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南日報丨記者孫慧
這曾經是一個擲在地上都能砸出坑的品牌。
新中國第一家咖啡加工廠——太陽河咖啡廠誕生於此,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品嘗之後念念不忘,周恩來總理留下了「興隆咖啡,世界一流」的感嘆。興隆咖啡,曾是家喻戶曉的名牌,超市百貨特產店的寵兒。
然而,時至今日,隨著市場興衰更迭,曾廣受歡迎的興隆咖啡,面臨著種植面積大幅下降、產能萎縮、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品牌影響力逐漸弱化的市場瓶頸。
反觀臥榻之側,本土福山咖啡、侯臣咖啡如狂飆突進,城鄉連鎖店、高速公路連鎖店如雨後春筍;洋品牌星巴克等,也迅速完成了擴張蠶食。
「再不覺醒看看這個世界的變化,我們就真的要倒下去了!」面對土洋多品牌夾擊,興隆人一時無比落寞。
毫不誇張地說,興隆咖啡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到了生死攸關的邊緣。
1959年11月,劉少奇主席在興隆農場咖啡園視察高產咖啡種植情況。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翻拍
1960年,周恩來同志在海南興隆華僑農場視察咖啡種植情況。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翻拍
1958年1月,朱德同志在海南視察興隆華僑農場視察咖啡園。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翻拍
1961年冬,鄧小平在海南視察期間,在興隆農場採摘咖啡豆。(資料圖)
種植效益大幅下降,昨日輝煌難續
一個品牌的興衰史,也是一個地區的興衰史。
興隆華僑農場,是全國最大的華僑農場,曾先後安置過21個國家和地區的歸難僑民1萬多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興隆曾是海南熱帶觀光旅遊的核心區域,以其獨特的歸僑風情、溫泉度假和興隆咖啡聞名海內外。
到興隆看特色表演,賞熱帶植物,品興隆咖啡,曾是延續多年的海南東線旅遊保留項目。興隆咖啡作為國內第一款國產原料咖啡,曾是海南地方品牌的旗幟產品。如今,在興隆農場,還有一塊為紀念周恩來總理視察興隆咖啡園而立的石碑。
55年過去了,石碑依然豎立,故事還在流傳,可當年的咖啡園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橡膠林。
「種咖啡不掙錢,農場的咖啡種植面積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一直在減少,這幾年政府號召擴大種植面積,但經濟效益不起來,大家種植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興隆農場老職工杜燕生說。
在興隆長大的丘曉峰迴憶起當年的景象依然感嘆:「那時的華僑農場,家家戶戶都種咖啡樹。到收穫季節,全家人都齊上陣去採咖啡豆,學生都要放假回家幫忙採摘。」
衰退的不僅是種植戶的熱情,還有整個本土產業鏈經濟效益也在萎縮。太陽河咖啡廠,是中國第一家咖啡加工廠,在九十年代最巔峰時期咖啡種植面積有上千畝,產量能達到約千噸。而如今,太陽河自有咖啡園僅有30畝,加上合作種植戶的100畝,每年加工原料量也不超過100噸,產值僅在四五百萬元間。
「現在的興隆咖啡產品雖然多了,市場擴張的份額也在增加,但是我們的經濟效益卻比以前下降。」太陽河加工廠副廠長黃海文說,興隆咖啡的市場需求在增大,但受本地私人作坊和加工企業等外來品牌的衝擊,太陽河在興隆咖啡市場的佔有比例和品牌影響力都在急劇下降。
