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我講#情感故事#給你聽,你要乖哦~
世間很多事都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從正面角度來說是壞事的某些事,從反面或其他方面來說可能就是好事。
就像有個離婚男人吐槽自己的前妻時說的一樣:
『在很多人看來,我離婚都是壞事,尤其是我父母,覺得我離婚了太可憐,搞得好像沒有前妻在身邊,我就會活成廢物一樣。
我自己是不這麼認為的,我反而認為離婚對我來說是好事,讓我很開心,因為我終於可以擺脫前妻及其家人的算計了。
離婚之前的日子,對我來說真的很苦,整體的生活狀態一直是一種「入不敷出」的狀態,不管我多努力賺錢,總不夠花的,不光我的前妻花錢沒節制,她的娘家人還總是以各種理由「借錢」,而且從來不還。
明明他們一家人都算計我,到頭來還說我無能,說我沒本事,說我沒有別人家的老公和女婿好。我就算再好說話,他們都騎到我頭上欺負我了,讓我怎麼忍?憑什麼我就活該被欺負?
結束這樣的婚姻,我當然會開心。沒有前妻和她家人再算計我,我掙的錢刨去開銷,可以結餘好多,一年下來就存了很多錢,這種日子不要太幸福,不要太自由自在。』
這就是很多事的「兩面性」,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上午有個讀者留言說的她的婚姻中存在的婆媳矛盾,同樣具有兩面性,我們具體來聽聽她的說法。
東林老師,您好:
我總是會在網上看有關「婆媳矛盾」的文章,您寫的這方面的文章我也看過不少,整體看下來給我的感覺是:婚姻中沒有婆媳矛盾的不多,婚姻中有婆媳矛盾的佔大多數。
別人經歷過的婆媳矛盾具體是怎樣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經歷過的婆媳矛盾讓人很煎熬,下面我就來詳細聊聊。
我婆家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我老公是家裡的老小。總聽人說,兄弟姐妹多的家庭,老小往往是最得寵的。可是在我婆家,卻不是這個樣子,我從來沒感受過我老公在家裡受寵,相反,我總是感覺到婆婆很討厭他。
我在認識他之前跟別人談過戀愛,戀愛過程中都會提到自己的家人,而且通常都是說自己家人有多好。但我老公跟我在一起時很少提及他家裡的事,就算我問到了,他也只是隨口說說而已,並不會太深入地說。我不是個喜歡刨根問底的人,既然他不願意說,我也就不再問了。
後來他帶我回家見父母,包括之後的談婚論嫁,婚禮,我都能感覺到他父母和他之間的陌生,一切顯得都很刻意,很程式化。
我們和婆婆之間的矛盾,在我們結婚第一年的那個春節就開始了,簡單來說就是:婆婆明確告訴他,「兒子,別帶你媳婦回家過年,瞧她那窮酸樣,帶回家丟人!」
我老公只說了一個「好」字就把電話掛了,然後轉頭問我,「你會因為我媽說這些話而嫌棄我嗎?」
我告訴他,「是你媽嫌棄我,又不是你嫌棄我,我幹嘛要嫌棄你!你媽是什麼意思,是今年不讓我們回家過年了,還是說從今以後都不讓我們回家過年了?」
他說他也不知道,我想了想告訴他,「不管她是什麼意思,既然她對我意見那麼大,那我從今以後再也不進你家,我也不會給他們養老,你想跟他們繼續來往就來往,反正別捎上我就行。」
他接受了我的要求,從那之後到現在連續五年,我都沒回過婆家過年。他中間回去過兩次,不過每次都是只待一兩天就離開了。
最初的時候我心裡很不舒服,一想到婆婆就滿腹怨恨。但後來我慢慢想通了,覺得幹嘛非得強求好的婆媳關係呢?婆婆看不起我正好,嫌棄我窮酸正好,反正我又不會少一塊肉。相反,她不願意跟我來往,我反而落得一身輕鬆,我完全不需要去操心怎樣和婆婆相處,完全不需要操心如何給婆婆養老,對我來說是好事,您覺得呢?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世間很多事都可以換個角度去想,尤其身處困境時,可能換個角度去看待自身的處境,就會看到一片新的天地。
比如前面那個離婚男人:如果他跟他父母一樣,覺得離婚是一件要死要活的事情,一直活在離婚的陰影中,那他就會一直痛苦。但換個角度去看,離開了前妻就可以不用被算計,自己可以開啟新的生活,這就不會痛苦。
後面那個女人的觀念轉變更有意義:如果她跟很多人一樣盯著婆媳矛盾不放,總是去想「婆婆憑什麼看不起我」「我該怎樣跟婆婆對抗」甚至「離婚」,那她的日子就會很不好過。好在她沒有這樣做,而是換了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這就會活得很通透。
其他人也可以向上面兩個人學習,尤其是那些在婚姻中感到困苦或者婚姻不順的人:別老是盯著眼前的痛苦本身,可以嘗試換個角度看問題。換個角度看問題並不是逃避,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正面無法解決的問題,有時候可以不去解決,只要你打消了心中的煩惱,讓你煩惱的事也就不叫事兒了。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你有沒有「換個角度看問題」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