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態環境局說,今年道路揚塵監測網由單純的固定監測點,升級為100個固定監測點和20輛公交車、110輛計程車搭載移動監測設備共同組成的環境空氣品質「點線融合」移動監測系統,標誌著上海治理揚塵汙染已邁入智能化、精準化時代,來看詳情↓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道路揚塵監測組的值班員正在開展例行巡檢。這時,信息系統上彈出了一條報警信息:「揚塵濃度連續3天超過預警值,且超標時段都在21時至次日04時之間。」值班員點開對話框,屏幕上顯示出報警點位的詳細位置、超標時段分析圖表,及抓拍圖像,迅速查明引起揚塵超標的源頭。原來該區域正在進行道路施工,但因中心城區日間施工對道路交通的影響較大,管理部門要求晚上作業、凌晨恢復道路通行,經提醒後施工方也認識到施工導致揚塵增加,後期作業的同時也進行了噴淋抑塵工作,道路揚塵監測數據恢復正常。
初步建立「動靜結合」監管模式,實現業務全方位覆蓋管理
在上海市環境保護信息中心揚塵在線監測系統主界面上,揚塵在線監測覆蓋領域除道路外,還包括建築工地、碼頭堆場、混凝土攪拌站等類型,初步實現了揚塵業務全覆蓋。該系統2015年開始建設,已經穩定運行了5年多。2018年為了加大對道路揚塵的監管力度,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
系統中,一張上海地圖上密密麻麻地分布著很多小點,中心城區較為密集,金山、崇明、奉賢等郊區較為分散。把地圖放大,將滑鼠移動到其中一個小點上,旁邊的數據框內立即顯示出該點位的設備位置、實時監測數值、歷史平均值等數據。據介紹,每一個小點就是一個監測單元,系統上的數據就是由這些監測單元上的在線監測儀器實時傳送回來的。系統自動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對照標準顯現出紅、黃、綠等不同顏色。綠色為正常值,黃色表示已經臨近標準限值,紅色代表該點位出現超標情況。一旦判定為黃色和紅色,系統會自行提示報警,推送到管理人員手機中。
這套系統可以自動對大量實時監測數據進行計算和分析,一旦出現預警,將對揚塵汙染「嫌疑犯」採集證據,以備後續監管和溯源應用。依託揚塵在線監測體系,市生態環境局建立了揚塵在線監測數據通報機制,每月向各區政府通報揚塵汙染情況,必要時可加密到每日通報,並推進揚塵數據的執法應用,實現揚塵排放監管從督促推動「軟手段」向超標處罰「硬措施」的根本性轉變。
圖為實時錄像發現有一輛未密封的渣土車經過該點位
切換到今年升級後的道路揚塵移動監測界面,畫面上呈現各車輛的所處位置以及車輛行駛的道路軌跡。車輛5秒鐘上傳一次監測數據,包括PM2.5、PM10、NO、NO2、CO及輔助指標等數據,供精準數據分析使用。
據介紹,利用計程車和公交車數量多、運行時間長,運行覆蓋區域廣的特點,實現對環境空氣品質的移動監測,彌補了固定點監測的盲區,「動靜結合」有力提高了環境空氣監測的空間解析度。同時結合約3000個其他類型的揚塵固定監測點數據,構建了上海市揚塵智慧監測系統,為揚塵管控提供了數據支撐。
道路揚塵在線監測系統成績卓著,未來兩大努力方向確定
道路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從2015年的固定監測站試點到全市推廣應用,獲得了較好的實施效果。道路揚塵在線監測數據已成為指導上海開展揚塵汙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據,為全市PM10和PM2.5濃度大幅下降並提前一年完成國家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的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進博會等重大活動保障以及空氣重汙染預警期間,還能及時發現引發揚塵的異常狀況,督促各區、各部門按職責做好揚塵汙染防治工作。
未來的上海將向兩個方向努力:一方面進一步增加車載設備的數量,並深入挖掘PM2.5、PM10、NO、NO2、CO等多參數指標的數據變化規律,從單純的揚塵在線監測系統轉型升級為上海市道路交通環境空氣品質移動監測網絡,實現「點-線-面」全覆蓋,從而獲取更有價值的數據,得到更為精準的分析結果,更有力地支撐PM2.5與臭氧汙染的協同防控;另一方面將系統數據對接到「一網統管」平臺,為更多管理部門的高效管理提供支持,對全市揚塵和道路交通環境實施精細化管理,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改善環境空氣品質作出貢獻,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人人嚮往的生態之城。
資料:市生態環境局
編輯:韓冰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