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這一天出生的嬰兒父母都不敢留

2021-01-09 左都御史

在中國傳統社會裡,都有「多子多福」這個說法,對於國家而言,人口也是財富的象徵,更是國力強盛的一個重要標誌。可是在南宋時期,民間就出現了奇異的現象,剛剛生下來的兒子往往會被溺死,即「生子不舉」,因為在當時有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說法。

所謂的「生子不舉」指的是生育了兒子而不養育,這種現象廣泛見於南宋民間。而且這種行為完全是民間的自發行為,國家並沒有明文規定。在中國古代,一直講究的是多子多福、父慈子孝,在這種傳統思想的影響之下,竟然還有如此的野蠻現象出現,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在南宋以前,生子不舉就已出現,這源於一個封建迷信,而且整體範圍不大。民間認為,五月是一個不詳的月份,因為五月被稱為「惡月」,尤其是五月初五更是一個十分忌諱的日子,俗稱「五毒日」,這一天出生的孩子將會加害於父母。

在《風俗通義》中就記載:「五月五日生育,男害父,女害母」。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男害父」的傳言更讓人忌憚,所以一直以來,五月初五生子不舉主要受害者還是男嬰。

五月初五生子會招來不詳的說法之民間很有市場,還曾一度在皇室中流傳。據說,宋徽宗就出生育五月初五,雖然沒有被溺死,但為了不招忌諱,他生下來便被送到宮外撫養。宋徽宗長大繼位後,也受生子不舉風俗的影響,不得不將自己的生日改為十月初十。

到了南宋末年,生子不舉的現象進一步擴大,不僅僅局限於五月初五,也不局限與男嬰。據說當時的農戶已經生育過三個子女,如果再出現第四胎,便無法養活。其實在重男輕女的封建時代,被溺死或丟棄的女嬰遠遠多於男嬰,直到清代時,這種現象還十分普遍。

客觀地講,這種生子不舉不僅僅是因為封建迷信的關係。也是很多貧困人家無奈之下的選擇,因為生活貧困,加上南宋時期土地兼併嚴重,農民生活狀況苦不堪言。在這種情況下,民間只能控制自家的人口數量,將多生的孩子殘忍地處理掉。

從醫學的角度出發,當時的醫學不發達,婦女們做不到合理的避孕,況且,婦女避孕和墮胎在當時是要被人恥笑的,而且還會因此而被社會所不容。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婦女因為生理條件好,幾乎年年生育,既然不能墮胎那只能生下來,可是又沒有能力撫養,除了溺死別無他法。

還有一些情況比較特殊,很多富裕家庭也有生子不舉的現象發生,但他們的理由則不是因為貧苦,而是擔心多生兒子會造成財產分散,最終導致財力不濟而被其他大戶所兼併。為了後世繼續保持自己的家族地位,所以不得不將新生嬰兒溺死,說起來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這種生子不舉的現象對國家造成了一定的打擊,人丁不旺讓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倍感焦慮,以當時國家的財力、兵力已經很難抵擋北方的女真、蒙古。這時人口的緩慢增長限制了生產力和財政稅收以及國家兵源,這對朝廷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為了有力地抵制這種現象,南宋政府也採取了一些積極措施,試圖通過經濟上的扶助來鼓勵人口生育,可是僧多粥少,由於需要救助的人太多,而朝廷給的也太少,這也導致很多措施胎死腹中,不能實行。

俗語說「虎毒不食子」,作為父母沒有不想讓子女健康成長的,但要是連自己的生存問題都不能解決時,就難免會出現一些有悖人倫的行為。說到底,國家太弱,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能吃上飯,能活下去才是最基本的道理。

