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時期一哭就被抱起,會獲得3種「能量」,長大後與父母更親近

2021-01-20 媽咪叨叨

「你怎麼又哭了」、「再哭我就不喜歡你了」,這些話你對孩子說過嗎?

在帶娃過程中必定要遇到孩子哭鬧的問題,不知從何時起「孩子哭了不能抱」,成為流行的教育方式,許多寶媽紛紛開端訓練自家寶寶。小寶寶在一旁哭個不停,家長們淡定地坐在對面看表。

當時還演變出許多版別,例如:先讓孩子哭一分鐘再抱、哄他沒有作用就再哭一會兒,直到自己停下哭泣。後來真的見到一些作用,可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壞處。

寶寶不哭了,也不愛笑了

曹女士到現在都很後悔一件事,在剛生完女兒幾個月時,就用這種哭了不抱的方法練習她,堅持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寶寶總算不任性哭鬧了。

那時的曹女士還很開心,好像寶寶練會了一項技能似的,帶起來確實省了許多力氣。

可是慢慢她發現了女兒雖然不像以前那麼愛哭了,但跟同齡的孩子比起來,也不是很愛笑,臉上沒有很豐富的表情。

別的孩子每天賴在媽媽身邊,求抱抱、求哄睡,看看自己的女兒可以自己睡覺、拿奶瓶,心裡突然覺得很丟失。

這時再想親近女兒,女兒對自己的情感回應不是很明顯,曹女士才突然反響過來,在女兒小時候她的做法有多殘忍。

哭泣是嬰幼兒的情感訴求

對剛出生的嬰兒來說,除了哭泣不會任何語言表達,不管是疼、餓、尿、便、不高興等,他只能用哭泣來告訴媽媽,我不舒服、我需求你,卻沒想到會被無情拒絕。

孫儷就曾對這件事情做過反思時,在生大寶時十分倡議哭不抱這種方法。直到後來兒子長大了對她不親,才覺得這種做法不穩當,而二胎妹妹被她溫順相待,母女關係就好許多。

孩子一哭就被抱,或獲得三種「能量」

僅僅一個簡單的擁抱,可以為還不怎麼懂事的寶寶帶來很多能量,這是在後天的教育中,是講再多道理都比不上的。

1)絕對的信任感

換個角度想,什麼都不會的小嬰兒躺在床上,想用哭聲來尋求爸媽協助,滿懷等待等著有人來抱自己,哪怕是安慰也好。

可父母過來了卻面無表情,乃至很氣憤地對自己講:你再哭一會兒吧,這時寶寶會是什麼心境?當父母這樣做的一刻開始,就已經打破了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相反,那些一哭就被父母抱起來的孩子,會深信父母能維護自己,今後再遇到小事不會輕易哭鬧。

2)心中充溢愛

關於小寶寶來說,這不僅僅簡單的擁抱,也是父母對他愛的表達。在自己難過不舒服時得到父母及時的關愛,他的內心也會充溢愛,並用這種方式報答父母、對待他人。

假如從小就被冷酷對待,就像曹女士的女兒相同,她確實不愛哭、變乖了,但也不愛笑了。

3)安全感能削減哭泣次數

當嬰兒有需求時被爸媽抱起,會獲得很大的安全感更快停止哭泣。這種安全感在嬰幼兒時期可以削減哭鬧的次數,長大後才能與父母進行交心溝通,在教育時更輕鬆。

那些哭一會兒再抱起來的孩子,不是由於懂事而不哭,而是他哭累了、沒有力氣再哭下去,一起是對父母絕望的表現。

培育親子關係要趁早

小嬰兒不會說話,但可以感知到身邊人的情緒,媽媽對自己是精心照顧、還是厭棄不耐煩,他都懂得。

因此,咱們培育親子關係要從小就開始,看上去寶寶沒有用語言回復咱們,但心在向咱們接近。

培育親子關係的方法很簡單,可以每天都跟他說話,不需要寶寶回應而是讓他體驗到愛,講故事便是很好的方法。

水兒媽媽給大家推薦一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

我家孩子在3歲左右就看了很多的繪本,其中這一套孩子是非常喜歡的,全書一共有10冊, 畫面精美、內容孩子色彩鮮豔的插畫。

在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當做是漫畫書,還們可以用來親子共讀。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整套讀物共分為10冊,涵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性格問題,包括膽小、自負、自卑、沒有主見,逃避問題、害怕失敗、性格缺陷等。幫助孩子克服情緒障礙,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把那些能做的、不能做的事情深刻的留在孩子的印象中。

每個故事都有不同的小動物作為主角,可愛的小動物形象更能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培養孩子的良好閱讀習慣。

