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的寶寶是一名健康的男寶,她很重注孩子的健康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她會按照兒童健康管理檔案中的體檢時間帶孩子去社區體檢和打疫苗。
到寶寶兩歲體檢時,社區醫生讓小梅家的寶寶原地跳兩下。這下可難住了寶寶——他還不會跳。醫生說,寶寶兩歲時骨骼和肌肉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如果還不會跳,最好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小梅一聽嚇壞了,自家寶寶一直活潑好動,但家裡人確實從沒見他蹦跳過。再往前回憶一下,寶寶在6個月體檢時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在那之後也按照醫生的建議在家多注意腿部的鍛鍊。後來孩子一切正常,就沒有再去關注這事。小梅還特意去觀察了小區裡其他兩歲左右寶寶的行為,他們真的都已經會跳了。
家裡老人聽說了醫生的建議,聯想孩子六個月時的情況,催促小梅趕緊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小梅為了不讓老人擔心,假裝答應下來,其實並沒有帶孩子去檢查。
在平時陪孩子玩時,小梅刻意在他面前多次蹦跳,讓寶寶有模仿的衝動。在晚上睡覺前,幫寶寶按摩放鬆腿部肌肉,並在床上藉助床墊的彈力扶著寶寶讓他試著蹦跳。
剛開始寶寶就像釘在床上一樣無法彈跳,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加,寶寶終於學會了屈腿和蹬直。這個連續動作對於成年人來說很簡單,但對於腿部肌肉力量不足並且不懂事的孩子來說,能在家長的引導下學會已經很不容易了。
就這樣,在小梅的悉心引導下,寶寶一個月後就可以獨自蹦跳了。
對於十分健康的寶寶來說,蹦跳真的是一件自然而然就能學會的事情。但是,當你的寶寶比其他同齡孩子進步慢一些時,不要過分緊張。有時,孩子的成長更需要家長的耐心和引導。
本文由育兒百科視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