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通俗解讀(三)

2021-01-08 水貨白痴呆子

易經六十卦解讀續接上文,

遁卦:審時度勢,明哲保身,暫時的退避不代表懦弱,那是等待時機的大智慧;

大狀卦:有了真本事,可以表現的比較強硬,但要堅守正道,不可躁動;

晉卦:忠於職守,事業上一定能夠不斷提升,警惕嫉妒心重的小人,不忘初心,踏實前行,一切來之不易;

明夷卦:陰極而生陽的狀態,黑暗終會結束,曙光就在眼前,堅持下去就行,低調做最後的隱忍;

家人卦:一家人一定要和諧相處,相親相愛,各司其職,家中才能興盛;

睽卦:對親人摯友少一些猜忌,也不要太計較,太苛刻難免眾叛親離;

蹇卦:遇到兩難之困境,要尋求可以相助的貴人幫助,不然很難成功。

解卦:一切苦難終究會有解脫的時候,不要讓內心糾結過往的困苦,面向光明的未來;

損卦:不要事事追求完美,大道四十九,大道都不能完滿,何況諸事,有時吃些小虧無傷大雅;

益卦:獲得利益的時候,不要還一直汲取,懂得分享和共贏才能使利益持久延續,一起實現利益最大化;

夬卦:面對抉擇,要思考妥當,果斷決定,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姤卦:善於推銷自己,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一旦有機會要能把握住,毛遂自薦;

萃卦:積蓄力量,團結眾人,善加利用,實現自己的目標;

升卦:處在上升階段,好好一展抱負,回報社會,也不要忘了曾經的夥伴;

困卦:困境中要有從容的氣度,慢慢去圖謀出路,思想一定要高遠,並且堅持不懈,終究能夠迎來光明;

井卦:有時需要獨善其身,不要一味逞強,力不從心就要懂得不爭的道理;

每一卦的釋義不是孤立的,運用的時候一定要前後對照,綜合理解。

傳承國學,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盡力有些自己的理解就行!

非常感謝收藏,轉發,關注!