圖為在商場購買興隆咖啡的遊客。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攝
圖為一處萬寧興隆咖啡種植示範點。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攝
產品良莠不齊,品牌影響力弱化
在人來車往的興隆小鎮,老咖街是這座小鎮最熱鬧的街道,這條百來米長的街道上,有著十幾家興隆咖啡館。每天清晨,小鎮上的居民都愛來咖啡館,喝杯濃鬱的興隆咖啡,吃塊印尼糕點,悠閒的一天就從這杯濃鬱的咖啡開始。
「瓦西裡」,是老咖街上最熱鬧的咖啡店,儘管每天客流如潮,可老闆吳春光卻還是緊皺眉頭。「不要看我這咖啡館每天客流量不少,可實際上經營的壓力是在增大。」
為什麼客人不少,經營壓力反而加大?吳春光給記者看了自家店裡的菜單:原來,這裡一杯興隆咖啡價格才5元至6元,相較海南福山咖啡、侯臣咖啡等本土品牌,價格差兩三倍。
「這是行業內部競爭導致的。我們的咖啡口感質量上都不比其他品牌差,但面對的市場小、品牌力弱,只能從價格上找活路。」吳春光說。
價格的差異,反饋出了興隆咖啡與本土其他品牌在市場影響力上的差異。吳春光說,由於原料供應量和烘焙手藝的限制,在海南,除了興隆小鎮,在其他市縣的咖啡館很難尋覓得到興隆咖啡的身影,即使能喝到興隆咖啡,也難保證是正宗的興隆咖啡。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起,由於人工、種植成本的提高,咖啡種植經濟效益急劇下滑,加上品牌發展理念停滯不前,一直靠本土觀光遊消費模式的興隆咖啡,沉浸在本地市場的滿足裡,錯失了走出去的機會,國內咖啡市場迅速被雀巢、藍山、星巴克等外來品牌搶佔。
興隆人不僅錯失拓展國內市場的機會,海南本土市場的份額也被其他品牌搶得了先機,在海口、三亞等城市,興隆咖啡的咖啡館已經難覓蹤影。
而在海南很多大型的超市裡,我們經常能看到各種興隆咖啡的品牌:興隆山地咖啡、興隆地道咖啡、興隆炭燒咖啡、興隆純咖啡……再仔細看產品介紹,產地卻是海口、瓊海、文昌等地。
「嚴格來講,這些產品都是假冒的興隆產品,如果政府不加以制止,遲早會毀掉興隆咖啡的牌子。」 興隆咖啡產業協會會長丘曉峰介紹說,由於產量有限,市場是很多打著興隆咖啡品牌的產品都是用雲南、越南等地的外來咖啡豆作為原料,這樣的產品從口感、質量都不如正宗興隆咖啡,卻連累了興隆咖啡的名聲。
產銷需求脫節,產業發展乏力
既然興隆咖啡假冒產品層出不窮,搶佔市場份額又降低產品口碑,當地政府和相關企業為何不打假?
說起這樣的事情,丘曉峰一肚子苦衷。他告訴記者,興隆農場的興隆咖啡雖然名聲遠揚,可迄今沒有獲得興隆咖啡的商標註冊,萬寧市政府以興隆咖啡申請下來的地理標誌,因尚未制定完整的行業標準,也沒有對興隆咖啡產業起到保護作用。
時至今日,仍有大量企業打著「興隆咖啡」名號賺錢,而興隆原產地的種植戶和生產企業,卻由於咖啡利潤日益微薄而感到舉步維艱。他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大打假力度,保護真正的興隆咖啡。
「你要打假,可以證明人家怎麼是假的,可現在我們連什麼是真的都沒說清楚,打完假以後怎麼辦呢?」萬寧市政府工業與科技信息產業局主任科員丁瑞蓉說,萬寧市委、市政府當初申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就是為了保護「興隆咖啡」這個金字招牌。但目前情況,一旦向市場打假,由於正宗的興隆咖啡原料供應不上,整個海南興隆咖啡品牌的產業鏈都會崩潰,反而正宗的興隆咖啡也會受到衝擊,地理標誌的保護也失去了意義。
「最穩妥的辦法,是先夯實本地產業基礎,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從種植、加工、包裝銷售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提高產業利潤,才能使得興隆咖啡市場破冰。」
