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長江江豚減少 僅剩約1012頭

2021-01-19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京報

昨日,農業農村部就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及長江珍稀物種拯救行動實施情況舉行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介紹,本次科學考察估算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其中,幹流約為445頭,洞庭湖約為110頭,鄱陽湖約為457頭。

鄂州至安慶江段分布密度最高

于康震說,「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於2017年11月10日至12月31日實施,歷時52天,覆蓋了宜昌至上海1669公裡的長江幹流及洞庭湖和鄱陽湖。本次科學考察估算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其中,幹流約為445頭,種群趨於向受人為擾動較少的江段集中,過半數水域種群持續下降或沒有發現,種群分布呈碎片化特徵。洞庭湖約為110頭,鄱陽湖約為457頭,兩湖中豐水期分布較為廣泛,枯水期主要分布在河槽和大型沙坑中。

于康震介紹,考察還發現,長江江豚在長江幹流內以湖北鄂州至安徽安慶江段分布密度最高,湖北宜昌至鄂州江段分布密度居中,安徽安慶至上海江段江豚分布密度最低。

「2006年考察的時候,估算長江幹流有1225頭,到了2012年降到了505頭,可以說是急劇下降。到2017年,種群數量大概是445頭。鄱陽湖和洞庭湖的情況稍微樂觀一些。2012年,鄱陽湖是450頭,洞庭湖大約是90頭,去年調查發現了鄱陽湖現在457頭,持平略增,洞庭湖是110頭,略微增加。」 于康震說。

正報國務院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

近年來,有許多人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農業農村部長江辦主任馬毅介紹,我國於1988年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在1989年經國務院批准,農業部與原國家林業局聯合發布了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名錄,把長江江豚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根據江豚的瀕危程度和保護工作的需要以及社會各界的呼聲,2014年農業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標準實施最嚴格的保護和管理措施。

「去年5月,長江辦在上海組織了專家對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進行了專題認證。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在會籤國家林草局,報請國務院將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毅說。

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豚類研究專家楊光認為,「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後,將對江豚保護有很大幫助。「因為無論從法律上、制度上和經費保障上都會大大增強,可以加強保護區的建設、棲息地的保護,對於人類活動也會限制更嚴格。」楊光說。

此前由楊光牽頭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江江豚已經與海江豚產生生殖隔離,認定為獨立物種。

【焦點1】

上半年發現20餘頭江豚死亡

蔣憶是公益組織江豚保護行動網絡聯合發起人,經常會去江豚的棲息地。7月6日,她就在長江八裡江江段拍到兩頭江豚。八裡江位於鄱陽湖長江交匯處,一直是江豚、白鱀豚分布的核心區域,被稱為江豚最後的棲息樂園。但就是在那裡,蔣憶看到的場景讓她十分擔憂。

「幹流穿行的航運船非常多,沿江的水工業汙染非常嚴重,對面就是化工廠地,濃煙滾滾的樣子。」蔣憶說,「我們在長江和鄱陽湖經常看到滾鉤和大型的拉網,這很容易對江豚造成誤傷。採砂行為也是屢禁不止,對江豚棲息環境破壞很大。」

楊光還提到了長期過度捕撈導致漁業資源衰退,江豚的食物資源匱乏。「長期以來工業農業汙水排放,造成環境汙染,對長江生物多樣性產生影響。而江豚作為食物鏈的頂端,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楊光說。

這得到了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的印證。他認為,人類活動的幹擾,如水域汙染、工程建設、航運發展、過度捕撈,還有非法採砂等等,都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傷害長江江豚,壓縮江豚的棲息地,造成棲息地質量下降,種群分布碎片化嚴重,幹擾江豚的通訊交流,最終導致長江江豚意外死亡的現象頻發,僅今年上半年就發現20餘頭長江江豚死亡。

在于康震看來,長江江豚極度瀕危的狀況沒有得到改變,特別是長江幹流。對於鄱陽湖和洞庭湖江豚數量的恢復,楊光認為,「兩湖」作為相對隔離水體,避免了長江當中巨大人為活動產生的影響。

【焦點2】

江豚保護區將提升保護等級

楊光看來,近五年長江幹流種群衰退的趨勢得到有效緩解,「兩湖」江豚數量有所恢復,野外就地保護還是有希望的,但某些區域遷地保護還是有必要的。

「從這次調查結果來看,從2012年到現在,長江幹流江豚從500多頭,降到450頭左右,減少10%,而2012年江豚數量對比前一年就減少10%。這說明在國家當前長江大保護戰略形勢下,加強野外棲息地保護還是有希望的。」當然,楊光認為,「雖然種群衰退趨勢得到緩解,但整體數量減少的趨勢沒有得到扭轉,當前種群數量還是比較低的,滅絕風險還是很高,在一些區域進行遷地保護還是有必要的。」

