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車原創 到店看車是大多數消費者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因為有太多細節的情況是在電話裡和網上所不能解決的(比如談價格、試駕等),而且當我們到店時候,也會經常遇上一些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解決到店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如果需要加價提車,我們該怎麼做?
碰到熱銷車加價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首先要正確理解新車的加價現象。一般來說,如何遇到新車加價的情況都是屬於賣方市場,供不應求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廠商的生產效率並不如市場反應那麼多迅速,從而導致了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當然,還有一種就是廠商的飢餓營銷手段,故意拉低產能,減少分配給經銷商的車型數量,以達到供不應求的假象。而經銷商有的時候也會採用相同的方法,那就是經銷商庫房停著待售車,揚言沒車,需要加價或做裝飾才能先訂到車,這種情況完全是在欺騙消費者。不過以經驗來說這種現象並不普遍,壓庫存車會導致自己的資金周轉困難,而且面對同品牌或者不同品牌間的競爭,會加速客戶的流失,所以現在經銷商這種「欺詐式」飢餓營銷的手法已經不多見了。
那麼有的同學肯定會有疑問,加價的錢都進了誰的口袋呢?如果我說廠商新車出來直接在指導價上給經銷商加價2-3萬,你信嗎……最終落入誰的口袋大家不言而喻。
如果真的是非常熱銷的新車處於賣方市場,對於想要買這款車的消費者而言就非常的被動,所以你也只能的被動去接受。此時,問題來了,一般來說加價的錢不會直接加在車上,而是包含在一些裝飾中,對於這些裝飾我們怎麼選擇呢?
通常來講,4S店強加的裝飾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比如說貼膜,這也是最常規的,這個貼膜價格雖然有點坑,但是至少在質量上還是有點保障的,而且它的實用性也是真的不低,畢竟買來新車就貼膜,這可能是國內汽車的一種固定套路吧!而且在4S店貼的這個貼膜,質量還是有所保障的,雖然可能在售價上有些虛。
其次是腳墊這種比較小的裝飾,但在我們日常用車的時候也是經常能用到的,也和貼膜一樣在價格上是比較坑的。
有時候倒車影像和真皮這種配置也會讓你強行加裝,這種我覺得算是比較「良心」了。至少,這兩個配置能夠平時開車的時候可以經常用到,而真皮座椅的舒適性也非常的不錯。
所以,如果在強行加裝裝飾的時候,儘量選擇倒車影像和真皮座椅這種配置,因為這些後期加裝可能需要的費用更高,而且還不是原裝。而像貼膜和腳墊這種裝飾,我們後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品牌。
如果你是非常想買一款加價車,但又不想被強行加價,那麼小編還有另外一個「曲線救國」的方案。
先購買一輛3萬元左右的二手車進行代步,一年之後,新車熱度下降,市場回歸於理性,再入手也是一個比較穩妥的選擇。
我們就以本田的CR-V為例
當初CR-V上市後,基本經銷商都加價2萬左右,而出現「機油門」事件後,價格普遍回歸理性,甚至有些地區還出現優惠的情況。我們就簡單的為大家算一筆帳。
一輛2011年的自動擋豐田雅力士目前二手車市場價3萬元左右,在城市代步完全夠用。一年之後我們以折舊70%售出,市場價2.1萬。
而本田CR-V 1.5T兩驅風尚版的官方指導價為20.38萬,以加價兩萬為例,新車價格22.38萬。一年之後,我們就以指導價為基準。
剩下的錢我們存入銀行,以年化3%為例,22.38萬-3萬=19.38萬*3%=0.58萬。
以此種方案購車的話,我們最終將節省:0.58萬+2萬-0.9萬=1.68萬
編輯總結:其實在加價提車這個問題上,由於處於賣方市場,就算現在有政策出臺,依舊難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要麼選擇被動的接受,在加裝的裝飾上選擇一些實用性高一些的;要麼就採用「曲線救國」的方式,先購入一輛二手車進行過渡,等熱度過去之後,再選擇購買,基本在價格就會回歸於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