相關焦點

  • 古人覺得五月初五這天生孩子不吉利,那這天出生的孩子怎麼辦?
    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原本是驅逐瘟神和祭龍的日子,後來成為紀念偉大詩人之一的屈原,據說屈原是在五月五日這一天抱著石頭投江去世的。所以人們在這一天都會舉行賽龍舟、吃粽子等方式,來紀念屈原,端午節在現在來說,是一個具有紀念性的節日,但是在遙遠的古代,人們卻非常忌諱在這一天生孩子。
  • 農曆五月被稱為「惡月」?五月初五又是九毒日之首,古人過得小心翼翼
    農曆的五月已經來臨。記得很多年前,看到一本民俗書,古人認為五月是「惡月」,認為這個月出生的孩子帶有不祥之兆。特別是五月初五日,若這天出生的嬰孩重則會被謀殺,輕則會被丟棄。當看到這個內容的時候,自己被嚇了一跳,同時也感覺很幸運的生在現代。因為小編就是五月初五出生的,所以很感謝父母沒有把自己嫌棄,並百般呵護。古人為什麼把五月當作「惡月」?
  • 古代生於端午節的人為何被視為不祥之人,甚至會被拋棄掉呢?
    認為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是不祥之人,會給父母帶來災難,有著「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的說法,所以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很多是抱養於他人,甚至是被拋棄、扼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田文,應該是現有記載中最早因為出生在五月初五,而被父親下令不要養活了,將其拋棄掉的例子。
  • 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星座 五月初五生日是什麼星座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 屈原為何選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掘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 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時間:2020-06-25 10: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之一。
  • 探秘端午的「惡」文化:五月五出生的孩子會讓父母禍死,要悉殺之
    晉人董勳在《問禮俗》中提到「五月俗稱惡月,俗多六齋放生」;東漢的王充在《論衡·四諱篇》中亦說:「民間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日子殺父與母,不得已舉之,父母禍死。」說是民間認為五月是個相當惡的月份,尤其是五月五日,這一日所生的嬰兒一旦長大,就會害父母,因此還出現了凡這個月出生的要「悉殺之」的迷信觀點。
  • 五月初五端午節,為什麼說並不是一個吉祥的日子?
    所以說跟五沾邊的就是了不起,那麼為什麼端午節中日月都是「五」,反而不是一個吉祥的數字呢?原來在春秋戰國時,五月五日並不具有神聖的意義,而是一個非常兇險會給人帶來災難的日子。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嬰曰:「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
  • 中國古代有一習俗,五月出生的孩子不能養,到底有什麼忌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句話可以說都是有原因都典故的,並不是一時興起隨便說些玩的。古時候有這樣一句話大意是說:「五月出生的孩子不好養活」?那麼為什麼有這樣一句話呢?莫非五月份降世的孩子真的是不吉利的?真的會給人帶來災禍?l最開始有關於五月份孩子記載的還是春秋時期的孟長君。
  • 頭條| 五月初五話端午,最全的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後三年,吳國被越所滅,夫差掩面自殺,吳國百姓更加懷念國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來江浙一帶相傳伍子胥死後忠魂不滅化為濤神,端午節即為紀念伍子胥之日。紀念勾踐伐吳說在浙江,還有端午節來源於勾踐操練水軍之說。而龍舟競渡活動,被認為是為了紀念越王勾踐操練水師、打敗吳國的歷史。
  • 世人都知道,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
    世人都知道,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凡是中國文化人也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國民間三大飲食節之一。至於端午節的由來與習俗也因地區不同而呈現出多樣性。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有關端午節的由來之說。
  • 端午節出生的古代名人
    作者:賴晨  古人認為五月是惡月,此月初五是惡日、兇日。五月五日出生的嬰兒,是將會給父母帶來災難的兇人,所以要麼被扼殺,要麼被拋棄,就是僥倖活下的,也會被歧視、虐待,但有幾位端午節誕生的古人,長大後卻成為名人,如田文、王鎮惡、元昊、趙佶、蕭觀音。
  • 歷史上端午節出生的名人,孟嘗君還不是最厲害的
    早在先秦時代,人們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在《禮記》、《呂氏春秋》、《夏小正》、《大戴禮》等古籍中都有相關記載。於是在端午那日有浴蘭驅邪,蓄藥蠲除毒氣等習俗。也有「不舉五月子」的說法,認為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會害父害母。
  • 嬰兒何時出生很重要,在這四個時期出生的嬰兒非常幸福
    嬰兒何時出生非常重要,許多人物傳記都會將出生時間的細節描述一番,例如武則天出生時,天上有異象,武則天母親夢見黑龍盤旋在家中。有了劉邦,媽媽懷孕也是在夢中蛟龍。儘管這一切都是歷史上無法知曉的事情,但是,現在很多人也很講究孩子的出生時間,要不許多夫婦會實行計劃生育,選擇合適的時間準備生孩子,這也是科學的道理,以下這四段時間出生的孩子很幸福。首先,家庭經濟良好。小孩的出生將使家庭增加很多開支,你可以母乳餵養,但小孩會用尿不溼,而且還會為小孩買各種各樣的小衣服、小玩具,每個月都有一定的開支。
  • 五月五過端午,這一天都有什麼講究,端午節的習俗你了解多少?
    五月五過端午,這一天都有什麼講究?端午節的習俗你了解多少端午將至,想必家家戶戶都在為迎接端午做準備吧!每當過節的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熱鬧的氛圍,家人朋友們相聚在一起品嘗美食,感受節日特有的風採,延續祖先們建立的習俗。但是在端午眾多的習俗當中,又有多少被大家所了解呢?
  • 巧姐出生在七月初七,王熙鳳為什麼說日子不好?
    眼看到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很多青年男女都奉此節為中國的情人節,其實不完全是這樣。七夕節,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尤其對女性來說。七夕起源於漢朝,這個節日如今能夠傳下來,主要是因為傳說中的牛郎和織女,他們每年只能在這一天相聚,象徵了男女堅貞不渝的愛情。
  • 「端午節魔咒」凡端午節出生的人,一輩子得不到提拔重用
    根據周處的說法,「端五」的意思其實就是「初五」。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這裡有個問題:既然「端」就是「初」的意思,為什麼只有五月初五才叫端五,而沒有四月端五、六月端五的說法呢?原來,端五的五還有個隱含意思,「五毒」。
  • 中國農曆五月初五新曆星期一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農曆五月初五,新曆2014年6月2日星期一;(漳州端午節習俗)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在這一天,人們會習慣包粽子,舉家慶祝。
  •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稱端午節為「重五節,重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