69.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到一包煙錢,不過一頓早餐錢,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並非迷信,孩子滿月前抱他的不要是這3種人,再親近的人也不行
    殊不知,寶寶的出生又是一個新的開始,父母還需要注意很多的細節,小嬰兒那樣嬌小軟嫩,稍微看護不利可能就會生病。小茹備孕將近三年才有了現在這個女兒,老公也非常重視,還專門請了的月嫂來幫忙照料。在此之前,小茹和老公看過很多育兒書學了不少科學知識,可是不知怎麼,女兒還是生病了。
  • 寶寶聰不聰明,看嬰兒時期就知道了,這些表現多數「天生」高智商
    對於自己的孩子,哪個父母不滿心期盼他長大可以有所作為,有些孩子天資聰慧,從小就顯現出優於常人的智慧,父母都如果在孩子嬰兒時期就認真細心觀察,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寶寶是一個"小天才"。"淘氣包"其實是小天才晶晶的寶寶是一個小小的淘氣包,從小就淘氣,主要表現在喜歡抓媽媽的頭髮上,每次只要靠近晶晶,晶晶的頭髮就要慘遭毒手,每次都要抓下幾根頭髮。
  • 產科護士:剛出生嬰兒這3個地方越醜,長大越好看,網友:真準
    心裡這樣想,嘴裡也不由自主沒忍住說了出來,她有點不敢相信的看著孩子,又偷偷看了下身邊的丈夫,小聲問:"為啥孩兒這麼醜啊嗚嗚嗚嗚…"聽她這樣問,身邊的人都忍俊不禁,護士也是沒忍住笑了笑,然後說:"女士您不用擔心的,一般嬰兒剛出生都是這個模樣,以後張開了就好了,而且,剛出生的嬰兒這三個地方越"醜",長大越好看"關於這一說法,各位家長也不妨聽一聽。
  • 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會有這4種表現,第一種就讓人討厭
    更重要的是在餐桌上看人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一個人長大後如何便能從吃飯架勢推測一二,應驗了老人們常說的一句俗語: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我們生活在這個快餐化的社會中,假如要想看清一個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人都會偽裝自己讓別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而吃飯時便不一樣了,因為人在用餐時,大腦會發出一種安全的信號這時人是完全放鬆下來的,可以判斷一個人的修為。
  • 為什麼嬰兒的雙眼皮會「單轉雙」或「雙轉單」?父母心裡要有數
    但不少媽媽發現,孩子的眼皮單雙不固定,出生時孩子明明是雙眼皮,過一陣子後孩子突然變為了單眼皮。也有孩子從開始的單眼皮變為雙眼皮,父母對孩子眼皮的變化感到詫異,不懂其中緣故,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身體狀況。 為什麼嬰兒的雙眼皮會"單轉雙"或"雙轉單"?
  • 揭秘長大後會是校花,越長越漂亮的3大星座女!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在7月裡,給你揭秘長大後會是校花, 越長越漂亮的「3大星座」女孩吧!巨蟹座巨蟹座女孩小時候看起來很好,但是她平平無奇,不算是特別出眾,所以沒有人會注意到她們。在每個人眼裡,她都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女孩,沒有亮點。但是當他們長大後,他們就完全不同了。
  • 為啥孩子被罵後會「扭頭就忘」?不是忘性大,真相值得父母反思
    編輯:宋華審稿:貝貝豆很多家長在提起自己的孩子時,經常會用到這樣一個形容詞——「記吃不記打」。意思是說孩子對於父母的打罵很快就會忘記,可能前腳打完,後腳孩子又變成了那個黏人的「小妖精」。也經常有家長說,孩子對我們的愛比我們對他們的愛要多得多,所以孩子們才能一邊剛剛被我們罵完,一邊就能馬上對著我們求抱抱。
  • 心理成長系列——嬰兒和學步期
    1歲半的嬰兒能集中注意5-8分鐘,1歲9個月能集中注意8-10分鐘;2歲能集中注意10-12分鐘;2歲半能集中注意10-20分鐘。 3、3歲前的嬰兒有意注意剛剛開始發展,水平較差。由於語言的發展和成人的引導,開始把注意集中於某些活動目標。例如,注意看少兒電視節目,如果節目引不起興趣,他們的注意便會轉移。
  • 哈佛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會有這3個特徵,長大後更容易成為學霸
    哈佛教授研究發現,右腦發達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他們學習起來更輕鬆。哈佛大學的理察教授在進行兒童大腦發育方面的相關研究時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其實在右腦發育上。他提出,如果兒童的右腦得到了更好的發育,那麼他們的大腦開發程度會更高。教授在研究中證實人體右腦的存儲量是左腦的10000倍,這主要是因為在右腦中有大量的神經元突觸存在,並且右腦的溝壑更加明顯。
  • 為什麼嬰兒的睡眠比成年人多?人類在不同年齡階段睡眠會存在差異
    瑞士伯爾尼大學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和心理治療大學醫院的神經學家萊拉·塔魯赫說:「我認為實際上這種大腦模式轉換可能並沒有那麼明顯,而是更平穩,或者個體之間轉換的年齡會有所不同,大腦發育的速度因人而異,我們發現2-3歲之間的數據點非常『稀疏』。」
