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讚70年 :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
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張琰 2019-08-30
一個五年接著一個五年。七十年來,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堅持不懈、與時俱進地編制實施計劃規劃,引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
一個五年接著一個五年。七十年來,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堅持不懈、與時俱進地編制實施計劃規劃,引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中國已連續編制實施了十三個五年計劃規劃。
「中國已經有10%左右的現代性的工業經濟」「中國還有大約90%左右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經濟和手工業經濟」。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這樣講道。以「一九開」基本國情為起點,1953年,中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啟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
家有千件事,先就緊的來。156個大型重點項目中,華北製藥廠佔兩個——抗生素廠和澱粉廠。
現在我們很難想像當年抗生素尤其是青黴素對新中國的意義。由於西方國家實施禁運,1949年1瓶20萬單位的青黴素,僅重0.12克,卻相當於0.9克黃金的價格。在抗美援朝中,很多志願軍傷員因為傷口細菌感染卻無藥可用而犧牲。
中國亟須建立自己的抗生素大廠。1953年,華北製藥廠作為「一五」計劃重點項目緊急上馬。
後來擔任華北製藥副總工程師的劉劍章,從北京醫學院畢業,就和其他幾位同學一起被推薦到抗生素廠籌備處,「很多同學都羨慕我們,能被選中參與國家重點項目建設,那是無上的光榮。」
一切準備就緒後,劉劍章突然接到通知——留輕工業部。這無異於一個「壞消息」,作為新中國培養的大學生,他更希望將才華施展到一線。慶幸的是,劉劍章報到時,一句「這批人員是留給重點項目的,屬於重點配備、集中使用,輕工業部不能留」,使調職戛然而止,他和同學們如願走進抗生素廠籌備處。
當年,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名技術人員、管理幹部、大中專優秀畢業生組成了「豪華」的創業陣容,「用舉全國之力來形容華北製藥廠的建廠一點也不為過」,劉劍章回憶。
華北製藥廠迅速建成並投產。1958年6月3日,第一批青黴素正式下線。售價曾數倍於黃金價格的青黴素降為幾角錢一支,中國告別了青黴素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
「一五」期間,全國同時興起了一萬多個建設單位,幾乎每天都有新項目開工,一大批舊中國沒有的基礎工業部門建立起來。從建國之初的「一九開」起步,新中國一路穩步前進,發展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五年計劃的名稱先後發生兩次變化。1981年開始的「六五」計劃,由「國民經濟五年計劃」變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首次將社會發展納入其中。2006年開始的「十一五」,「計劃」改為「規劃」,反映了從計劃經濟到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刻轉變。
「繼續建設西北、華北、東北地區的防護林體系」,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六五」計劃在首次把「三北防護林」寫入國家發展藍圖時,專門加上「繼續」二字,以強調政策的延續性。
政策的延續,需要一鍬接著一鍬幹。隨著「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實施,1981年,石滿、郭朝明、賀發林、羅元奎、程海、張潤元六人共同摁下紅手印,承包了甘肅古浪縣八步沙7.5萬畝治沙任務:「捨不得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這可是我們自己的家和土地,自己不去管誰管?」這六個年齡加在一起近300歲的莊稼漢,被當地人稱為「六老漢」。
「六老漢」節衣縮食,湊錢買梭梭樹苗,靠一頭毛驢、一輛架子車、一個大水桶、幾把鐵鍬,開始治沙造林。為了趕進度,他們直接住進沙漠裡,在沙地上挖個坑,上面用木棍支起來,蓋點茅草,當地人叫「地窩鋪」。夏天悶熱不透氣,冬天沙子被凍成冰碴子,一碰就扎手,吃飯只有開水泡饃,大風一起,沙子刮到鍋碗裡,吃到嘴裡把牙硌得吱吱響。
在沙漠中,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都難。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再嘗試,一邊在沙地裡反覆摸索,一邊多方打聽求教,他們終於總結出「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治沙辦法。漸漸地,一個喬、灌、草結合的荒漠綠洲在八步沙延伸。
治沙,是人和歲月的較量。六家人約定,無論多苦多累,每家必須有一個「接鍬人」,接著把八步沙管下去。「六老漢」的兒孫們陸續接過鐵鍬,治沙的接力棒手手相傳。每天早上披星戴月出發巡護,夜裡蜷進沙漠窩棚,用壞的鐵鍬頭堆滿房子,他們以耐心、苦心、恆心與風沙作持久戰。
38年來,歷次五年計劃規劃不斷強調環境保護,直至將生態文明建設單列一章;38年來,在「六老漢」三代人接續努力下,八步沙林場累計治沙造林21.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37.6萬畝,愚公移山,創造了令人震撼的綠色奇蹟。
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行動指南,2016年開始的「十三五」規劃,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布局,體現了新發展理念對實踐的新要求,反映了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高科技、藍綠交織、人性化,是「十三五」開始規劃建設的雄安新區給人的第一印象。
在新區市民服務中心,智能路燈、生態停車場、人臉識別的無人超市、無人駕駛汽車,各種科技元素集中亮相,用戶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只需幾秒鐘。大雨過後,園區的路面依然乾爽,因為引入了「海綿城市」理念,設計了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生態溼地等設施,實現雨水收集、汙水自主淨化。登上雄安「千年秀林」驛站二層平臺遠眺,大片叢林一直延伸到視線盡頭,新區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0%。
貫徹新發展理念,雄安新區將建設成為一座綠色生態宜居之城,「一澱、三帶、九片、多廊」支撐新區生態安全格局;一座創新驅動發展之城,設置九大創新指標,發展不依靠土地財政、資源消耗;一座協調發展之城,與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天津市在功能上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互利共贏;一座開放發展之城,主動服務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培育區域開放合作競爭新優勢。
從「一五」計劃為我國工業化奠定初步基礎,到「十一五」建立起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從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均GDP23美元,到「七五」計劃後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從「九五」末期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到「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奠定紮實基礎,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的期盼被寫進一份份五年計劃規劃,並最終寫到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大地上。
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如此宏大的公共治理政策才能夠一以貫之。
作為一個主動的戰略行動者,中國共產黨既堅持長遠的戰略目標不動搖,又根據國內外形勢實事求是地調整中期目標和短期規劃,實現長期、中期、短期的有機結合、滾動式向前發展。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主線,又根據時代特徵,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布局,充分發揮各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持續跑好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接力賽。從「一五」到「十三五」的接續奔跑,正是中國體制優勢的集中體現。
昨天、今天和明天,一個五年接著一個五年,既是日積月累,也是日新月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張琰)
編輯: 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