相關焦點

  • 六十四卦通俗解讀(一)
    易經作為我們中華文明最偉大的傳承之一,其每一卦都含有無量深遠意味,但對於我們來說,如果不是特別深入研究,沒有必要把無量深意都窮究出來,也不太可能,我這裡分享一些六十四卦通俗的見解,希望對於大眾生活有些幫助。
  • 解讀《周易》六十四卦的思路
    之前覺得周易六十四卦是在描述六十四種處境。最近又冒出一些新的靈感,關於如何去具體的解讀六十四卦。三生萬物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同樣在易經中也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通過三爻所構成的八卦,就可以類比萬物。
  • 《易經》六十四卦第六卦——訟卦
    訟卦原文天水訟sòng yǒu fú zhì tì zhōng jí zhōng xiōng訟, 有 孚 窒 惕,中吉,終 兇;lì jiàn dà rén bù lì shè dà chuān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 解讀《易經》之九——六十四卦爻辭中的「九、六」代表什麼?
    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關於六十四卦中爻辭中的「九」和「六」。在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對應的名字,之後有象辭、繫辭、爻辭、文言等等。今天來重點看一下爻辭。簡單來說,爻辭就是對應六十四卦的六爻,每一爻都有對應的爻辭,它代表了古人對於一個大卦中的一爻,對應的文字形容。爻辭中的「九」和「六」代表什麼含義?
  • 八卦,六十四卦
    八經卦以先天生成卦序: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為體;以與自然循環密切相關的後天卦序: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為用。六十四別卦以生成序形成的伏羲先天方圓卦序為體;為用者,當是自然循環形成的循環卦序。六十四六個循環體系有以下特點:1. 如前所述,易經乾坤、同人師、履謙、無妄升、家人解、中孚小過六個循環體系包含了六十四別卦的任何一卦,或說六十四別卦中的任何一卦均在六個循環體系中的某一個當中。2.
  • 周易六十四卦第九卦——解讀風天小畜卦
    水地比卦,是一個欣欣向榮太平盛世的景象,盛極必衰,是周天萬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滄海桑田,人世浮沉,這世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永恆,一切事物的存留,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太平盛世以後,就會開始一點點的衰退,周易六十四的第九卦風天小畜卦,就是萬物盛極而衰的開始,也預示了太平盛世以後,進入衰退階段。為什麼說風天小畜卦是衰退的開始?下面就是此卦的詳細解讀。
  • 六十四卦金錢卦【六爻測算】
    免費為大家提供,六十四卦,金錢卦佔卜搖卦系統,搖卦後實時解釋卦文,在線解讀。首先打開,六十四卦 金錢系統卜卦前要專心一致,秉除雜念,先雙手合手默念,然後默念自己姓名,出生年月日和居住地址。接著請求指點的問題,如婚姻、事業、流年、財運等等。,然後點選下面的開始佔卜,點擊查看卦辭解釋。
  • 風水:沈氏玄空,六十四卦
    沈氏玄空,六十四卦 由八個單卦以不同的次序兩兩重合,就產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別由六個 爻組成,叫別卦或重卦,其中由八個單卦自身相重合所組成的卦叫純卦,卦名同單卦。可以看出,六十四卦其實是八卦重新組合的結果。
  • 華子龍:《易經》六十四卦卦辭詩,精闢——九維易
    >把握時機憑邂逅小人防範莫輕隨3 易經六十四卦卦辭詩 乾宮 天地否天地不交因阻塞反常世道亂必生小人得勢欺君子陽去陰來事不成4 易經六十四卦卦辭詩 乾宮 天山遯三十六計走為上君子必須遠小人凡事忍隱多退避問求小利亦欣欣5 易經六十四卦卦辭詩
  • 易經六十四卦,只有一卦的每個爻都是「吉」,是哪一卦,有何深意
    我們知道,周文王姬昌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經過潛心鑽研、反覆推算,最後推演創立了「易經六十四卦」,「易經六十四卦」是把「伏羲八卦」兩兩相疊,八八六十四,正好「六十四卦」。「伏羲八卦」是地地道道的「無字天書」,而周文王的「易經六十四卦」則不但有圖像,還有文字,這些文字是對「六十四卦」中每一爻的注釋,被稱為「爻辭」。當然,也有人認為「爻辭」並非周文王姬昌所寫,而是出於他的兒子,即周公旦之手,甚至還有人認為「爻辭」其實是孔子寫的。關於「爻辭」究竟是何人所寫,我們不去深究,因為這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話題。
  • 八卦與六十四卦:《易經》的骨架
    「卦」是由陰爻和陽爻按一定規律組合到一起的,每三個爻組成一卦,共八卦。八卦重疊而成六十四卦。卦卦是為《易經》特定的佔卜目的而排列成的符號,是《易經》的基木組成單位。而爻則是組成卦的元素,每卦六個爻,分為陽爻和陰爻,它們是構建《易經》理論大廈的磚瓦。學《易經》時,最先出現於面前的就是卦的符一號。「卦者,掛也」,卦是一種掛在我們眼前的現象。
  • 易經尋根:六十四卦是先天八卦的發展和延伸
    周秋鵬六十四卦方圓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型,它抽象地描述了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而且與先天八卦一脈相承。歸納成一句話:六十四卦方圓圖就是先天八卦的發展和延伸。解讀六十四卦方圓圖,首先形成的概念就是天圓地方。外面一圈圓形的六十四卦,表示天體的運轉,也代表時間。下面一塊方形的六十四卦,代表大地,也象徵古代中國的大地。天圓地方這個詞的出處應該來源自六十四卦方圓圖。
  • 簡單推演六十四卦 卦象圖
    這裡我們簡單的看看六十四卦的卦象是怎麼來的。1、通過畫圖,和前邊提到的推演規律,八卦要到最終的六十四卦,中間肯定是有規律的,不可能由太極憑空就推演出六十四卦;2、通過每次按順序在原卦象上疊加一個陰爻或一個陽爻,我們就能得到下一個卦象:
  • 卦象解讀:八八六十四卦中的上上卦
    《易經》中有六十四個卦,可以演化世間萬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沒有易學基礎很難看懂每個卦所表達的意思。
  • 六十四卦全搞定(泗洲果園)
    上篇說了八卦納甲裝卦。這裡說說六十四卦巧記。震離兌乾坤艮坎巽分配到手指上,如圖:其實就是先天卦序從小指上頭順排卦,下頭逆排卦。猶如大拇指朝下就和先天卦序差不多了。這裡要記個歌訣:我是這麼記,也是這麼推的。
  • 周易六十四卦中兩個卦之間的關係有哪些
    錯綜複雜 從《周易》六十四卦角度來講,是指六十四卦中兩個卦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是指卦象關係:錯卦、綜卦、複雜卦。錯卦:又稱「對卦」、「旁通卦」,指陰陽相對的卦(「對卦」也可理解為,在《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的圓圖中相對的兩卦)。錯,陰陽相錯,也就是把一個「六爻卦」的各個爻求反、求錯,就得到該「六爻卦」的錯卦。「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錯卦。
  • 周易六十四卦排列順序
    六十四卦排列順序一:卦序指六十四卦排列的順序。《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著內在的根據,按照古人說法,這種排列反映了世界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以乾坤為首,象徵著世界萬物開始於天地陰陽,乾為陽,為天;坤為陰,為地。乾坤之後為屯、蒙,屯、蒙,象徵著事物剛剛開始,處於蒙味時期。……上經終於坎、離,坎為月,離為日,有光明之義,象徵萬物萬事活生生地呈現出來。
  • 如何速記周易六十四卦
    然而別說把周易裡面晦澀難懂的卦辭爻辭背誦出來,單單要把周易裡的六十四卦名稱記住,也是件令人頭痛的事情。小泉在剛開始學習周易時,面對這密密麻麻的六十四卦,剛開始也有些頭大,但沒多久我又找出了規律並且結合我之前給大家介紹過的記憶方法,很快就把六十四卦給記住了,現在把我的記憶思路演示如下:
  • 《周易》六十四卦的兩種卦序:一種已經破解,一種依然成謎!
    《周易》六十四卦,相傳是周文王在被商紂王囚禁於羑裡時,潛心研究伏羲八卦,在八卦的基礎上推演所創。六十四卦按一定的順序排列,是為卦序。在歷史上,《周易》的卦序並不只一種。目前我們所能詳細了解的有兩種,即通行本《周易》卦序和馬王堆漢墓帛書本《周易》卦序。
  • 澤水困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47):有言不信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坎,坎為水,水滲澤底,澤中乾涸,是困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以處境艱難自勵,窮且益堅,捨身捐命,以行其夙志。【注釋】①致命,猶言獻出生命。遂志,猶言實行志願。【原文】初六:臀困於株木①,入於幽谷②,三歲不覿。《象》曰:入於幽谷,幽不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