馬毅介紹,目前長江已經建立一些江豚保護區,下一步將推進提升對這些保護區的保護等級。同時,對於沒有建立保護區的江豚分布密集區域,將採取限制開發、降低影響等針對性強的棲息地保護措施。

此外,馬毅還提到,對一些破壞比較嚴重的曾經又是長江江豚重點分布的區域將清理非法碼頭、撤併小碼頭,並嚴厲打擊非法採砂和破壞岸坡等行為,嚴控涉水工程建設和水體汙染,加快推進禁漁工作和嚴格漁政執法。

■ 追問

「長江女神」白鱀豚是否存在?

曾在蕪湖水域拍到疑似白鱀豚,目前仍未發現存在有力證據

白鱀豚有「長江女神」的稱譽,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為功能性滅絕,但是11年來,政府和社會有關方面一直沒有放棄對白鱀豚的追尋。于康震說,2017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中,就明確將搜尋白鱀豚列為考察的主要內容之一。

今年4月,中國綠髮會下屬組織在蕪湖市板子磯水域拍攝到了疑似白鱀豚的照片,再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記者昨天採訪了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他認為,照片中已經顯露出白鱀豚的特徵——長長的吻部,「這是江豚不具有的,在長江中只能是白鱀豚」 。

周晉峰說,這不是第一次在該水域出現白鱀豚目擊事件,過去三年,在這個地方都有目擊記錄,去年他們也曾拍到過,但是特徵不明顯。

此次目擊事件還是有很多積極意義。據新華社報導,這次目擊再一次使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推遲宣布中國白鱀豚野外滅絕。「如果白鱀豚宣布野外滅絕,將是50年來滅絕的第一種大型脊椎動物,也是世界上第一種由於人類活動而導致滅絕的鯨豚類動物。」周晉峰解釋。此外,這一信息還被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平臺收錄。

目擊事件發生後,于康震介紹,農業農村部立即組織淡水豚類研究專家進行了辨識,雖然因清晰度不夠,無法得出明確的結論,但立即組織有關專家和管理機構,並邀請志願者代表一同前往該水域對白鱀豚進行了應急考察。但是,這次考察也並沒有發現白鱀豚存在的有力證據。

「目前我們已經制定了工作方案,一旦確認白鱀豚的存在,將按照《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的要求,立即啟動白鱀豚應急保護計劃,通過實施專項救護活動,嚴格劃定保護區,實施特別保護等,儘可能挽救這一珍貴的物種。」于康震說。(記者李玉坤 實習生王雨晴)

