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相傳有一種窮兇惡極的猛獸,它們成群盤據在高聳入雲的大樹上,等待人類經過就從樹上一躍而下,一口咬住人類的脖子!
長得跟無尾熊很像,但是……
來到澳洲,隨便問一個當地人什麼是「掉落的熊」(Drop Bear),每個人都能講出好長一串故事,包含這種動物有多麼危險和兇猛,雖然長得跟無尾熊很像,不過性格卻大相逕庭等等。有人甚至會說起親戚遭「掉落的熊」攻擊事件,或是朋友怎麼從「掉落的熊」手中死裡逃生。
從上到下的集體騙局
然而這一切都是謊言,是澳洲共同創造的全民騙局。
「掉落的熊」是澳洲全民騙局之一,也是澳洲人拿來提醒遊客小心森林的工具。(Source:Mythic Australia)
用來警告遊客的工具
在澳洲,「掉落的熊」是虛構動物,它們和印度雪怪、蘇格蘭尼斯湖水怪有點像,不過是百分之百不存在的動物──更準確地說,它們是澳洲人用來警告遊客的工具。
小心「掉落的熊」!
通常,當地人看到有外國遊客準備深入森林冒險時,都會「好心地」提醒遊客注意「掉落的熊」。
「神話澳洲」(Mythic Australia)網站創辦人柯特(Ian Coate)提到,當遊客問「掉落的熊」是什麼東西,當地人會跟他們說,「掉落的熊」是一種邪惡的有爪類動物,它們會無預警從樹上掉下來。
「然後,這些遊客就會緊張地往頭增至,」柯特開心地說:「這種(捉弄人的)感覺真好,恰好展現澳洲人的幽默感。」
「掉落的熊」和無尾熊習性差不多,平常喜歡待在樹上,在澳洲某些地方也可以看到小心「掉落的熊」告示牌。(Source:Flickr/Paull YoungCC BY 2.0)
官方也一起來騙,博物館創專屬頁面
除了民間,官方也一起加入「掉落的熊」騙局。澳洲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位於雪梨的澳洲博物館(Australian Museum)更將這場騙局帶往另一個層次,他們在網站替「掉落的熊」創立專屬頁面,甚至還附上「掉落的熊」學名Thylarctos plummetus,並用嚴肅的口吻要讀者注意這種動物有危險性。
網站寫道:「一旦獵物出現在視線內,「掉落的熊」就會從8米高的地方俯衝而下,撲向毫無防備的受害者。獵物一開始的反應都是僵在當場,「掉落的熊」這時就能趁機咬獵物的脖子一口,並快速制伏獵物。」
澳洲名人不落人後
某些澳洲名人也對開這種熊玩笑樂此不疲。澳洲電影演員克裡斯 漢斯沃(Chris Hemsworth)2018年被問道,要怎麼避免被「掉落的熊」攻擊時,他大笑說:「記得帶把雨傘!」
究竟,澳洲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著迷「掉落的熊」呢?
It’s Drop Bear season in Australia and I’m glad to see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issuing warnings this year#BeSafepic.twitter.com/IyPqfw4MaN
—Darren Rowse (@ problogger)November 27, 2015
2015年,澳洲政府做了一張示警海報,呼籲人們「掉落的熊」繁殖期到了特別兇猛,要大眾避開危險區域,否則下場就會像海報的受害者。
沒人知道真正起源
據澳洲國家圖書館的剪報資料,「掉落的熊」頭一次登上報紙是在1982年發行的《坎培拉時報》(The Canberra Times),寫道「TAM──未來小心掉落的熊,我敢肯定,超愛科林特(Clint)」,然而這句話就像個謎題,沒人知道TAM和科林特是什麼意思。
來自喜劇節目橋段?
