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表示,火星正在撕碎其兩顆衛星,這種破壞性的力量正導致一條土星式光環環繞著這顆紅色星球。
衛星數據顯示,來自火星的兩顆衛星——弗伯斯(Phobos)和迪摩斯(Deimos)的塵埃已在上空環繞著火星。
在未來幾百萬年中,弗伯斯和迪摩斯可能被火星完全摧毀。
圖註:來自「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號探測船(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簡稱MAVEN)」的數據表明,弗伯斯((Phobos,如圖)正被其母行星摧毀。在未來幾百萬年中,弗伯斯以及迪摩斯(Deimos)可能被它們的母行星完全摧毀
這些數據來自於2013年到達火星的「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號探測船(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簡稱 MAVEN)」,美國宇航局於2013年11 月發射了該飛船。
《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雜誌發表的文章稱,印度艾哈邁達巴德物理研究實驗室的雅耶斯·帕芭裡(Jayesh Pabari)及其同事認為,雖然火星上空的大部分塵埃雲是行星際塵埃,但約有0.6%來自弗伯斯和迪摩斯這兩顆衛星。
該研究團隊觀察到,環繞火星的塵埃顆粒,分布於這顆紅色行星上空約150公裡至1000公裡之間。
帕芭裡的團隊研究了MAVEN飛船的塵埃測量數據,並分析有多少流星體擊中了火星及其衛星。
流星體撞擊產生的較小顆粒,通常會被太陽風吹走。
然而,來自衛星環狀結構的塵埃能夠到達火星上層的大氣中,這表明環繞火星的塵埃顆粒中有一些來自弗伯斯和迪摩斯。
圖註:火星最大的行星——弗伯斯表面上的凹槽(如圖所示)表明,它正在被其母行星摧毀。這些凹槽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被發現,但新的分析顯示,這些溝槽與被施加重力的區域相匹配
圖註:弗伯斯(如圖所示)由不穩定的材料組成,這使得它的解體幾乎不可避免。與我們的月球不同,火星的這顆主要衛星正越來越接近它的母星,最終不可避免地將被拽下來
帕芭裡博士寫道:「除了星際塵埃顆粒,來自衛星環狀結構的較大塵埃顆粒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到達火星。
《新科學家》的文章寫道:「即使在接下來的兩千到七千萬年內,火星的重力將弗伯斯(如上圖所示)向內拖拉並開始將其撕開,因流星體撞擊導致的塵埃脫落會繼續下去。這意味著當弗伯斯終於崩潰時,弗伯斯剩下的部分將會很少。」
與我們的月球不同,火星的這顆主要衛星正越來越接近它的母星,最終不可避免地將被拽下來。
這一引力潮正在弗伯斯的表面撕開一條溝槽,可以測量到該溝槽寬為100米至200米,深為10米至30米。
弗伯斯由不穩定的材料組成,這使得它的解體幾乎不可避免。
這個過程與人們所認為的土星環的形成過程類似。
圖註:土星環(如上圖所示)由不同大小的顆粒組成。上圖中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顆粒尺寸,其中綠色的尺寸最小。研究人員發現整個土星環內冰和巖石的分布是塵埃顆粒碰撞和分離的結果
2015年,數學家分析了整個土星環內冰和巖石顆粒的確切分布,並稱它們具有「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災難性碰撞」的特點。
科學家認為,較大顆粒相互間似乎以較低的速度碰撞,並且反過來引發更小顆粒以更快的速度碰撞。
這導致這些顆粒周而復始地聚集和碎裂,直到達到穩定狀態。
當時,研究人員表示,這也可以解釋圍繞其它行星的光環的形成,如天王星、木星和海王星等,以及遙遠的小行星「喀戎(Chiron)」和「女凱龍星」(Chariklo)。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彭麗慧_NT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