產銷需求脫節,是目前興隆咖啡品牌發展的最大瓶頸。據萬寧市政府所介紹,在上世紀80年代末,興隆咖啡發展鼎盛時期達到1萬多畝。因經濟效益逐年下降,種植面積逐漸減少,到2009年已不足500畝。
近年來在政府的扶持下,興隆咖啡的種植面積有所回升,目前增加到5000畝。但由於咖啡樹至少要3年以上才能掛果,目前實際掛果面積不足2000畝。
咖啡豆原料的短缺也使得當地企業不敢向前大跨步。為保住正宗品牌,大部分企業還是採取本地銷售與島內設立專櫃營銷等方式,難以對抗來勢兇猛的其他品牌競爭壓迫。
「我們也曾經設立過直營咖啡驛站,但經營不是很理想,最終還是撤掉驛站,守住原有的特產產品傳統銷售模式。」興隆怡然咖啡加工廠生產經理吳年森介紹。
據不完全了解,目前興隆原產地企業,除了太陽河咖啡在海口和和萬寧等地區設有4家異地直營店外,其餘全部駐守本地。整個興隆原產地約有百來家品牌企業,但衝出興隆向外拓展市場的寥寥無幾。
市場壓力重重,亟待握拳發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駐守本地市場的興隆咖啡,眼睜睜地看著本是同時起步的福山咖啡迅猛成長,品牌影響力迅速覆蓋全島乃至全國,以咖啡產業帶動了一座風情小鎮的發展,甚至被人民大會堂定為國宴飲品。
「福山咖啡的發展情況與我們有異同,但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興隆有機咖啡園負責人曾威懋自3年前從父親曾祥崢手中接管咖啡園後,自費到福山咖啡、侯臣咖啡等本土品牌莊園學習。
在曾威懋的有機咖啡莊園門口,樹立著一塊農業部熱作物標準化生產示範園。標準化,是曾威懋向福山咖啡品牌學來的經驗之一,他的莊園裡,從種植管理、咖啡豆烘焙、咖啡烹製都要有一套嚴格的流程標準。「咖啡是高品質飲用品,必須要保證口感的穩定,這就需要整個生產流程都有嚴格、詳細的生產標準。」
在穩定產品質量的同時,怡然咖啡也在市場上也找準定位,專攻速溶咖啡特產市場。吳年森告訴記者,今年怡然咖啡將繼續對產品的包裝、口味進行研發,以產品質量贏取市場。而同樣專攻特產產品的太陽河,近期也引進了新的生產設備,正在研發新的速溶產品。
儘管整個行業內企業開始覺醒,各自想盡辦法「自救」,但畢竟受制於資金、人才、政策等禁錮,整個興隆咖啡產業發展很乏力。「要研發多種口味,我們連個咖啡師都沒有;要擴大影響,品牌營銷的計劃誰來制定?誰來提供資金,誰來提供宣傳平臺?」曾威懋發出了如此的感慨。
「整個行業還是散沙式發展,大家各做各的,力不往一塊使。」吳春光說,相比較福山咖啡等品牌,興隆咖啡產業的各個環節都是脫節的,大家各自為利,甚至惡性競爭,自然難以抵抗其他品牌的市場壓迫。
2014年底,興隆咖啡產業協會成立,30多家興隆本地企業加入協會,亟待由協會提供合作平臺,政府政策扶持引導龍頭企業,讓興隆咖啡產業各個環節企業「握拳」發力。
協會會長丘曉峰介紹,咖啡產業和資源的整合已經是大勢所趨,未來協會將從興隆咖啡的種植、加工、銷售制定一系列的規範標準,同時通過人才培訓、引進賽事等擴大興隆咖啡影響力,整體提升興隆咖啡的品牌競爭力。
研究興隆咖啡品牌多年的萬寧市商務局品牌審批辦主任林且夫認為,興隆咖啡如能啟動地理標誌使用,將可引導整個行業趨向規範化發展。一是政府要摸清興隆咖啡品牌的「家底」,制定興隆咖啡地理標誌有償使用政策,以政府壟斷品牌使用權來促使市場規範化發展;二是啟動地理標誌保護工作,聯合多個職能部門制定興隆咖啡行業管理條例,從興隆咖啡的種植、加工、包裝、銷售都要制定行業標準,企業產品按質量分等級標誌,規範整個行業發展;三是扶持龍頭企業帶動,將興隆咖啡品牌做大做強。
民族品牌的核心不僅是產品,也是對本土文化的繼承和傳播。行走興隆小鎮,記者發現「興隆咖啡聯盟」的LOGO,很醒目地出現在每一家興隆的咖啡館裡。其實,許多興隆人都有信心,一同抱團來重溫「興隆咖啡」的輝煌。當然,一切,都需要時間,需要勇氣,需要魄力,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