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南地區的古蹟遺址,四川廣漢的三星堆是繞不開的話題。三星堆是古蜀國文化遺址,距今約3000-5000年,也是西南地區文化最豐富,時間跨度最長,面積最大的遺址。自三星堆遺址發現以來,也給考古專家們帶來無數難以破解的歷史謎團,比如遺址中出土的一件金杖,有三個謎團至今無解。究竟是怎樣的神秘金杖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29年3月,一位叫燕道誠的村民在鴨子河清理溝渠,準備引水灌溉春種的莊稼。他將南岸的一條溝渠挖開清理淤泥,結果一鏟子下去竟然聽見一聲脆響,於是他用手扒開淤泥一開,發現是幾件骨白色的玉器……後來,燕道誠發現玉器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也被當地的幾位考古專家獲悉,他們經過考察後確定為一處古代遺址。由於種種原因,該遺址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才被專家們重視起來,並在上世紀八十年進行了多次發掘保護,並將其命名為三星堆文化遺址。
三星堆的發掘無疑是打開了一座寶庫,為人們展示了一個距今5000多年,並有著燦爛輝煌的文化,但卻鮮有史料記載的神秘國家——古蜀國。十多年來,三星堆陸續出土文物的種類和數量,也都完全超越了專家們的想像,如巨大的青銅面具,其凸目肥耳的怪異造型前所未見;還有數以萬計的象牙和玉石,它們究竟是來自他國,還是產自本地,答案難以確定;還有哪些神秘青銅人像,它究竟是誰的臉龐,又為何還帶著一抹微笑。但是這些文物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金杖。
金杖出土於1986年,當時專家們發掘了一座大型祭祀坑,出土了不少的青銅質地的祭祀用品,但沒想到其中還有一件金杖。金杖出土時其木柄早已腐朽碳化,只剩下包裹木柄的金箔,長約143.3釐米,直徑約2.3釐米。專家們小心翼翼的將金杖取出運回博物館,後來專家們越想越不對勁,古蜀國人為什麼會用金杖呢?難道是象徵權力,或者象徵財富嗎?
研究表明,我國古代象徵權力的器物是青銅鼎,這一點在商周時期尤為明顯,而象徵身份的則是玉器。另外,用金杖象徵權力和財富在西亞地區較為多見,如馬格德林人和埃及法老。後來,專家們經過深入研究,還發現了三個難解的謎團:
第一:古蜀人是如何打制的金箔?
專家們將金杖上的金箔展開,發現是一張完整的金箔,沒有絲毫破裂和修補的痕跡,而且其厚度僅0.2毫米,也就相當於一張A4列印紙的厚度。在古埃及時期,古埃及人製造金箔採用的是靜電法,即將金塊包裹在羊皮中反覆捶打,使羊皮產生靜電,然後在靜電的作用捶打出的金箔又薄又均勻,而且不易破爛。雖然靜電法能夠打制出厚度為0.2毫米的金箔,但是也需要相當嫻熟的技巧,絕非是任何一個工匠都能勝任的。不過專家們還不能確定,古蜀國是否也有靜電法。
第二:古蜀人的靜電法來自古埃及嗎?
在3000——5000多年前,除了靜電法打制金箔之外,目前還未發現其他更好的辦法。因此專家們推測,古蜀人也採用靜電法打制金箔製作金杖,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靜電法是古蜀先民發明的,還是從古埃及學來的?考古發現,古埃及最早的金箔大約產生於3000多年前,不過並不是純金,而是合金。古蜀國的金杖也差不多距今3000多年,因此二者在年代上相差不大,很難說是誰學習誰的,所以最有可能都是自己發明的,但問題在於為什麼三星堆之後就沒有金箔文物了呢?
第三:古蜀人如何在金箔上雕刻?
上文提到,金箔厚度相等於一張A4紙,而古蜀人卻在上面雕刻了精美的圖案。在金杖兩端是束著高冠的人頭像,還帶有耳墜,中上部則是一對依偎的鳳鳥,下部則是一對遊弋的海魚,都顯得栩栩如生,生動自然。就說我們現代工藝,想在金箔上手工雕刻繪畫比登天還難,因此只能藉助雷射雕刻技術,但是3000多年前的古蜀先民竟然能手工雕刻,他們究竟用了什麼獨門絕技呢?考古專家們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或許還需要等出土更多的文物,才能破解這一難解的謎團。
如今距離三星堆的發現已經快一個世紀了,但它神秘的面紗卻依然沒有被摘下,也不知三星堆的土地下還有多少沒有被發現的歷史。雖然金杖的各種謎團依舊繞人,但它無疑是一把打開三星堆寶庫的鑰匙,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撥開雲霧見青天。
參考資料:
《古蜀文明與三星堆文化》 作者:肖平出版社:成都時代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