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檔唯一一部奇幻電影,竟然是一部改編自遊戲的電影,《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
《古劍奇譚》都知道2014年的電視劇,但玩過遊戲的朋友,個人覺得並不是很多,小弟其實是玩過遊戲的,所以看本片有著一定的代入感。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該片是有著遊戲小說為藍本的,但直接世界觀和角色職業,都是來自於《古劍奇譚二:永夜初晗凝碧天》,對於遊戲迷來說,在遊戲的世界觀架構上融入小說更為完善嚴謹的劇情,帶來了另一種精彩的體驗。
雖然沒有玩過遊戲的觀眾,可能一上來不知道《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的世界觀和職業劃分等,但美術和特效營造的背景是開場20分鐘的亮點,幫助觀眾進入故事。而隨後王力宏、宋茜、高以翔三人組建立起來之後的任務限定,乃是標準的奪寶冒險故事,也讓幾位的角色特點完全清晰。加之中段後半部分吳千語加入,其中遭遇波折,又在各自經歷事件之後重新團結,乃至最後大戰,以王力宏這個小兵扛大旗的角色為核心,三人接力殺掉大boss,又代表了團隊的重新建立和角色的成長。
本片的編劇譚廣源(《打擂臺》),嚴格鮮明的為本片設置了龍頭、豬肚、鳳尾的故事構架。
在此基礎上,《古劍奇譚》的人設,不妨能看出其中的端倪,比如王力宏飾演的偃甲師樂無異,就是術士英雄,帶召喚獸的那種。宋茜飾演的聞人羽,好比刺客,敏捷型英雄,高以翔飾演的夏夷則,冰霜元素系,是遠程輸出型英雄,而吳千語飾演的阿阮,會造魔法盾,防禦系英雄,奶人用的。外加一位四川口音的熊貓族作為支持,就是一套組隊的路人局,相信如今「王者農藥」的粉絲們對此會很受用。而從電影人設的角度,這四位,又分別對應了福將(王力宏)、帥將(高以翔)、智將(宋茜)和莽福將(吳千語)的存在。也是標準的組隊故事的模板。
就是由於電影的故事太像RPG遊戲了,這樣的世界觀如此的種族設定,如果加上一個任務限定的故事,標準的奇幻RPG,絕對是RPG遊戲粉絲的菜。
說道奇幻和英雄職業,不得不提到這個中國原創奇幻世界的浩瀚與博大。因為它的世界雖然奇幻,但一切故事的發生、種族之間的關聯與矛盾、同種或不同種族之間的感情脈絡都應該是建立在一個具有物理感和邏輯感的,具有真實存在可能行的世界的基礎上的。這部《古劍奇譚》就像九州醫院,乃是浩瀚世界觀的其中一個支點故事,並且能夠通過這個故事,來進一步了解這個原創的世界觀背景,只有建立這樣的完整的世界觀和背景脈絡,故事和人物才會更加具有底蘊。
比如偃甲術,這是電影中最大的亮點。古代版的「人工智慧」,濃濃的蒸汽朋克風格。這處設定絕非趕時髦,而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傳說和東方神話的底蘊,
我們都知道現在人類製造機器人,但在神話中,機器人早就有了。替代人類的自動化工藝,最早出現在神話故事中,在我國神話中,有個叫「偃師」的大概是世界上第一個造「機器人」的。傳說他曾獻給周穆王一個會歌舞的偶人,還會給妃子們拋媚眼(這個可以有!),氣得周穆王差點把這位給宰了——將偶人折開,發現它只是由皮革、木頭、組成的死物。
古代神話中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只是空想,在現實中想製造出自動人形器物就沒那麼簡單了。古代科學家們基於對自然生命的崇拜,退一步選擇製造動物型。比如傳說魯班曾經就研製出一隻木鳥,能乘風力飛上高空,三天不降落;也不要忘記諸葛武侯的木牛流馬,動力原理至今不明。人類是覬覦和搶奪這一權利的夢想代表了人對造物主身份的痴迷,而這一切,恰恰是自然圖騰的有著深刻崇拜的東方人所以特有的。
電影中的偃甲術,靈感就是來源於古代的機器人大師——偃師。而且其職業技能,是源自東方對自然崇拜的理念,就像我們的山有山神、樹有樹神那樣。這一點在外國神話故事裡是沒有,因為西方神話中,徵服自然才是他們的主題。
所以,這就是我覺得《古劍奇譚》不錯的地方,儘管骨子裡面仍然是《指環王》《龍與地下城》所創立的那一套RPG體系,但這些奇幻元素,卻是典型的東方奇幻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