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圖: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黎軍攝
長江口是世界第三大河口、具有國際意義的生態敏感區之一;長江口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最重要的停歇地,每年吸引上百萬隻/次水鳥在此棲息;長江口是300多種河口魚類的定居地,也是中華鱘、鰣魚等洄遊性魚類的天然產卵場……
2035年,上海將基本建成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長江口無疑是上海打造生態之城的重要抓手。在日前舉行的「生態文明和國家公園體制學術研討會」上,專家提出應充分認識長江口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美學價值,將其打造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品質生態空間,讓它成為上海吸引人才、提升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的一張「生態名片」。
生態價值
「寶藏」長江口尚未完全被人認知
提到長江口,你會想到什麼?是繁忙的港口碼頭,還是鳥兒振翅的身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所長莊平教授一連用了12個「地」來形容長江口的價值:河口魚類定居地、洄遊魚類必經地、東海魚類補充地、五大漁汛孕育地、長江三鮮出產地、水產苗種供應地、水禽候鳥中轉地……其中一些價值尚不為人熟知。
海陸交互作用造就了長江口特殊生境,作為我國最大的淤泥質三角洲河口,這裡生活著數量眾多的魚、蝦、蟹等水生動物。「很多人也許不知道,長江口為何成為眾多水生生物和鳥類的天堂。」莊平說,長江口為半日潮類型,每日出現兩次漲潮和落潮,由於漲落潮的作用,灘涂上形成了無數縱橫交錯的潮溝,潮溝是魚、蝦、蟹棲息的重要載體,甚至是有些物種不可替代的棲息地。廣袤灘涂溼地還吸引了往返於東亞—澳大利亞的候鳥前來停歇,潮溝中的魚、蝦、蟹成了它們最好的補給食物來源。
事實上,長江口還是許多瀕危物種的庇護地。在長江口及鄰近水域棲息著多種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白鱘,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胭脂魚、松江鱸、抹香鯨等。
灘涂溼地、蝦跳蟹爬、鳥飛魚躍……每每提到長江口獨特而豐富的生態系統,專家們總是難掩激動:「要知道,如此龐大的江海島複合生態系統在世界上也不多見,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
經濟價值
國際大都市的「自然資本」和「生態銀行」
近年來,長江口獨特的生態資源已越來越受到關注與重視。目前,區域內已建成了青草沙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九段沙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多個保護區,一批獨特的生態景觀和珍稀瀕危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教授吳承照看來,長江口作為上海都市的「自然資本」和「生態銀行」,需要更加「一盤棋」和「立體化」的保護——不僅保護溼地系統、鳥魚棲息地等生態資源,還要保護溼地文化、亞熱帶海陸相互作用系統等資源,「待時機成熟,可將長江口國家公園建設提上日程」。
在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的長三角入海口附近「加碼」生態保護,不僅有助於探索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之道,亦將激發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動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蘇楊表示,不少國家在經濟中心城市旁建有國家公園,它們既保護了生態,也對塑造當地人群的價值認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
當城市發展進入創新驅動時代,打造長江口高品質生態空間已不僅僅是生態需要,也是經濟需要。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的研究表明,當今世界的「最強大腦」是跟著環境走的——他用大量調研證明,一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好壞,與該地的人均專利數量、人均GDP、論文發表數量息息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坐看「鳥飛魚躍」的高品質綠色空間或將成為上海吸引「最強大腦」的重要砝碼。
美學價值
高品質生態空間不可忽視的「必備品」
上海需要什麼樣的生態空間?在華東師大旅遊學系教授莊志民看來,要將美學價值融入自然保護中。他表示,風景產生於邊際,所謂「邊際」,是不同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部分發生關係的地方,如錢塘江大潮發生於江和海的凸顯處,朝霞發生於日夜時分交接時,「坐落於江海交接之處的長江口,其美學價值是不可忽視的」。
地域代表性美景是城市人群精神品格的一部分。莊志民想起去年他最滿意的一次旅行:某天凌晨三點,他從床上一躍而起,一路驅車向北,六七點時趕到崇明東灘溼地公園。望著遠處蘆葦搖蕩、鳥雀騰空、東方吐白的景象,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與美妙:「自然保護地承載著保護自然生態和景觀的使命,它需要在保護自然的同時,為公眾提供享受自然和接受自然教育的機會。」
吳承照十分贊同這一說法。他表示,長江口保護不同於大動物保護地對原生態的生境要求,它更強調生境梯度的聯通性與體系完整性和人類共生性。這個保護區中,應該讓人融進來,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這一生態空間的主旋律。
【來源:文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