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深有啟發。一個6歲的男孩,在父母的溺愛下長大,父母對於這個孩子,簡直是有求必應,因為父母的縱容,這個孩子變成了人們口中的「熊孩子」。
一次出去吃飯,這個小男孩一直調皮搗蛋,惹得鄰桌兩個男顧客很不滿。但是兩人並沒有直接發作,而是叫來了服務員調解,誰知對方父母根本不屑一顧,絲毫沒有管教孩子的意思。
小男孩在家中稱霸慣了,哪能受得了這種委屈?於是,他再次走向了鄰桌,一邊朝對方剛點的水煮魚上吐口水,一邊得意地笑了起來。
可是這回,那兩個男子,卻沒有再忍氣吞聲了,他們一把將孩子抓住,然後將孩子的頭按到了滾燙的水煮魚裡,剎那間,孩子慘烈的嚎哭了起來。
男孩的父母趕忙過來幫忙,誰知那兩個男子又掏出了刀子,然後一刀刀地捅在了夫妻倆的身上。最終,一家三口,全都搶救無效身亡。後來才得知,原來那兩個男子,竟是在逃的殺人犯,本想息事寧人,誰知對方得寸進尺,他們才氣的動了手的……
一盆「水煮魚」,毀了一個孩子,也毀了一個家庭。而在這盆水煮魚的背後,透露的卻是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必將害人害己。其實,生活中溺愛孩子的家長還是蠻多的,可惜很多人還不以為然,太無知了。
習慣溺愛孩子的家長,一般有哪些特徵?
1、大包大攬
因為捨不得孩子受苦受累,所以家長會將能替孩子做的事情,都一手包辦。有的父母溺愛的情況比較嚴重,甚至替孩子穿衣、餵孩子吃飯,恨不得替孩子呼吸的那種都有,更別說讓孩子做做家務,處理自己的事情了,更是不可能的。
2、包庇孩子的錯誤
人無完人,孩子犯錯很正常,就連很多的成年人,還經常犯錯呢,只要孩子事後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積極改正,就可以了。
但是溺愛孩子的家長可不會這麼想,孩子犯錯,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替孩子推脫,逃避責任,而常用的藉口就是「他還是個孩子」。這種父母,坑了孩子一生。
3、將孩子捧太高
按理來說,父母是長輩,孩子是晚輩,晚輩見了長輩,是應該尊重、問號的。而有的家長卻不這樣教育孩子,他們將孩子捧得太高了。
舉個例子,在家裡,孩子是王子、公主,而父母,只是他們的僕人,孩子要什麼他們就給什麼,孩子目中無人、口不擇言,他們也只能慣著,不敢反駁。這種自願低人一等的做法,實在令人無語,孩子被養廢,是遲早的事情。
家長溺愛孩子,可能導致什麼後果?
1、孩子獨立性差
因為太依賴父母了,會導致孩子一離開父母,就什麼也做不了,甚至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這樣的孩子,拿什麼去闖蕩、拼搏,想有出息,太難了。
2、孩子沒出息
一個有出息的孩子,應該是積極上進、獨立性強、三觀正確、不怕失敗的那種,並且,一個孩子要想有出息,父母是不能溺愛的,而是應該嚴格教育,這樣孩子才會有出息。
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地教育孩子?
1、不溺愛、不縱容
養育、教育孩子,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不能太溺愛孩子。家長應該做到寵愛有度、有分寸,讓孩子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同時,還要懂是非、知分寸,這樣才能越來越優秀。
2、賞罰分明
做錯了要積極改正,並且保證絕不再犯,而做對了,家長就應該表揚獎勵孩子,教孩子再接再厲。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會讓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