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賣速溶咖啡的,營收比肩華為,每天用的「國產品牌」都是它的

2021-01-08 電商報

一天淨賺1.8億,營收比肩華為

說到中國最牛的民營企業,很多人第一個想到華為。

2018年,華為實現了7311億營收,按以往的經驗(阿里和騰訊2018年全年財報還沒公布),這個營收比BAT三家的總和還要多,單獨拎出來的話,大約是恆大的2倍多、騰訊的3倍多、阿里巴巴的4倍多。

不同的是,恆大、騰訊、阿里巴巴「大當家的」都榮登過中國首富寶座,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卻排不進深圳一個區的富豪榜。

但是最近,國際食品巨頭雀巢公布了2018年財報,總營收為914億瑞士法郎。

千萬不要被914億後面我們不熟悉的瑞士法郎給欺騙了,這麼說吧,現在瑞士法郎兌換人民幣的時價為6.75,也就是說,雀巢2018年的總營收約為6185.7億元,和華為在同一個檔位!

更可怕的是,雀巢2018年的淨利潤達到678.4億人民幣,平均一天淨賺1.8億!

在2018年《財富》500強榜單中,雀巢高居第69位,是全球唯一躋身前100強的食品消費公司(中國的食品公司無一家上榜!)。

作為瑞士這個國土面積不到5萬平方公裡,總人口只有800多萬國家的一個品牌,賣速溶咖啡的雀巢,居然營收比肩華為,怎麼做到的?

雀巢只是賣咖啡的?

如果你真的認為雀巢就是一家賣咖啡的公司,你的認知需要更新了。

如果以「中國人的一天」命題作文,就會出現以下一篇流水帳:

06:30 ——被定好的鬧鐘喚醒,美好的一天從絲塔芙洗臉和歐萊雅眼霜開始。

07: 30 ——一巴掌呼醒還在賴床的兒子,盯著他喝完雀巢全脂牛奶後交給爺爺帶到幼兒園,自己匆忙衝好一杯脆谷樂倒下肚後倉皇出門上班。

08 : 00 ——送孫子到幼兒園的爺爺趕著鏟屎官進食的時間回家,一包妙多樂貓糧下肚後,貓星人精神抖擻。

08:45 ——到公司後就感覺還沒開始一天的工作已經渾身無力,還好公司準備了提神的雀巢速溶咖啡。

10:30——工作了大半天后口乾舌燥,順手剝開一粒辦公桌一角誰過年結婚派發的徐福記喜糖和寶路薄荷糖。

12 : 10 ——羅曼蒂克的午餐時間,一杯美極土豆泥和一瓶巴黎水是必點項目。

15:30——辦公室一個妹子招呼了一聲點些喝的,於是一大群吃貨們在美團上點了一大堆的美祿、雀巢絲滑摩卡、雀巢橙味C。

18:00——下班後的第一件事不是趕公交車,而是到樓下的地下商城,用瘦弱的手臂拎一打銀鷺花生牛奶回家,沒辦法,俺兒子只認這個牌子。

19:00——在廚房忙著一家的晚飯,每道菜都少不了太太樂雞精,當然有段時間用的是豪吉雞精。

19:45——因為老二吃掉了老大的那根五羊冰淇淋,兩人在客廳吵起來了,將爺爺剛取出的雀巢冰淇淋扔到地板上。

20:30——剛生完寶寶才7個月的同事打電話過來詢問這個階段寶寶該吃什麼,眼睛都沒眨一下就向她推薦了嘉寶營養米粉。

21:15——上天貓、京東、寶寶樹等各個平臺比價,幫老爸買幾盒雀巢怡養中老年奶粉。

22:00——哄著兩個小祖宗睡著衝一杯惠氏中老年人年奶,上床睡覺。

第二天是陽光燦爛的周末,和幾個朋友約好在星巴克見面。

這樣粗略地算了一下,上面提到的雀巢品牌最少在我們一天24小時中闖入過20多次,平均每一個小時我們就用到一次雀巢產品!

這也難怪,人家可是擁有153年歷史,積累了2000多個品牌,業務遍及全球191個國家的食品帝國!

雀巢帝國養成記

上面說過,由於國土和本國消費市場的限制,雀巢做大自己的路徑必然是面向全球市場。

總體而言,雀巢的發展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成名和發家(1867-1922)。

1867年,瑞士藥劑師亨利·內斯特爾(Henri Nestle)發明了一種將果糖和營養劑加入奶粉中的育兒用乳製品,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創立了雀巢育兒奶粉公司,產品上市後廣受歡迎。

1905年,生意做大的雀巢合併了競爭對手英瑞煉乳廠,組成雀巢英瑞公司,並將公司業務擴張到海外,開始在海外國家建立工廠。

一戰期間,雀巢利用中立國企業的身份,大量向戰場輸送煉乳巧克力,以補充士兵們的營養需求,在別的企業因戰爭難以為繼時,雀巢卻得到擴張式發展,產品線涵蓋了巧克力、無糖煉乳、滅菌乳、奶粉等多種品類。

