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2020-11-15 中國政協網

「川西北黃河流域作為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區域,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對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四川省政協召開「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對口協商會,第一個搶到話筒的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沈光明開門見山。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四川省政協將「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作為2020年重要工作安排。今年5月、7月,省政協組織調研組多次赴阿壩、甘孜州實地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8月6日,「黃河上遊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協作研討會第一次會議」在阿壩州若爾蓋縣召開,調研組主要成員參會,並對會議成果進行充分吸納。

「對川西北黃河流域全域旅遊產業發展來說,應充分發揮其獨特的文化、景觀魅力,打造未來高端旅遊目的地。」省政協常委袁冰的發言引起了參會人員的共鳴,他建議,國家、省級層面加大對流域各州、縣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的指導力度,儘早形成協調解決區域內發展重大問題的機制;在省級層面成立川西北黃河流域全域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對涉及生態環境、文化旅遊、林草等部門、行業間的協調配合,形成促進發展強大合力。

「目前,國家批准的我省草原禁牧補助是7.5元/畝,草畜平衡獎勵是2.5元/畝,但按照產值計算,禁牧補助最低應不少於21元/畝,草畜平衡獎勵不應低於7元/畝。」針對調研中反映最強烈的生態補償機制不健全、補助獎勵標準過低等問題,調研組成員呼籲:儘快完善生態補償長效制度,形成上下遊地區間共建共享的補償機制;提高生態補償標準、加大處罰力度;完善生態建設市場機制,讓保護地區廣大群眾享受生態紅利。

如何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實現旅遊業態多元發展?應邀參會的阿壩州政協副主席陳福生、省政協委員馬宇等委員提出,守牢「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紅線,堅持科學統籌開發草原、溼地等特色旅遊資源,深入挖掘流域文化旅遊資源,全面構建以「大九寨溝旅遊區」「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格薩爾王」和「長沙貢瑪自然保護區」等為支撐的全域生態旅遊發展新格局;打造黃河文化旅遊節、雅克音樂節、國際熊貓節等一系列文化IP、旅遊IP;加強對牧民、從業人員以及自駕遊、自助遊遊客的行為引導和規範。

「我局擬在『十四五』期間沿公路打造1600公裡草原旅遊景觀帶,這需要各方配合做好牧民思想工作。」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反映的問題立即引起委員們的高度關注,住川全國政協委員何天谷建議,完善沿途應急救援、旅遊服務區(點)、一體化景觀平臺、汽車營地等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培育一批草原人家、花卉人家等特色精品民宿;著力發展觀光農業、高品質農業。同時,有針對性開展職業技術培訓,讓牧民們順利轉變為服務業從業人員、新農業產業工人。

省政協副主席杜和平表示,將進一步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暢通群眾呼聲,在全社會凝聚起全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融合發展的共識;要以「十四五」規劃編制為契機,以項目為載體,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效,築就流域經濟增長和轉型發展的「硬核」支撐。(記者 韓冬)

