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菩薩之所以能在六道中無礙度眾生,原來是因為具足了這六種法

2021-01-09 念念隨筆

皆仁法師

有人覺得:「人世間那麼苦,而六道中的三惡道更苦,一般人都覺得無法忍受這種種的苦。為何菩薩能在六道之中度化眾生,還顯得那麼輕鬆自在呢?那不科學!」

其實,那是因為智慧限制了這些人的想像。大菩薩的所言所行,不是凡夫之心所能窺知的。

那天,我引用了《大方廣寶篋經》中的一句經文「若有能盡未來際劫,發大莊嚴不怖不畏,行三界行不為三垢之所染汙,於生死中起園觀想,欲樂諸有不集有行,如是等人名佛法器」時,有人問,什麼是「於生死中起園觀想」?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生死苦海之中不被生死之苦所拘囿,感覺就像在遊花園一樣的愜意。

大菩薩們在六道之中度化眾生,遊刃有餘,自在快樂,就像在遊覽園林景觀一般的輕鬆自在,而不是像眾生在生死苦海之中無奈掙扎,種種身不由己。

那麼,為什麼大菩薩可以在六道之中無礙且快樂地度化眾生呢?

今天,我們就翻開《佛說象腋經》,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在《佛說象腋經》中,文殊菩薩曾經問佛:「世尊!修行菩薩如何住於勝上妙法,顯現一切菩薩行門,而能成熟無量眾生,喻如滿月現於一切佛剎?」

這是說,文殊菩薩問佛:世尊,那些大菩薩是因為修行哪些殊勝上妙的法門,並安住其中,顯現一切菩薩行門,而且能夠安穩成熟無量的眾生,就像滿月映現在一切水中一樣,出現在一切佛剎之中的呢?

佛就告訴文殊菩薩說,這是因為修行的菩薩有六種相應行法,所以他們善入一切甚深法行。

用比較接地氣的說法來說,就是大菩薩們都有練過,身懷絕技,所以無視了六度的種種苦楚磨礪,行走在六道之中度化眾生才顯得那麼輕鬆愜意。

那是哪六種法行呢?

第一、菩薩如果生在地獄之中,則享受天人般的快樂。

菩薩有一種三昧,叫做摩訶缽頭摩,當菩薩得到這一三昧時,他能夠為了度化眾生進入地獄之時,就如在天人在天上享樂一般快樂。

在地獄中的眾生,則見到菩薩身受地獄中的苦楚。

菩薩以自身的福慧之力,和地獄中的眾生宣說種種佛法,讓地獄中的眾生能夠脫離地獄中的苦難。

第二、菩薩如果示現受生在畜生道中,則享受在人間一般的上妙快樂

菩薩有一種三昧,叫做遍寂靜,當菩薩得到這種三昧後,縱使是示現受生在畜生道中,也不會像畜生道的眾生一樣愚昧無知,渾渾噩噩,而且能夠享受如在人間一般的上妙快樂。菩薩示現用畜生身和畜生道的眾生們一起,為他們解說佛法,度脫畜生道的眾生,使他們脫離畜生道的苦楚。

第三、菩薩如果示現生在貧苦之家,則能享受轉輪聖王一般的快樂

菩薩有一種三昧,叫做離緣寂靜,當菩薩得到這種三昧後,就算是示現投生在人間的貧窮之家裡面,也能在貧民窟中對眾生自在說法,批評慳貪和不持戒,讚嘆布施和持戒等種種善因,度脫無量眾生,而他們身在貧窮境地之中,也能享受轉輪聖王一般的快樂。

第四、如果菩薩投生在六道之中,那他顯現出來的相貌將是最為出色的

菩薩有一種三昧,稱為一切遍光明,當菩薩得到這種三昧之後,投生在六道眾生之中,他所方便示現出來的種種雜類身形,都是同類之中最出色的。不僅如此,菩薩縱使身在六道之中,也能享受種種快樂,而且有極為殊勝的相貌。

就像我們極為熟知的九色鹿和六牙白象王等等佛經故事的主角,就是菩薩在六道之中的示現。

第五、菩薩能以善巧方便遊歷十方佛土,而且無來無去、安然不動就能在一切佛土中示現

菩薩有一種三昧,叫做攝一切語言,當菩薩得此三昧後,可以分身出現在十方諸佛剎土之中,無來無去、安然不動,就能出現在諸佛國土之中見到如來並且聽聞佛法妙義。就像月亮能夠映現在一切平靜的水面之中一樣,菩薩也像水中月一樣出現在諸佛剎土之中。

嗯,看到這裡,覺得我們的視頻通話什麼的,感覺都弱爆了,菩薩這種三昧直接就是3D的全息影像啊,直接就以分身出現在諸佛剎土之中,都不帶打折的,有木有?

