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出2018年國際十大新聞

2020-11-30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新華社評出2018年國際十大新聞(按事件發生時間先後為序)

這是12月2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 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一、美國挑起貿易摩擦受到抵制

  3月8日,美國宣布將對來自多國的鋼鋁產品加徵高額關稅。隨後,美方又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商品加徵關稅。美方大範圍挑起貿易摩擦,破壞全球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對,多國採取反制措施。

這是11月5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 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二、中國擴大開放推動世界共贏

  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擴大開放的一系列重大舉措。11月,習近平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在五方面擴大開放,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強調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強調堅持開放合作,維護多邊貿易體制。12月,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持續對外釋放擴大開放明確信號,為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強大正能量。

這是當日核試驗場內地面建築爆破的場景。 新華社記者程大雨攝

  三、半島局勢積極變化障礙猶存

  4月27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板門店跨過軍事分界線,朝韓首腦舉行會晤。半島局勢今年出現積極變化,金正恩三度訪華,朝韓領導人三次會晤。6月12日,金正恩與美國總統川普在新加坡舉行歷史上首次朝美領導人會晤,就半島無核化及和平機制等達成共識。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推動下,半島局勢總體明顯緩和,朝美、朝韓由對抗逐步走向對話協商。但美朝之間在對朝制裁、棄核步驟及方式等方面障礙猶存,半島和平任重道遠。

這是當日在加薩走廊與以色列交界地區,人們運送受傷的巴勒斯坦示威者。 新華社發

  四、熱點頻發牽動中東地緣博弈

  5月14日,美國將駐以色列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引發巴勒斯坦民眾激烈抗議和國際社會廣泛譴責,加劇地區局勢緊張。10月,沙特記者卡舒吉在沙特駐伊斯坦堡領事館遇害,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並牽動大國關係。敘利亞局勢趨緩但仍戰事不斷,美國12月宣布開始從敘撤軍。中東地區大國和域外大國激烈博弈,海灣地區不穩定風險增加,攪動中東格局,地緣政治之爭更為突出。

這是習近平步入會場。 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五、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開創新局

  7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中東、非洲,開啟今年首次出訪。一年間,習近平先後展開4次出訪,擘畫4大主場活動。中俄關係保持高水平運行,中歐利益紐帶更加緊密,周邊環境出現全面向好積極態勢,南南合作邁上新臺階,中國又與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籤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5月至8月,中國與多米尼加、薩爾瓦多建交,與布吉納法索復交。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斷上升。

  這是10月1日,救援人員在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帕盧市從地震廢墟內搬出遇難者遺體。 新華社發(伊克巴爾·盧比斯攝)

  六、印尼強震海嘯造成重大傷亡

  9月28日,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發生7.4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2073人遇難、680人失蹤、1.07萬人受傷。這是今年全球造成人員傷亡最慘重的一次自然災害。12月,印尼又發生海嘯,造成431人遇難。災害發生後,印尼政府全力開展救援工作,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伸出援手,為災區救援和重建提供幫助。

  12月1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安德烈斯·曼努埃爾·洛佩斯·奧夫拉多爾(中)正式就任墨西哥總統。 新華社記者辛悅衛攝

  七、拉美多國大選政治版圖生變

  10月28日,巴西高等選舉法院宣布博索納羅當選新一任巴西總統。今年,哥斯大黎加、古巴、巴拉圭、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巴西7個拉美國家先後舉行選舉。選舉後,左右翼政黨間博弈加劇,新的政治版圖使拉美地區一體化進程面臨更大挑戰。

這是12月10日,反對「脫歐」協議的民眾在英國倫敦的議會大廈外示威。 新華社發(喬·紐曼攝)

  八、英國「脫歐」一波三折前景未明

  11月13日,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草案。11月25日,歐盟成員國領導人正式通過「脫歐」協議,但英國國內反對協議聲音強烈。12月中旬,議會下院「脫歐」協議表決被推遲,首相特雷莎·梅挺過黨內不信任投票,但尋求與歐盟再度談判的努力遇挫。圍繞「脫歐」諸多問題,英國與歐盟、英國內部各政治勢力間的博弈不斷上演。明年3月正式「脫歐」日期迫近,不確定性仍存。