相關焦點

  • 文旅融合發展有亮點,全市現場會在新邵召開
    11月4日晚,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廣體局相關領導,各縣市區宣傳部長等,來到縣全域旅遊集散中心,現場考察我縣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項目。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湯先梧參加。近年來,我縣以創建湖南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全力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核一環三線四區多點」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得到不斷完善,全縣文旅產業步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 吳麗雲:以創新為導向推動鄉村旅遊融合發展
    當前,鄉村旅遊在各地蓬勃發展,如何加快推進農旅融合,吸引更多資本投資鄉村旅遊,創新發展鄉村旅遊新業態是業界關注的問題。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要堅持以政策為引領、以創新為導向、以資本為動力在日前召開的首屆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大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要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休閒產業,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使其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成為城鎮居民休憩的新去處,成為傳承農耕文明的新載體。
  • 淮南市:文旅融合,擦亮八公山金字招牌
    」近年來,淮南市強化文旅融合發展理念,在思考中實踐,在反思中成長,在創新中發展。文化為魂,旅遊為體,為深度融合注入動力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凡是有吸引力、競爭力的旅遊目的地,都是具有獨特魅力的地方。大八公山旅遊帶,涵蓋沿山的淮南市八公山區、謝家集區、鳳臺縣和壽縣。
  • 中傳雲:以項目為紐帶,推動探索線上線下文旅融合
    其中,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申報的「中傳雲全媒體融合平臺」喜獲殊榮。國家新聞出版署在通知中稱,為加快推進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切實發揮創新案例示範引領作用,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開展了2020年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徵集工作,271家報紙出版單位申報案例367個。經評審,共評選出60個優秀案例。
  • 「三個體系」守護雲南旅遊金字招牌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曾豔說,通過推進「整治亂象、智慧旅遊、提升品質」旅遊革命「三部曲」,全省旅遊市場秩序實現根本好轉。接下來,全省將推動構建全域文旅融合發展體系、文旅新產品供給體系、優質文旅服務供給體系的「三個體系」構建,全面提升文化旅遊品質,守護好「雲南旅遊」的金字招牌。
  • 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十四五」高質量開局——省委經濟工作會...
    廣大幹部群眾表示,將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關於明年經濟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開拓創新、苦幹實幹,推動「十四五」高質量開局。以改革為牽引,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改革創新這個巨大的引擎。
  • 天文科普旅遊帶 旅遊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
    日前,貴州省印發《關於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旅遊產業化建設多彩貴州旅遊強省的意見》,要求統籌推動旅遊產業化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打造國際一流山地旅遊目的地、國內一流度假康養目的地,推進多彩貴州旅遊強省建設。按照規劃,貴州將以文旅融合為根本,以產業鏈思維做產業,創新「12345」產業鏈推進模式,推動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 南京溧水:激活山水「內生力」,全域旅遊呈現「健康」底色
    源水得名、因水而興的溧水,自然稟賦優越,除了秦淮河水系和石臼湖水系執手相牽,還有無想山國家森林公園鑲嵌其中,全域水鄉風情、田園風光、山地風貌、文化風韻在此交相輝映。近年來,溧水精準把握全域旅遊在高質量發展中的坐標定位,立足健康要素和產業優勢,通過全景式打造、全季節體驗、全產業發展、全社會參與、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全力打造「山水境、花果園、鄉愁地、文藝谷」的健康旅遊目的地。
  • 世界旅遊聯盟減貧案例②|黔東南州雷山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推...
    會上發布了近三年全球101個旅遊減貧案例,其中9個與貴州相關,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 黔東南州雷山縣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推民族村寨脫貧 雷山縣是一個自然生態資源大縣、民族文化資源大縣、旅遊資源大縣。成立旅遊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高水準編制了《文化旅遊產業創新區暨民族文化旅遊目的地規劃》《全域旅遊規劃》《鄉村旅遊扶貧規劃》,以西江旅遊公司為主體,每年投入全域旅遊發展專項資金不少於3000萬元,大力推動鄉村旅遊轉型發展,加快全域旅遊化、全縣景區化步伐,逐步實現處處是景、隨地可遊。 全方位配套,讓鄉村旅遊發展覆蓋更多貧困群眾。
  • ...山地旅遊獎」 | 文旅融合,創新發展——雲臺山的「旅遊+」效應
    並以此為契機,整合當前山地旅遊資源及產品,藉助資本、科技賦能,推動旅遊投資及消費產業升級,樹立領域標杆,引領行業發展。 2020「IMTA山地旅遊獎」共設山地旅遊可持續發展獎、最佳山地旅遊目的地獎、最佳山地旅遊戶外運動獎、最佳山地旅遊徒步線路獎、最佳山地旅遊營地獎5個獎項。2020「IMTA山地旅遊獎」在今年的聯盟年會上正式揭曉。
  • 市政協委員:多措並舉打造「國字號」文旅招牌