有的澳洲人會說,他們最早得知「掉落的熊」是源自傳奇喜劇演員保羅霍根(Paul Hogan)的節目《保羅霍根秀》,這檔節目在1970~ 1980年代放映,有一集保羅霍根打扮成美國電影《印第安納瓊斯》主角的模樣,說要去一座神秘的山谷探險,結果途中被掉落的無尾熊攻擊。
一名女子正在吞食澳洲國民食品維吉麥發酵醬。想要避免遭「掉落的熊」攻擊,或許可以試試把維吉麥發酵醬塗在臉上。(Source:Flickr/Dale Mastin-PurcellCC BY 2.0)
拿來嚇小孩
然而「神話澳洲」網站創辦人柯特回憶,他早在1970年代初期就聽過「掉落的熊」,時間比《保羅霍根秀》放映還早。當時這故事是柯特的童軍隊輔跟他說的。
「當你在野外紮營時,隊輔不希望你離營地太遠,所以會拿「掉落的熊」這個故事嚇小孩,」柯特說隊輔看到他們跑進樹林時會說:「「掉落的熊」會抓到你!」
防範之道:臉塗維吉麥發酵醬
除了拿來嚇小孩,「掉落的熊」也能嚇來澳洲受訓的軍人。柯特回憶,1980年代晚期,當他在偵察部隊服役時,有時會有美國和英國軍人一起演習,當他們到澳洲時,第一件事就是問怎麼避開澳洲出名的毒蛇和蜘蛛。
「這時澳洲人會回答,忘記毒蛇和蜘蛛吧,你們要擔心的是「掉落的熊」。」柯特說他和其他澳洲軍人會跟外國軍人說,唯一能避免「掉落的熊」接近自己的方法,就是在臉上塗滿澳洲國民食品維吉麥(Vegemite)發酵醬。
柯特笑道:「要過好幾天,這些外國軍人才會發現維吉麥發酵醬一點用都沒有。」
頭髮布叉子、牙膏塗耳後也有用
除了維吉麥發酵醬,相傳在頭髮中放一根叉子、講話切成澳洲口音、把牙膏塗在耳朵後,也能有效預防遭「掉落的熊」攻擊。
視頻可看到蘇格蘭記者艾德華以為手上抱著一隻「掉落的熊」,直到片尾才發現自己被整了。
假廣告、假研究全都來
時序進入21世紀,「掉落的熊」故事只有更流行,完全沒有銷聲匿跡的趨勢。
2004年,澳洲班達伯格蘭姆酒(Bundaberg Rum)發布一支廣告,描繪一群澳洲男子想搭訕同在露營區的德國背包客女子,特別安排「掉落的熊」讓這群女子嚇得花容失色。
2013年,澳洲重量級自然雜誌《澳洲地理》(Australian Geographic)在4月1日愚人節時發布名為《研究顯示,掉落的熊鎖定遊客》文章,想幽讀者一默。
記者採訪「掉落的熊」
2020年1月,據Google Trends搜索數據,「掉落的熊」搜索數量超過尼斯湖水怪和美國鹿角兔,而蘇格蘭記者艾德華(Debi Edward)採訪「掉落的熊」視頻,更在YouTube掀起熱潮。
當時,人在澳洲野生動物園的艾德華被告知,她要親身接觸「掉落的熊」,工作人員特地為她穿上防護衣,並一再告知「掉落的熊」十分危險,雖然它長得很像無尾熊,但殺傷力驚人。
只見艾德華緊張地抱著「掉落的熊」,直到視頻最後才知道自己抱著一隻貨真價實的無尾熊。
一隻袋獅正在攻擊雙門齒獸的想像圖。袋獅有優秀的攀爬能力,說不定它就是澳洲人口中真正的「掉落的熊」。(Source:roman uchytel, Rom-diz at Russian Wikipedia,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熊是騙局,但獅子或許不是
對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古生物學家阿曼(Sam Arman)來說,從天而降的熊雖然是騙局,但從天而降的獅子或許不是。根據他掌握的考古證據,好幾萬年前在澳洲大陸,有種叫袋獅(Thylacoleo carnifex)的動物,它們能爬上很高的樹,從樹上一躍而下飛撲獵物。
阿曼說:「袋獅差不多5萬年前絕種,就現存動物而言,它其實跟袋熊關係比較近,但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是肉食性動物(注)。」(註:袋熊是草食性動物)
「我在看某些位於西澳州(Western Australia)西南部洞穴的抓痕時,發現袋獅擁有優秀的攀爬能力。」
「當我們在研究時,會開玩笑地說,袋獅就是真正「掉落的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