  • 常被父母打擊貶低的孩子,將來會變成啥樣?有個創傷可能伴隨一生
    執筆:王筱銘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做父母的總希望能夠孩子最好的,但是如果方式方法用錯,很可能會對娃的一生造成影響,而這恰好印證了那句「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這是因為一個人在最初階段對於自我的認知是來自最親近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對於孩子而言,父母是最為親密的人,因此會對爸爸媽媽給予的評價深信不疑,如果爸媽貶低、打壓娃,那麼就容易讓他們覺得自己很差,從而慢慢萌生出自卑的心理。且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曾說過「潛意識即命運」,父母打壓、貶低等類型的話語會逐漸進入到孩子的潛意識中,並驅使著娃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地前進,最終成為事實。
  • 《寶貝計劃》中的小嬰兒長大了 眉清目秀變化極大 _ 遊民星空...
    《寶貝計劃》中的小嬰兒長大了 眉清目秀變化極大 2021-01-06 17:
  • 這3種性格的父親,培養出的孩子自卑又懦弱,長大後很難有大出息
    導語: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每天跟父親在一起相處平均兩小時以上的孩子,長大以後男孩往往更勇敢堅強,女孩則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流。目前我國極大多數家庭孩子的教育都是媽媽負責,父親只是在重大決策時參與意見,或者直接全權由媽媽代替。
  • 被父母溺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過來人:成人版「巨嬰」
    溺愛孩子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扭曲,還會讓孩子變得自負、目中無人,很多被溺愛的孩子,長大之後,不僅沒啥出息這讓父母沒辦法安享晚年,這樣的孩子通常都是碌碌無為。 被父母溺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過來人:成人版「巨嬰」 陳大伯今年70歲了,有一個三十出頭的兒子。因為只有一個兒子,兒子的爺爺奶奶、包括自己和另一半都非常寵愛兒子。兒子小的時候,想要什麼,他都會盡全力去滿足他們。但是,也正因為家長的溺愛,讓孩子變得目中無人。
  • 南宋時期,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這一天出生的嬰兒父母都不敢留
    可是在南宋時期,民間就出現了奇異的現象,剛剛生下來的兒子往往會被溺死,即「生子不舉」,因為在當時有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說法。所謂的「生子不舉」指的是生育了兒子而不養育,這種現象廣泛見於南宋民間。而且這種行為完全是民間的自發行為,國家並沒有明文規定。在中國古代,一直講究的是多子多福、父慈子孝,在這種傳統思想的影響之下,竟然還有如此的野蠻現象出現,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 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做法影響孩子間的感情,不來往的多是這3種
    人們常說「手足情深」,用來形容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但是很多人卻發現,有些親兄弟長大後卻不再來往,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其實,親子間的關係都是需要培養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引導佔據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父母做不好,孩子感情深不了。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手」就能看出,不用等長大
    隨著腦潛能開發班的普及,可以看出家長都希望孩子在智商上能夠領跑,這樣孩子將來更有可能成為學霸,成為人中人、鳳中鳳。如何判斷孩子的智商高不高?真的要等到你的孩子十幾歲了,長大了再去測試才知道嗎?事實上,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聰不聰明,從「手」就能看出,不用等長大」!
  • 小時候多捏鼻子,長大後鼻子就能變挺?不科學!
    而正是這樣的心理給了謠言滋生並廣泛傳播的土壤,民間流傳著的「小時候多捏鼻子,長大後鼻子就能變挺」的說法被很多人接受,因此很多寶寶的鼻子也難逃「被捏」的安排。但這樣的做法不僅沒有科學依據,而且可能給孩子的鼻子帶來傷害。
  • 10問嬰兒背巾、背帶
    使用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搞清楚這些問題後,您就可以安心地背著寶寶出發啦!  Q1:背巾、背帶有什麼區別?  背巾:背巾通常是把寶寶背在前身或者後身,就像穿著一件衣服一樣!育兒背巾不僅令父母身心輕鬆,還可以增添更多幸福的親子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