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又哭了」、「再哭我就不喜歡你了」,這些話你對孩子說過嗎?
在帶娃過程中必定要遇到孩子哭鬧的問題,不知從何時起「孩子哭了不能抱」,成為流行的教育方式,許多寶媽紛紛開端訓練自家寶寶。小寶寶在一旁哭個不停,家長們淡定地坐在對面看表。
當時還演變出許多版別,例如:先讓孩子哭一分鐘再抱、哄他沒有作用就再哭一會兒,直到自己停下哭泣。後來真的見到一些作用,可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壞處。
寶寶不哭了,也不愛笑了
曹女士到現在都很後悔一件事,在剛生完女兒幾個月時,就用這種哭了不抱的方法練習她,堅持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寶寶總算不任性哭鬧了。
那時的曹女士還很開心,好像寶寶練會了一項技能似的,帶起來確實省了許多力氣。
可是慢慢她發現了女兒雖然不像以前那麼愛哭了,但跟同齡的孩子比起來,也不是很愛笑,臉上沒有很豐富的表情。
別的孩子每天賴在媽媽身邊,求抱抱、求哄睡,看看自己的女兒可以自己睡覺、拿奶瓶,心裡突然覺得很丟失。
這時再想親近女兒,女兒對自己的情感回應不是很明顯,曹女士才突然反響過來,在女兒小時候她的做法有多殘忍。
哭泣是嬰幼兒的情感訴求
對剛出生的嬰兒來說,除了哭泣不會任何語言表達,不管是疼、餓、尿、便、不高興等,他只能用哭泣來告訴媽媽,我不舒服、我需求你,卻沒想到會被無情拒絕。
孫儷就曾對這件事情做過反思時,在生大寶時十分倡議哭不抱這種方法。直到後來兒子長大了對她不親,才覺得這種做法不穩當,而二胎妹妹被她溫順相待,母女關係就好許多。
孩子一哭就被抱,或獲得三種「能量」
僅僅一個簡單的擁抱,可以為還不怎麼懂事的寶寶帶來很多能量,這是在後天的教育中,是講再多道理都比不上的。
1)絕對的信任感
換個角度想,什麼都不會的小嬰兒躺在床上,想用哭聲來尋求爸媽協助,滿懷等待等著有人來抱自己,哪怕是安慰也好。
可父母過來了卻面無表情,乃至很氣憤地對自己講:你再哭一會兒吧,這時寶寶會是什麼心境?當父母這樣做的一刻開始,就已經打破了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相反,那些一哭就被父母抱起來的孩子,會深信父母能維護自己,今後再遇到小事不會輕易哭鬧。
2)心中充溢愛
關於小寶寶來說,這不僅僅簡單的擁抱,也是父母對他愛的表達。在自己難過不舒服時得到父母及時的關愛,他的內心也會充溢愛,並用這種方式報答父母、對待他人。
假如從小就被冷酷對待,就像曹女士的女兒相同,她確實不愛哭、變乖了,但也不愛笑了。
3)安全感能削減哭泣次數
當嬰兒有需求時被爸媽抱起,會獲得很大的安全感更快停止哭泣。這種安全感在嬰幼兒時期可以削減哭鬧的次數,長大後才能與父母進行交心溝通,在教育時更輕鬆。
那些哭一會兒再抱起來的孩子,不是由於懂事而不哭,而是他哭累了、沒有力氣再哭下去,一起是對父母絕望的表現。
培育親子關係要趁早
小嬰兒不會說話,但可以感知到身邊人的情緒,媽媽對自己是精心照顧、還是厭棄不耐煩,他都懂得。
因此,咱們培育親子關係要從小就開始,看上去寶寶沒有用語言回復咱們,但心在向咱們接近。
培育親子關係的方法很簡單,可以每天都跟他說話,不需要寶寶回應而是讓他體驗到愛,講故事便是很好的方法。
水兒媽媽給大家推薦一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
我家孩子在3歲左右就看了很多的繪本,其中這一套孩子是非常喜歡的,全書一共有10冊, 畫面精美、內容孩子色彩鮮豔的插畫。
在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當做是漫畫書,還們可以用來親子共讀。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整套讀物共分為10冊,涵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性格問題,包括膽小、自負、自卑、沒有主見,逃避問題、害怕失敗、性格缺陷等。幫助孩子克服情緒障礙,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把那些能做的、不能做的事情深刻的留在孩子的印象中。
每個故事都有不同的小動物作為主角,可愛的小動物形象更能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培養孩子的良好閱讀習慣。
69.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到一包煙錢,不過一頓早餐錢,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