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夜聽,ID:yetingfm】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有句話說,愛而不得是人生常態。
有人愛著另一個人,卻永遠無法在一起;
有人想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卻因為種種原因始終無法實現;
大山深處的孩子熱愛音樂,卻一直得不到良好的音樂教育......
在喜歡音樂這條路上,他們一腔孤勇地追逐著。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嚮往,對於有的人來說,音樂就是心中的信仰。
聲樂演唱節目《聲入人心》開播。
從此讓人們認識了那個眼眸深邃的男孩,頂著39度高燒披掛上陣,聲音嘶啞,卻傾盡全力的阿雲嘎。
他來自內蒙古的大草原,阿雲嘎的父親是很有天分的音樂人,撥三弦、拉二胡,還會做馬頭琴。
他從小耳濡目染,對音樂有著一份特別的執著和熱愛。
小時候的他每天幫家裡放羊,父親留下的錄音機伴著他從日出到日落。
他常常一個人,抱著錄音機,和羊群在一起,眺望著遠處無邊無際的大草原,聽著錄音機裡的歌聲,哼唱著,內心住著一個草原漢子在奔騰。
他不是一個愛說話的人,沒有什麼玩伴,孤單寂寞時,是音樂給了他力量。
後來,十三歲時阿雲嘎被大哥送進了藝校,大哥告訴他,人總要有一技之長傍身。
在藝校裡,度過了漫長而艱難的舞蹈學習過程。
後來,由於表現出色,他成為了隊裡的領舞,一路跳進了央視春晚。
從他第一次到北京,那裡的一切和舞臺就深深地吸引了他的心,他想要飛到更遼闊的蒼穹。
2005年,他說想要去北京考學。
親戚們都反對,只有大哥支持他的夢想。
大哥將兜裡皺巴巴的錢一張張理平,遞給弟弟——五百塊,他湊了很久。
「你去吧。」
到了北京,日子過得並不順利,
他白天在老鄉開的民族餐館裡跳舞打工,晚上就在垃圾場對面的地下室裡棲身。
阿雲嘎每天都是最後一個下班的,因為店裡的鋼琴只有打烊之後他才能摸索著彈。
自學唱歌、自學鋼琴、自己打工四年攢夠學費,直到北京舞蹈學院2009級音樂劇系的錄取名單上,「第一名」後面赫然寫著一個蒙古族名字——阿雲嘎。
他小心翼翼地抓住每一個機會,他從不曾被眷顧,只得拼上性命。
阿雲嘎說音樂劇是他的信仰,當他登臺演出,猶如神明附體。
臺下的人不曾察覺,在陽春白雪的殿堂上,那個西裝革履的歌者也在為了生活灰頭土臉。
所以,他的歌聲總能聲入人心,令人拍手叫絕。
記者問他為什麼這麼多年了還一直堅持做一個音樂劇演員?
他毫不猶豫地回答: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這種孤注一擲的勇氣,是他熱愛音樂劇的浪漫方式。
一路苦苦掙扎的男孩,執著得光明磊落。
在音樂這條道路上,阿雲嘎是幸運的,因為一個大山裡的孩子得到了最好的音樂教育,對音樂劇的熱愛,也成了他一生最溫暖的陪伴。
可你知道嗎?現在仍然還有很多山區的孩子,對音樂愛而不得。
大山孩子們的渴望,你懂嗎?
對於音樂,大山的孩子們懷著滿腔熱血,愛到極致便是瘋狂。
只要一說到音樂,孩子們的眼裡就有光,心裡就有期待。
在雲南大山深處,有一群純真質樸的孩子,他們不懂什麼是聲樂知識,不懂什麼叫鋼琴,不懂什麼是和聲,他們只是愛著自己的音樂,唱歌給家人和村民們聽。
唱更多的更好聽的歌,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但是殘酷的生活,卻想禁錮這個小小的願望。
山區裡的孩子們,像阿雲嘎一樣,熱愛著音樂,有著極好的音樂天賦,卻因為山區條件簡陋,無法接受更好的音樂教育。
在雲南騰衝滇灘鎮的一所希望小學裡,終日洋溢著歌聲,唱歌的是一群傈僳族娃娃。
老師問「你們的夢想是什麼呀?」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出藏在自己小小世界裡的夢想。
「我想去大城市!」
「我想站在大舞臺上唱歌!」
「我想把我們傈僳族的歌聲帶到全世界!」
傈僳族天生能歌善舞,生於山,長於山的傈僳娃娃深深愛著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大山。
天生的好嗓音讓他們把對家鄉的熱愛幻化成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叢山作幕,操場為臺,清新乾脆的歌聲響遍大山。
順著這些音符,你能感受到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有溫度的音樂夢。
一個叫馬新青的女孩子,她是班裡唱歌最好聽的孩子。
她說她的夢想是「把傈僳族的歌聲唱給全世界聽,那樣她的爸爸也能聽到。」
新青一歲的時候,父親離開了家,腦海裡父親的樣貌早已模糊。
從小和母親一起生活,孩子有著和年齡不相符的成熟懂事。除了上學就是留在家裡幫母親分擔家務和農活。
搬柴,架大鍋,淘米,煮飯,每一個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
夜裡,新青拿起竹筒對著火爐吹,火光讓屋子亮了些,伴著木柴燒旺發出「霹靂啪啦」的響聲,她哼起了歌,悠揚的歌聲從窗戶傳出屋外,傳進大山,久久沒有回音。
有人告訴她「如果找不到一個人,那就站在最顯眼的位置讓他找到。」
「如果我在世界上最顯眼的地方唱歌,那是不是爸爸就能聽到呢?」
夢想的種子深深埋入孩子的心田,她想要站在最高最閃耀的舞臺上唱歌。
屋外的黑夜,漫長無邊,歌聲逐漸被夜色吞沒,夢想和現實有一段看似無法跨越的距離。
但馬新青仍然小心呵護著心中所願。
她期待有一日,夢想會實現。
聽見,大山深處的聲音!
說到自己的音樂夢時,孩子們的臉上總是充滿了期待和害羞。
在大山深處,從未接觸過任何音樂教育的孩子們,有時候又覺得夢想就像在痴人說夢。
他們說:
「我想讓更多人聽到大山裡的聲音,聽到我們民族美好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