相關焦點

  • 長江江豚減少 僅剩約1012頭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圖/視覺中國  幹流445頭,較2012年下降10%,「兩湖」567頭,略有增加;正報國務院「升級」一級保護動物  新京報訊 (記者李玉坤 實習生王雨晴)昨日,農業農村部就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及長江珍稀物種拯救行動實施情況舉行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介紹,本次科學考察估算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其中,幹流約為445頭,洞庭湖約為110
  • 長江江豚
    實施「長江禁漁」半年來,武漢市對150.5公裡的長江幹流、72公裡的漢江幹流和4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330.25平方公裡範圍,實施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常態化開展「聯巡、聯查、聯打、聯治」行動,共計辦理漁業行政處罰案件28件,聯合公安機關查獲漁業非法捕撈案件121起,抓獲嫌疑人員113人,有效震懾非法捕撈行為。
  • 江豬子與人共泳情景不再 江豚存亡關乎長江命運
    「長江女神」白鰭豚極度瀕危,長達39天的國際聯合考察竟未能覓見蹤跡。長江江豚告急,數量僅有1200至1400隻,只相當於1991年種群數量的一半。考察發現:長江上,平均每公裡約有12艘船。  越來越頻繁的人類活動已經對棲息於長江中的江豚構成了威脅。據武漢媒體報導,不久前,一隻江豚被輪船高速旋轉的螺旋槳活活打死。  江豚的種群數量正伴隨著長江水文環境的惡化急劇下降。據最近一次考察估算,整個長江流域現存江豚1200—1400隻,只相當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半。
  • 環保部為保護江豚叫停耗資5億元航道整治工程(圖)
    2014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一條長約一米五的死亡並風化的黑色江豚躺在退水的鄱陽湖沙灘上。  於道平最怕接到漁政局的電話。僅在長江新螺段的一個國家級原地保護區裡,自2006年以來,就有大約20~30個涉水工程相繼審批通過上馬動工。  由於工程建設等人類活動的影響,目前整個長江流域中的江豚不足千頭,這種身長可達一米九的鯨類在長江中生存了2500萬年,如今,它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前不久,當工程與江豚又一次狹路相逢,人類卻破天荒地退了一步。
  • 農業農村部關於《農業農村部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規章、規範性文件...
    農業農村部關於《農業農村部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規章、規範性文件的決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法治建設,農業農村部對相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進行了清理,形成了《農業農村部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規章、規範性文件的決定(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農業農村部談大連斑海豹幼仔盜捕案:盜捕者利慾薰心
    :於曉   中新網3月21日電 針對2月份大連查獲的一起斑海豹幼仔盜捕案,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今日表示,大連斑海豹幼仔盜捕的案件令人震驚,也令人氣憤,盜捕者利慾薰心,膽大妄為,這種行為令人不齒。
  • 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長江流域的嚴重汙染和過度捕撈,讓我們在短短的30年內失去了白鱀豚、鰣魚、白鱘、鯮魚、擬尖頭鮊等物種工礦企業廢水;城鎮生活汙水汙染、農業面源汙染;人為排放未經處理的固體汙染、廢水廢液、廢棄物。長江航運梯級水電站開發阻斷了鱘進入四川宜賓歷史產卵場的洄遊通道;破壞了原有繁殖場的環境和河床生態,改變了水體徑流量和水體溫度。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從今年起在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植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 ...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就《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20...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20)》(以下簡稱《分類》)。國家統計局統計設計管理司、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負責人接受媒體記者採訪,對制定發布統計分類有關情況進行解讀。  問:請介紹一下制定《分類》的背景和主要考慮?
  • 農業農村部部領導職務漸明:張桃林、屈冬玉、于康震為副部長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近日查詢公開報導發現,又有3名農業農村部部領導的職務得以明確。生態環境部官網消息,3月27日,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海洋局等七部門在京聯合召開「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部署視頻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在會上發言。
  • 長江已到「無魚」等級,十年禁漁迫在眉睫,是否影響老百姓吃魚?
    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據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介紹,如今「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資源量已大幅萎縮,種苗發生量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下降了90%以上,產卵量從最高1200億尾降至最低不足10億尾。
  • 農業農村部:種子是農業「晶片」,要加快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近日對此表示,要把種業作為「十四五」農業科技攻關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來抓,加快啟動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堅決打贏種業翻身仗。 唐仁健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核心邏輯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農業農村部回應了!
    農民合作社通過組織、服務農民「抱團」參與市場競爭,在建設現代農業、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農業農村部聯合有關部門以規範提升為主線,完善管理制度,強化指導服務,不斷推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 一、關於完善基礎制度 一是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相關法規制修訂工作。
  • 農業農村部:春播佔全年糧食生產面積一半以上
    農業農村部:春播佔全年糧食生產面積一半以上 發布時間:2020-03-06 03:51: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張旭)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
  •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破局數字鄉村發展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破局數字鄉村發展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日前在重慶舉辦的2020數字鄉村發展論壇上表示,「十四五」時期是數字鄉村全面布局和重點破局的關鍵階段。三要加快生產數位化轉型,實現對農業生產全領域全過程、全覆蓋的實時動態檢測,推動智能化裝備應用和農機智能化改造。四要強化科技創新,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創新集成、轉化、推廣。五要抓好機構隊伍建設,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位技術應用,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力爭彌合城鄉數字鴻溝。論壇發布了《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
  • 農業農村部首次明確33種家養畜禽,不包含狗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5月29日消息, 農業農村部5月29日發布公告,公布了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以下簡稱《目錄》)。 《目錄》首次明確了家養畜禽種類33種,包括其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引入品種及配套系。
  • 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就《關於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
    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推動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就《關於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的若干意見》答記者問日前,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1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的若干意見
  • 農業農村部給出了最新答覆
    近日,針對民進中央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殼社』清理的提案,農業農村部經商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現答覆如下。 當前農民合作社蓬勃發展,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221.8萬家。農民合作社通過組織、服務農民「抱團」參與市場競爭,在建設現代農業、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 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長江岸線宜昌段已成為遊覽觀光的新景觀。 劉曙松攝(中經視覺)湖北全方位構建長江大保護長效機制,編制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1+5+N」系列規劃,破立結合,最嚴立法,治水、治氣、治土、治江。湖北加快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經濟發展「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不斷攀升。
  • 農業農村部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規章、規範性文件的決定(徵求意見稿)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法治建設,農業農村部決定對13部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對1部規範性文件予以廢止。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20日作出是否批准的決定,並通知申請者。「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籤發的進出口許可審批表抄送農業農村部、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機構、海關等部門。」(二)刪去第二十三條第二項、第六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