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個崇尚武力、崇尚刀劍的民族。
日本戰國時代的刀劍質量,堪稱世界上同期之最。
彼時,日本對外貿易的商品中,刀劍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一如中國的絲綢、茶葉。
該時期所湧現出的日本刀劍大師,也是日本歷史上最多、最強。諸如柳生宗嚴、丸目長惠、伊藤一刀齋、東鄉重位,以及室町幕府的「劍豪將軍」足利義輝等等。
但是,至尊人物卻是宮本武藏。
宮本武藏開創有「二天一流」和「圓明流」兵法,被日本人喻為「天下第一劍客」、「史上最強劍客」。
現在,日本人寫宮本武藏事跡的書,林林總總不下三百多部。
最出名的,莫過于吉川英治寫的《宮本武藏》。
但寫得最引人入勝的,卻是小山勝清寫的《巖流島後的宮本武藏》。
《巖流島後的宮本武藏》寫武藏的神韻,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威勢:「白綾夾衫,腰掛黑鞘的大小雙刀,赤腳草鞋,身高五尺九寸。肌肉結實,黑髮垂肩。長臉盤,聳顴骨,臉上略泛青光,膚色潤澤如玉。丹鳳眼,細長如畫,與眾不同的是兩眼中放著一層黃光。據傳說,武藏小時曾無緣無故挨了父親無二齋一頓好揍,說是『眼神可惡!』武藏的兩眼具有天生的威力,像會攝人魂魄似的,有如從深淵中發射出來的一股光芒,令人不寒而慄。」
這樣的描寫,現在我們看來,總是似曾相識。
原因很簡單,中國大武俠小說家古龍大量借鑑了類似的手法。
所以,古龍作品中的劍俠和刀客,如傅紅雪,如李尋歡,如西門吹雪,都有宮本武藏的影子。
宮本武藏的眼睛裡閃爍著讓人不寒而慄的光芒,真是天生的殺手。
那宮本武藏的劍術有多高呢?
宮本武藏晚年在自傳《五輪書》裡回憶:「我第一次決鬥是在十三歲那年,擊敗了一名新當流的兵法家有馬喜兵衛。十六歲那年我擊敗了另一名但馬國秋山的怪力兵法高手。二十一歲時,我去了京都,在那裡幾乎跟所有的流派都交過手,未嘗敗績。之後我週遊各國,不斷和全國各種流派的兵法名家決鬥。自我十三歲那年到二十八歲,決鬥凡六十次,從未敗北過。」
六十次決鬥,未嘗一敗。這不是人,是神。
而更讓人目眩神搖、驚駭莫名的是,宮本武藏開創的「二天一流」刀法,尤其最擅長以一敵眾。
宮本曾經先後兩次打敗劍術名家吉岡家的當主。
吉岡一門不忿,糾合了六十多名高手埋伏在一乘寺進行襲擊。
宮本武藏不得已拔刀,把包括掌門吉岡傳七郎在內的六十多人幾乎屠殺殆盡,據說被殺者中,最小的只有十來歲。
當時,宮本武藏使用的是一把名為伯耆國安綱的太刀,此刀支產自平安時代,刃長約 120 cm,後來成為了細川藩重臣村大學的收藏品。
柳生宗矩的弟子渡邊幸庵這樣評價宮本武藏的戰鬥力,說:「餘曾為柳生但馬守宗矩之弟子,且取得秘傳許可。然有竹村武藏者(即宮本武藏),自我磨練劍法之名人也,與但馬相比,譬如圍棋,讓九個黑子亦武藏較強。」
實際上,宮本武藏從未跟隨過任何誰學習過劍道,他的劍術和刀術都是自己琢磨和感悟得來的。
宮本武藏《五輪卷》的最後一卷為《空之卷》,武藏稱,空之劍即是最終的一劍,同時也是劍道之本。
這麼說來,宮本武藏的劍道還有幾分金庸《笑傲江湖》裡「獨孤九劍」的意味。
小山勝清在《巖流島後的宮本武藏》描述武藏五十歲時向人傾訴天下無敵的孤寂:「這以後,我便以徹齋的這一境地作為自己的修行目標。終於,我得到劍技絕妙的稱譽,且自信為天下無敵,心自然而然提高了,只是怎麼也可不開最後的鐵門。我這幾年來的苦悶,便是為此。深夜裡,我曾想到自殺,我的學畫,研讀漢文和各種書籍,也為的是想借旁的力量,打開這扇鐵門。」
小山勝清的書名《巖流島後的宮本武藏》,是把巖流島這個地方當成宮本武藏的人生坐標,同時也是宮本武藏的人生轉折點。
巖流島是長門國(今本州山口縣下關市)的舟島,在這兒,宮本武藏與巖流的兵法家佐佐木小次郎進行了一場生死對決。
在這場決鬥之前,宮本武藏雖然有六十次不敗紀錄,但身份只是一個浪人。
而經這次決鬥勝出,宮本武藏便成為了日本人心目中的最強劍豪、「天下第一劍客」!