第六、菩薩能夠隨眾生的種類,隨順演說諸法,而不顯得雜亂

菩薩有一種三昧,叫做阿難哆伐多,菩薩得到這種三昧之後,就能了知無量無邊的眾生心,而且一一了解這些眾生的語言而不會顯得有絲毫雜亂,而是歷歷分明。

好吧,這直接就是心靈通話了,連發聲都省下了。這一瞬間,覺得語言什麼的都弱爆了,直接心靈通話才是王道啊。不愧是大菩薩們,太高大上了。

也正是因為菩薩具足了這六種不可思議三昧,所以,菩薩在六道之中度化眾生顯得如此從容自在,遊刃有餘。

關於菩薩的六種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希望對大家的修學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大菩薩的十種無盡功德之藏是什麼?了解一下?
    皆仁法師在《六十華嚴》卷十五中,曾經提及大菩薩的十種無盡功德之藏,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十種無盡功德之藏分別是:第一、常見諸佛無盡功德之藏大菩薩能在一一毛孔之中,見到無量阿僧祇諸佛。《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中曾經說道:「若諸菩薩,於自他身一切眾生,作於如是決定解已,復應想念自身微塵,一一塵中皆有佛國……十方諸佛與諸菩薩、聲聞大眾,俱來入我諸佛國土宮殿之中。」而對於大菩薩來說,則不僅僅是觀想一一毛孔中有諸佛國土,而是真能在一一毛孔之中,見到無量諸佛,這就是大菩薩的常見諸佛無盡功德之藏。
  • 佛法:學佛人,如何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六道中」
    每個人信佛的因緣和目的都各不相同,因而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也自然千差萬別。但想必有不少人信佛是為了求得佛菩薩的保佑,從而獲得現世的福報。大願地藏王菩薩眾生由於無始以來所造下的無盡業力而在三界六道中生死流轉。如果想要了脫生死、不再輪迴,就得跳出三界、脫離六道。
  • 藏傳佛教的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原來是這個意思
    對「六字真言」的詮釋頗多,但究其根本,不外乎以下幾種:1、據藏傳佛教經典記載,六字真言,「嗡」表示「佛部心」,謂念此字時,自己的身體要應於佛身,口要應於佛口,意要應於佛意,認為身、口、意與佛成一體,才能獲得成就;「嘛呢」,梵文意為「如意寶」,表示「寶部心」據說此寶出自龍王腦中,若得此寶珠,入海能無寶不聚,上山能無珍不得,故又名「聚寶」;「叭咪」梵文意為「蓮花」,表示「蓮花部心」,以此比喻法性如蓮花一樣純潔無瑕
  • 楞嚴經·卷六|稱念觀音,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13)
    【世尊,我復以此聞燻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世尊,我又以此聞燻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中一切眾生同一悲仰的緣故,能令一切眾生於我的身心中,能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
  • 農曆九月二日 唐玄奘法師譯成《大菩薩藏經》
    玄奘法師西行求法(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4年9月25日,農曆九月二日,《大菩薩藏經》譯成紀念日。 《大菩薩藏經》,共二十卷,唐玄奘法師譯。玄奘法師西行求法,攜帶大量佛經返回東土,其後致力於佛教經論的翻譯事業。玄奘法師翻譯出一千數百卷佛經,其中最先譯出的佛經就是這部《大菩薩藏經》。 《大菩薩藏經》講述四無量、六度、四攝等等大乘教義,該經譯出之後,菩提流志又將本經編入《大寶積經》,稱為「菩薩藏會」。
  • 淨宗法師:一句佛號具足信願行
    「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信願行就具足了。人家一聽,「噢,這樣啊,那我就具足了,我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好啦。信願行最後的結歸,是歸在一向專念,只要一向專念了,信願行通通就有了。很多人在那裡鼓勁:「我一定能往生!」然後第二次舉就不舉那麼高了,「我一定要往生!」「能往生」變成「要往生」了。第三次再舉,問他能不能往生,他說「不曉得」,信心就開始退了。靠自己就沒有信心。
  • 什麼是佛教中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有哪六道?
    也就如此,六道之中生死輪轉中,就稱為輪迴生死。佛教六道輪迴與善與惡而在佛家的觀念裡,聖嚴法師書中有云:「眾生生死範圍雖然有六道,眾生的善惡業因的造作,則以人道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業併兼受報的雙重道,其餘各道都是受報的單重道。」即天道與修羅道只有享受福報;下三道只有享苦報,沒有分別善與惡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也受樂,也能分別何善何惡。
  • 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
