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老教授毛臨淵6日因病去世
昨日上午,川大南苑一棟宿舍樓下,花圈簇擁在肅穆的靈堂周圍,逝者是川大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老教授毛臨淵,在學校工作近40載,一生都貢獻給了高分子科學領域的實驗教學與科研,享年73歲。聽聞毛教授去世,他的學生、同事甚至年屆90歲的恩師,紛紛趕來送他最後一程。
老教授去世 恩師趕來送行
上午11點過,南苑樓下的花圈已經擺了不少,從大門口到靈堂這一路,經過的人無不在談論毛教授,言談中滿是遺憾和惋惜。毛教授的恩師,年屆90歲的中科院院士徐僖老先生也在趕來為他送行,愛徒離世,讓他十分悲傷。
「多面手」、「知識淵博」、「為人謙遜」……作為毛教授的老學長、老同事,王貴恆老先生幾乎半輩子的記憶都和老毛有關。據王老介紹,老毛60年代畢業後一直留校工作,主要從事高分子方面的研究,在實驗室做實驗教學和科研。
1973年,電視機還是奢侈品,老毛就和王老一起動手做。他們花25元買來處理的顯像管,又從城隍廟買回其他電子器件,找來鋼板,在實驗室裁剪好,鍍鋅,開孔、纏變壓器……組裝好後,又自己調試,再找外殼裝好,兩三個月的時間,兩臺14吋的黑白電視機就做好了。「可能當時系上就是我們兩家最早有電視機」。
一生勤儉 連二胡都自己做
毛教授的愛人陳良宜說,丈夫勤儉一生,很少往外扔什麼東西,反倒是家裡什麼東西壞了,丈夫會抽空修補。有段時間家具很難買,丈夫就把廢舊木板當成家具材料,刨好後,做成新桌子、凳子,精緻得甚至看不出來是用舊木板做的。「這些東西丟了就是廢品,能夠用起來,還給我的生活增添點內容。」丈夫總愛這麼說。
毛教授的侄兒毛先生對舅舅的離世,悲傷之餘還有惋惜。舅舅的藝術修養也很好,不僅會拉小提琴、二胡,連小提琴和二胡都是自己親手做。除了學俄語外,還自學英語、德語和日語。說起舅舅,毛先生崇拜不已,舅舅從不在意表面的東西,低調了一輩子,不管是寫書還是做研究,他的基本原則是解決實際問題,「我覺得他就是個無所不能的人。」
成都商報記者 魏暉 賀華玲 翻拍 原照片由逝者家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