原因很簡單,巖流兵法家佐佐木小次郎是當時如日中天的劍客,被人們稱為「天下第一劍客」。
這場決鬥轟動效應,比古龍小說中葉孤城和西門吹雪的紫禁城之顛決鬥還大得多。
記載這場決鬥的史料,不可勝數,卻眾說紛紜。
但大致的過程應該是這樣:
雙方約定午前八時同時到達巖流島決鬥。但宮本武藏卻故意姍姍行遲,他在乘船赴島過程中,用刀將划船的木槳削成一把木刀,長達四尺二寸。決鬥時,放棄使用自己成名的雙刀,而使用這把剛剛削成的木刀,一招制勝,一招致命,一刀插入小次郎左肋,刺穿了裡面的肺,使之血盡而死。
一擊得手之後,宮本武藏便匆匆離開了決鬥現場。
這是一場詭異的決鬥。
勝利後的宮本武藏坦承,自己僥倖得勝,主要得力於一本名叫《孫子》的中國兵書。
的確,中國的注本《孫子兵法》在日本戰國登陸日本,許多日本人趨之若鶩,紛紛學習利用。當時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與「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都是這本書的赤誠追捧者。
宮本武藏也不例外,對《孫子兵法》鑽研頗深。
為了這次決鬥,他深謀遠慮,運用《孫子兵法》裡面的戰術思想,做了大量前期工作。
故意遲到原由是:
一、避開敵人的埋伏。
二、讓對方在等待中心浮意躁,不能集中注意力作出合理判斷。
三、算準決鬥的時機,使自己戰勝後能趁著漲潮儘快乘船離開,成功避開佐佐木的伏兵。
四、有充足的時間削磨木刀。木刀長有四尺有餘,比佐佐木使用的三尺二寸長刀「備前長光」長一尺,吸水後沉重,取勝把握更大。可以說,捨棄擅長的二刀流改用超長超重的木刀,乃是避實就虛,出其不意,屬於兵法謀略運用的典範。
決鬥過程中,宮本武藏還刻意做了以下幾點:
登島時,日已偏西,佐佐木小次郎等得心頭起火,遠遠見了武藏的身影,就拔出刀,扔掉刀鞘,氣衝衝地殺到岸邊。宮本武藏大叫一聲:「小次郎必敗!」趁小次郎愣神,不慌不忙地解說:「刀與鞘本是一個整體,你卻扔掉了鞘,說明你遠遠沒有達到最高境界!」小次郎由此語塞。宮本武藏趁機佔據了有利位置,背對夕陽。不耐煩的小次郎,朝武藏狠狠地發起攻擊。但是,夕陽的照耀使他的眼睛產生了短時盲視,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武藏飛快出刀,一刀刺入了他的左肋。
所以,與其說宮本武藏是用劍法打敗了小次郎,還不如說是兵法的功勞。
據記載,巖流島決鬥是宮本武藏最後一次致命決鬥。
一舉成名後的宮本武藏出仕熊本城主細川家,用心著述劍術書《兵道鏡》,兵法理論著作《五輪書》、《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條》。
宮本武藏晚年孤獨,毅然放棄修煉劍術,轉向參禪和繪畫。
宮本武藏的畫非常冷峻,類似於中國的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