    福州晚報記者組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國家級文旅功能融合試點……「十三五」期間,福州在打造「國字號」文旅招牌上下足功夫,多措並舉,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績。2020年終,入選首批「國字號」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為福州又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2020羌歷新年舉行系列文化旅遊活動啟動
    羌歷新年前後還將舉行沙朗展演、篝火晚會、四川省第四屆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第二屆羌博會等系列活動,全省20個天府旅遊名縣負責人匯聚北川,共商全省天府旅遊名縣聯盟發展大計。近年來,北川始終把民族工作擺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謀劃推動,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全縣各族人民苦幹實幹、克難攻堅,以民族團結進步助力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以經濟社會發展夯實民族團結進步基礎,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2018年北川成功退出了貧困縣序列,並連續6年獲評「全省農民增收先進縣」,連續4年獲評「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13項特色經驗做法走向全省乃至全國。
  • 爭創天府旅遊名縣 看天全如何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通過文旅融合,讓土司文化這樣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與極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結合,以活態形式得到關注,得以保護、傳承和創新。「紅軍村是天全縣打造的重要紅色旅遊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雅安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上的重要節點。以文促旅,文旅融合是當前文旅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李娜介紹,「上巳雅集」已成為天全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群眾文化品牌。
  • 2018年中央文旅政策指明了哪些方向
    據「中經文化產業」不完全統計,2018年中央各部委發布涉及文旅發展的相關產業政策共計182篇。其中涉及旅遊33條,創業創新18條,文化金融17條,鄉村振興17條,智慧財產權14條,公共文化服務14條,文物保護13條,影視動漫11條,特色小鎮建設9條,體育8條,非遺7條,紮實推進文化與相關產業的融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黨委(黨工委)書記訪談錄】花江鎮:創新發展理念,推動「四化同步」
    全會的報告中從決勝脫貧攻堅、精準防控疫情、奮力開創經濟三個大方向,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治理、城鄉面貌、民生事業、深化改革六個方面實現的大跨越進行系統闡述,成績客觀公正。三是分析形勢準。全會的報告中切實把省委「1234」和市委的「211」的特色發展思路作為工作總基調,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重點打造全省生態畜牧業強縣、清潔能源大縣、全域旅遊示範縣的戰略目標,符合關嶺實際,也為我們今後工作指明了方向並提供了基本遵循。四是目標措施明確。全會精準聚焦「十四五」發展新任務,緊盯規劃目標。
  • 「常享遊」全域旅遊智慧平臺上線!常州「美」和「樂」通通在這裡
    榮凱元在致辭中說,近年來,常州市文化和旅遊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於文旅領域科技創新的部署要求,積極探索智慧文旅發展的可行路徑。一是通過科技創新引領,賦能文旅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集產業監管、智慧導覽、旅遊電商等功能於一體的常州全域旅遊智慧平臺「常享遊」;加快布局建設30家「秋白書苑」,為讀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數位化閱讀服務,實現從傳統型公共圖書館向智能化圖書館的跨越。三是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感。
  • 山東濰坊:2021年持續推進文旅融合「雙十工程」
    濰坊一處在建文化旅遊項目 蘇銳 攝記者12月25日從山東省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根據該局制定的2021年工作計劃,明年濰坊市將持續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雙十工程」。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計劃,持續培育十大文旅集團、十大景區,發揮引領示範帶動效應,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強對青州中晨國際藝術小鎮等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管理服務,培強做大一批文旅龍頭企業。加快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打造和提升,爭創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打響「夜享風箏都」品牌。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力爭在2020年的基礎上取得新突破。提升景區管理服務水平,加強景區動態管理。
  • 打造黃河流域文化旅遊新高地!
    打造黃河流域文化旅遊新高地!1月11日,濟南市政協委員、濟南市文旅局局長郅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濟南將策劃建設黃河文化中心、黃河文化主題公園、綜合性文化館群,整合黃河沿線文化旅遊資源,打造黃河流域文化旅遊新高地。如何挖掘利用好濟南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助力文化濟南建設?
  • 2020韓城文化旅遊工作亮點回眸(組圖)
    這一年,韓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堅持「守正創新」,以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為先導,以「推動文旅復甦,講好韓城故事」為己任,各項工作亮點紛呈,為韓城建設黃河沿岸區域性中心城市,提升韓城文化旅遊影響力做出了積極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