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簡稱巴或渝,位於中國西南部,與北京、天津、上海並稱為四大直轄市。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餘年歷史,亦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簡稱「渝」;又因宋淳熙十六年,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由此得名。截至2017年,重慶市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其中,就九龍坡區來說,以「龍」命名,名字起得非常霸氣,也是重慶市唯一以「龍」命名的市轄區。
一
首先,作為重慶市的下轄區,九龍坡區地處重慶市西南部,是長江和嘉陵江環抱的重慶渝中半島的重要組成部分。九龍坡區與渝中區、沙坪垻區、大渡口區、璧山區、江津區接壤,與南岸區、巴南區隔江相望。就該地區的歷史來說,早在舊石器時代,今九龍坡區一帶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期,今九龍坡區一帶屬巴國這一諸侯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後,該地區屬巴郡這一建制。
二
漢朝這一歷史階段,今九龍坡區一帶屬巴郡江州縣。三國時期,曹操、孫權、劉備等諸侯爭霸,今九龍坡區一帶屬劉備建立的蜀漢。南北朝時期,南齊永明五年(487年),改江州縣為墊江縣,該地區屬墊江縣;北周明帝武成三年(561年),撤墊江縣、枳縣設立巴縣,區境為巴縣屬地。隋朝到北宋時期,今九龍坡區一帶為渝州所屬巴縣地。南宋建立後,今龍坡區一帶為恭州所屬巴縣地。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該地區為重慶府所屬巴縣地。
三
最後,元朝建立後,推行行省制,今九龍坡區一帶屬四川行省重慶府巴縣地。明清這一歷史階段,該地區依然隸屬於巴縣這一建制。1939年,今九龍坡區一帶的建制為重慶市第八區。1950年10月,第八區和第十七區合併為重慶市第四區,九龍坡部分地方仍屬巴縣,餘下部分地區屬重慶市第四區。1955年10月,第四區定名為九龍坡區。由此,就九龍坡區這一霸氣的地名,距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了。截至2017年,九龍坡區轄8個街道和11個鎮,總人口約為121萬人。在重慶市的各個縣(區)中,這一人口數量排名靠前。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