這是12月8日,「黃馬甲」示威者在法國巴黎與警方對峙。 新華社記者陳益宸攝

  九、法「黃馬甲」運動暴露深層矛盾

  11月17日起,法國部分民眾身著黃色馬甲多次走上街頭,抗議政府上調燃油稅導致油價連續上漲。極端勢力和暴力分子在巴黎等地的示威活動中打砸搶燒,引發騷亂,上千人被捕。面對抗議浪潮,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一系列增加福利措施。騷亂嚴重影響法國經濟,蔓延到比利時等國,折射歐洲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等深層次矛盾。

這是12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同美國總統川普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共進晚餐,舉行會晤。 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十、中美元首會晤達成重要共識

  12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川普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會晤,達成重要共識。雙方同意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推動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取得更多成果,為解決中美間存在的問題、推動中美關係發展作出規劃、指明方向。雙方就經貿問題達成包括停止加徵新的關稅等原則共識,推動重回對話協商解決問題軌道,釋放積極和正面預期,為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帶來重要利好。

相關焦點

  • 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0年國際體育十大新聞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0年國際體育十大新聞(以事件發生時間先後為序) 1、第三屆冬青奧會在洛桑舉行 1月9日至22日,第三屆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冬青奧會)在瑞士洛桑舉行,共有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的1872名運動員參賽,是冬青奧會歷史上參與人數以及國家和地區數量最多的一次。
  • 新華社評出2020年中國體育十大人物 青島籍桌球選手陳夢入圍
    北京時間12月29日,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0年中國體育十大人物,,其中青島籍桌球選手陳夢入圍。1、隋文靜/韓聰(女,25歲/男,28歲,花樣滑冰)2月,在2020年國際滑聯花樣滑冰四大洲錦標賽中,衛冕冠軍、中國雙人滑選手隋文靜/韓聰憑藉在自由滑中的出色表現逆轉奪冠。2、谷愛凌(女,17歲,自由式滑雪)1月,谷愛凌獲得洛桑冬青奧會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和大跳臺金牌以及坡面障礙技巧銀牌。
  • 中國體育報和人民日報體育部聯合評出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體育新聞
    由中國體育報和人民日報體育部聯合評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體育新聞近日發布。  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國體育極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一度由中國體育報和人民日報體育部聯合評出的年度國內國際十大體育新聞已開展多年,是體育傳媒重要年終體育盤點。
  • 2020中國體育十大新聞 國內體育大事件體壇風雲盤點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0年中國體育十大新聞(以事件發生時間先後為序)5、北京冬奧會籌辦紮實進行  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年內完工,並同步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線上公開徵集獎牌、火炬和制服裝備的視覺外觀設計方案,發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可持續性計劃》,冬奧會吉祥物等展示品完成月球之旅後返回。賽會志願者全球報名人數約100萬,贊助企業總數達到38家。
  • 2014年十大國際新聞 十大國外焦點人物
    原標題:2014年十大國際新聞 十大國外焦點人物   原標題:2014年十大國際新聞 十大國外焦點人物   由光明日報社和珠海市委聯合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新聞論壇昨天揭曉2014年「十大國際新聞」和「十大國外焦點人物」。
  • 針灸界2018年全球十大新聞事件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2018年,無論對於中國針灸界還是對於世界針灸界,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以下為《針灸界》編輯部評選出的針灸界2018年全球十大新聞事件。」論壇、香港國際針灸高峰論壇、第二屆世界針灸康養大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2018國際針灸學術研討會、第二十三屆全國針灸臨床學術研討會等一系列重要學術會議,以及「振興灸法中國行,從醫聖故裡出發」等一系列重要活動,2018年陸續舉行。
  • 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2018年12月31日,由空間瞭望智庫、《國際太空》、《衛星應用》雜誌,以及「中國太空網」官方微信聯合組織的「天啟」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中國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北鬥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和「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居世界首位」成為2018年的熱點,同時入選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
  • 2018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解讀
