻並非為了興趣而讀書,更不是為了求真理,而「只是圖出息」。事實上,讀書確實改變了沈昌文的命運。
沈昌文最初只是一個小夥計,不過,他從那時起就喜歡上了讀書。據他回憶,自己最初買書時不會挑選,買的第一本書「不太正經」,後來經人指點才「走上正道」。
沈昌文曾經說過,讓大家批評他這種「實用主義」的讀書態度,不過,在大量的閱讀中,沈昌文也的確獲益匪淺。退休後,沈昌文開始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單純地為興趣而讀書。
沈昌文說他並不愛藏書。即使如此,在他60平方米左右的書房內,藏書也多達四五千冊,另外還有大量分類精細的簡報和手稿、信札。他藏書室的面積已經超過了他們老夫婦起居室的面積。
沈先生生前曾說:「人人都有天地,我只是盡我的努力,至於能做到多少,那就不是我的事情了」。
主編《讀書》、執掌三聯書店
影響幾代青年人
自80年代起,沈公的名字就在出版圈如雷貫耳。
沈昌文主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策劃「新知文庫」「現代學術文庫」叢書,在知識界、思想界引起極大反響。他任主編的《讀書》雜誌,被青年讀者視為精神啟蒙,影響了好幾代讀書人。
沈昌文執掌三聯書店期間,熱衷於傳播國內外優秀文化,並且不遺餘力地傳播近當代的經典文化成果,出版了一系列具有深遠意義的圖書,例如楊絳的《洗澡》《幹校六記》《我們仨》《將飲茶》,巴金的《隨想錄》,董鼎山的《西窗漫記》,鬱風編的《鬱達夫海外文集》,夏衍、胡風等一批優秀作家的雜文集等等。這些作品文字優美、思想獨特,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養。
出版界老頑童,也無風雨也無晴
浙大出版社曾出了本《八八沈公》
沈昌文生前作品《閣樓人語》《八十溯往》《也無風雨也無晴》,很受讀者和業內的好評。回顧沈昌文一生,大概就像在他回憶錄《也無風雨也無晴》中的標題一樣,一生豁達平淡,沒有大起大落的傳奇。
沈昌文雖然沒有正規讀過書,13歲成為首飾店學徒,但他憑著自己的聰穎,從校對開始翻身,成長為出版大家,影響了幾代文化人,是中國文化界的重要推手。
2019年,沈昌文88歲。為紀念他的88歲壽辰,浙大出版社出了一本《八八沈公》。沈公的舊識、好友、徒子徒孫紛紛奔走相告,短短三個月時間,共收集了三十四篇關於沈公的趣事文章。在這些出版人、學者、媒體人的文字中,一個天真、狡猾、機智、幽默、隨心所欲、放浪形骸的出版圈老頑童形象躍然紙上。
這本書不是歷數人盡皆知的沈公之光輝成就,而是說一說他的八卦趣事。
在《八八沈公》裡,他是武俠小說裡「深蘊內斂的中年練家子」,他是一位無法複製的「思想的郵差」,他是「安徽打工妹」心中永遠的偶像。
他用寧波話暢談「食經」,和「複印機小姐」談戀愛,隨身攜帶著裝有五十頁「著譯者」和「關係戶」的PDA。當然,也少不了他對書的「痴愛」,他自成一派的「出版經」和處世之道。他是智者,他是仁者,他是狂狷者。他是常背著雙肩包,自稱「不良老年」,獨一無二的沈公。
《八八沈公》通過各人以各眼看沈昌文,追憶他昔日輝煌的出版史,詼諧好玩的趣事背後,也是中國當代出版史的一個縮影。
記者 潘卓盈 綜合報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