    我時心歡喜,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則我即時身生千手千具足。發願己,時應身上千手千眼悉盡具足。四十隻手總攝密教金剛界如來、金剛、摩尼、蓮花、羯磨五部,解除災難和增益的神聖法力。統攝宇宙大成。千手千眼觀音,為地獄道教主,以千手為特色,一般繪四十隻手代表千手,千手拔救三界(欲界、色界、五色界)、六道二十五有界的有情眾生。
  • 普賢菩薩六字真言與象徵意義什麼?
    藏文「六字真言」是梵文的轉寫,開頭的嗡(aum)是代表眾佛「身密」的種字,是多數密咒共有的前置詞,也稱「持寶」字。  結尾的吽(hum)是代表眾佛「意密」的種字,共有五個部分組成此字,象徵「五種佛智」。  中間嘛呢(mani)叭咪(bedmei)是「珍寶」、「蓮花」或「寶蓮」。這兩個詞是並列的觀音名號。全文的意思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觀世音觀照!」
  • 怎樣判斷自己從六道中哪一道投胎轉世而來?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從六道中各道轉生為人,都帶來一些獨特的習氣,通過這些習氣,我們可以判斷自己或他人究竟是從哪一道投胎轉世而來。對此,《大寶積經》第七十二卷有詳細記載—— 世間所有眾生的身體、長相,一切皆是因果;世人的身形相貌、言行舉止、行動作為,沒有一個眾生無「習氣」,每個眾生的習氣都有來由,端看此人的外相、言行、動作就可以知曉,他從六道中何處來。
  • 六字大明咒的功德,竟和觀世音菩薩有關,也和你的人生有重大關係
    從前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弟子,他具足諸行,能解萬法,苦度眾生。他曾在佛前發下一個宏大的誓願,他說:「盡我形壽,遍度一切眾生,若有一眾生不得度者,我誓不取正覺。若我於眾生未度盡之時,自棄此宏誓願,則我腦裂為千片。」立下這個宏大的誓願後,觀世音菩薩就應現各種神通,悲智雙運地來度脫眾生。經過無量劫後,他所度脫的眾生已像恆河沙一樣多得無法計數。
  • 科技創造未來,小米之所以能讓全球矚目,原來是這一點太突出了
    小米之所以能驚呆全球,原來是因為這一點武漢最最繁華的地方是哪裡呢?最繁華的商圈是哪裡呢?如果不在武漢的話,那可能不知道,不過,小編覺得,如果是正宗武漢人,那一定知道,楚河漢街,而楚河漢街,今天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家旗艦店在這裡開業了,它就是小米旗艦店。
  • 六字真言到底何解
    藏傳佛教藏傳佛教《Mani Kambum》亦記載此咒與無量光佛(阿彌陀佛)化身觀自在菩薩有關,能關閉六道生死之門、使六道空虛。咒語意義則需反覆持誦才能了知。此寶出自龍王腦中,若得此寶,以之入海,無寶不聚;以之入山,無珍不得,故曰聚寶。佛法能聚萬善,能生萬法,猶如摩尼,故假此義以顯妙法。缽訥銘,梵語蓮花。蓮花出泥不染,妙法莊嚴,以喻真如法性,出塵不染,具足無漏。吽,祈願成就。凡人所作,悉賴佛力加被,方得成就正覺。以此至心,祈求加被,成就一切,普渡眾生,悉成佛道。
  • 神話傳說中的三界和六道,分別是哪三界,哪六道
    在《西遊記》中,經常提到一個詞,叫「三界」,玉帝是三界之主,但是關於具體是哪三界,很多夥伴還不是很熟悉,甚至還有的夥伴將神話傳說聯繫起來,說《西遊記》中有六界。玉帝只是三界之主,另外三界並不歸玉帝管轄。
  • 文殊菩薩,妙吉祥,美妙、莊嚴的大菩薩
    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非常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文殊菩薩保佑,萬事吉祥如意。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載:文殊菩薩為印度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身紫金色。
  • 佛教:愛染明王,乃大日如來與金剛薩埵的金剛化身,救度六道眾生
    此即說明愛染明王雖是一切眾生的本有自生障,卻也是不折不扣的金剛薩埵,即是五佛法王子、普賢菩薩、密教始祖、第六金剛持、金剛手菩薩,「金剛薩埵」就是「明白空性的有情菩薩」,「煩惱即菩提」佛法之勝義諦不言可喻,愛染明王法是在染愛情慾的基礎上去修習淨菩提心,希望眾生能由愛欲中覺悟,而最後開悟成道。愛染明王住於大愛欲大貪染三昧,是煩惱即菩提「愛欲貪染即淨菩提心」的象徵。
  • 佛教六種無為法,是通向涅槃的出世法
    五蘊中的色蘊攝十一個色法,受、想二蘊攝五十一個心所法,行蘊攝二十四個不相應法,識蘊攝八個心王法,加起來,總共九十四個法,都是「有為法」。所謂有為者,乃眾生生死之法,是妄識所寄,有造作故,也就是世間法。百法中另外六種是無為法,即: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受想滅無為、真如無為六種法。
  • 《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的功德利益
    大乘正道具足七大義,在《大乘莊嚴經論》上說:「緣行智勤巧,果事皆具足。」從所緣大、修行大、智慧大、精進大、善巧大、果大、事業大七個方面顯示大乘道的殊勝。大乘道是普賢、文殊、觀音、彌勒等大菩薩所乘之乘。大乘是能生自他一切利樂的源泉,大乘是能除一切衰損的良藥,大乘是一切有智慧者所行的大道,凡是見、聞、憶、觸均能增長利益一切眾生。由行利他兼得自利,具足廣大善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