    2018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解讀嫦娥四號  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順利上天  2018,令人喜悅,令人驚訝。一連串科技新聞史的高光時刻,我們與您見證和分享。  國之大事,首重科技。今年科技日報評出的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較往屆視角更為全面,不僅涵蓋各類學科的重大突破,還包括象徵中國實力的工程成就,以及被科技界廣泛關注的負面事件。儘管難免遺珠之憾,但我們相信,今後若干年再回首,會發現這些新聞具備最深遠的影響力。
  • 2018時事政治:2018國內十大新聞熱點事件
    北京公務員考試時政熱點: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並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政策解讀、理論觀察、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本文整理2018時事政治:2018國內十大新聞熱點事件。更多2019北京公務員考試招考信息歡迎訪問北京公務員考試頻道。
  • 2020年新華社年度照片·國際新聞
    新華社發(亞尼斯攝)↑2020年3月18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當天,紐約股市出現當月的第四次熔斷。新華社發(郭克攝)↑2020年3月31日,伊朗首都德黑蘭地標建築自由塔上演燈光秀,為世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油。
  • 2020年新華社年度照片·國內新聞
    ↑2020年1月4日,參賽選手在2020中國長春淨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暨2020國際雪聯越野滑雪中國巡迴賽長春站比賽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2010年,因意外他失去了部分右臂,遭遇不幸的他經歷悲痛之後並沒有自暴自棄。2018年高村鎮政府舉辦了免費暑假少兒籃球培訓班,在那裡,張家城第一次接觸籃球並愛上了這項運動。為了這份對籃球的熱愛和夢想,他每天苦練。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只有左臂運球的家城球技日益嫻熟。他打球的視頻在網絡平臺上贏得了掌聲和鼓勵,「敢夢敢當」的張家城還成為了CBA複賽後開球儀式的主角。
  • 國考時事政治:2019年國際時事新聞熱點匯總(12月31日)
    國考時事政治:2019年國內時事新聞熱點匯總(12月31日)國考時政熱點: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並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政策解讀、理論觀察、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本文整理國考時事政治:2019年國際時事新聞熱點匯總(12月31日)。
  • 「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中新網1月2日電 近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協辦,張履謙、餘夢倫、楊寶奎等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以及國內從事科技報導的權威媒體記者共同評選的「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2019時事政治:2019年國際時事新聞熱點匯總(10月17日)_北京中公教育
    點擊查看>>>2019時事政治:2019年國內時事新聞熱點匯總(10月17日)國考時政熱點: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並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政策解讀、理論觀察、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
  • 「嫦娥四號」領銜2019中國、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人民網北京12月31日電(趙竹青)12月31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協辦,張履謙、範本堯、楊寶奎等航天領域權威院士專家及國內新聞界知名媒體人士等共同評選的「空間杯」2019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2006年十大新聞事件十大新聞人物開評
    tid=27194&extra=page%3D1恩施日報訊(記者明磊)回顧2006年,新聞記錄著恩施的發展軌跡。哪些新聞事件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哪些新聞人物觸動了我們的心靈?從今天開始,由恩施日報社舉辦的2006年度恩施州十大新聞事件及十大新聞人物有獎評選活動開評,期待你的參與。
  • 2018年7月19日國際時事政治新聞熱點
    【導讀】中公教師網為各位考生整理了2018年7月19日國際時事政治新聞熱點(部分),關注2018時事政治熱點匯總,掌握時事政治熱點為教師招聘考試做好準備。1.中國國家畫院基輔藝術中心19日在烏克蘭舍甫琴科國家博物館正式揭牌。該中心的成立將有助於促進中國文化藝術走進烏克蘭,加強中烏兩國美術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 2019年國內民航十大新聞
    日前,《中國民航報》與《中國民用航空》雜誌聯合開展「2019年國內民航和國際民航十大新聞評選」活動。經過行業專家評選和公眾投票環節,評選出2019年國內民航和國際民航十大新聞。1 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儀式在北京舉行。
  • 2018時事政治:2018年國內國際時事新聞熱點匯總
    國考時事政治: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並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政策解讀、理論觀察、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本文整理2019時事政治:2019年國內國際時事新聞熱點匯總(1月16日)。更多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招考信息歡迎訪問國家公務員考試頻道。
  • 2018年8月28日國內外重要新聞
    2018年8月28日,國內外發生哪些重要大事?國內:國務院大督查第一督查組夜訪北京南站 發現這些問題2018年7月1日,在北京南站,旅客通過檢票口進站。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新華社北京8月27日消息,26日晚9點半,北京南站站內西側停車場計程車等候區,等待打車的人流緩慢向前移動,隊伍長約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