第二階段:重點突破(1929-1945)。

在完成資本的「原始累積」後,雀巢重點向咖啡、巧克力和奶粉等業務進發,並確定了打下雀巢江山的速溶咖啡等品類。

1929年,在美國的「股災」引起歐美經濟危機之際,雀巢出其不意地收購了瑞士最大的巧克力生產商Peter-Cailler-Kohler,基本壟斷本國的巧克力生產。

1938年,雀巢研發出了一種保留天然咖啡味的 「純咖啡粉末提取物」,即今天我們經常食用的速溶咖啡,在艱苦的二戰戰場,雀巢速溶咖啡成為鎮定和提神的利器,訂單量大增。

第三階段:全面發展(1947-1973)。

二戰後歐美各國經濟回暖,客觀上需要食品、飲料在形式和內容上的更新和改良。

精明的雀巢又一次看到了商機,全面進入冰淇淋、速凍食品、酸奶和飲用水等領域。

1947年,雀巢收購競爭對手阿里門塔納公司,進入烹調市場,拳頭產品是「美極」。

至此,雀巢以二次大戰為契機,完成了戰略調整,完善了產品結構,雀巢食品帝國的雛形已現。

第四階段:食品帝國(上世紀70年代年至今)。

上世紀70年代開始,雀巢通過一系列併購一步步組建龐大的食品帝國:

從1974年開始,雀巢開始持股國際知名化妝品牌歐萊雅並成為其第二大股東;1977年至2012年,雀巢有耐心地分步驟收購全球最大的眼科藥品與醫療器械公司愛爾康;1985年,雀巢以30億美元收購美國三花公司;同年收購全球最大的寵物食品商喜躍Friskies;1988年,雀巢耗資60億美元收購英國糖果公司Rowntree Mackintosh,將奇巧等品牌收之名下;1997年,「殺手CEO」包必達以103億美元的天價收購美國普瑞納公司,成為寵物食品領域的寡頭;2010年,雀巢以37億美元收購卡夫披薩餅業務;2012年,經過多輪談判後,雀巢以118.5億美元拿下紐西蘭的惠氏奶粉,也一舉超越美贊臣和多美滋,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奶粉企業。

而雀巢的一系列的開發和併購都是有明確的發展目標的,並且嚴格遵守了專注-多元-專注的可控發展模式,在此過程中,雀巢完成了開放式的企業文化建設,讓公司在全世界範圍內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成為全球當之無愧的食品帝國。

中國為什麼沒有雀巢?

成立於1867年的雀巢在中國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74年,香港是雀巢在中國的第一站,並於1920年在香港開設雀巢產品有限公司。

1908年,雀巢在中國的第一家銷售辦事處在上海啟動。

1990年,雀巢在中國的第一家奶品工廠在黑龍江成建立。

1993年以來,雀巢先後在中國建設了近20家工廠,基本能在中國生產所有的雀巢產品。

從1999年以來,雀巢先後收購了太太樂(1999年)、五羊(1999年)、大山(2010年)、豪吉雞精、徐福記(2011年)、銀鷺(2011年)等我們引為傲的「中國品牌」。

這也是雀巢的聰明之處,它在中國併購一家品牌後,並不要求將雀巢兩字強加給原來的品牌,所以雀巢在中國收購了這麼多知名品牌,很多人到現在還渾然不知。

如今,經過多年的開拓和發展,中國已成為雀巢在全球業務中除美國外最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場市場還在以極快的速度增長。

2016年,在前期推出冰爽茶、原葉茶不敵康師傅、統一等企業的情況下,雀巢再接再勵,在雲南普洱啟動咖啡中心,劍指中國傳統茶飲料。

而面對這樣一個可怕食品帝國,管理粗放、品質一般的中國網際網路咖啡還在燒錢玩概念,更有一大批國內快消品巨頭更是因為定位不清、布局不明或競爭力下降等原因死走逃亡。

中國為什麼沒有雀巢?這是值得很多中國企業捫心自問的深刻話題。

作者:電商君

相關焦點

  • 三頓半這杯速溶咖啡憑什麼?
    面對這篇紅海市場,先不說星巴克、瑞幸、連咖啡,就連快餐陣營的麥當勞、肯德基,便利店陣營的 7-11、全家,甚至是賣雪糕的鐘薛高,賣汽油的中石化都紛紛加入咖啡賽道。△ 中石化旗下的易捷咖啡,以汽油號命名(圖源:網絡)在他們的帶動下,現磨咖啡成為主流趨勢,以雀巢、麥斯威爾為代表的速溶咖啡,漸漸被嫌棄,大家似乎都忘記了那個,「喝上一杯速溶咖啡就沾沾自喜」的年代。隨著第三次咖啡浪潮的到來,要是現在誰還敢說做速溶咖啡,大概率會被問說「瘋了嗎」?但「三頓半」打破了這種平靜。
  • 不輸星巴克,速溶咖啡迎來「新領頭人」,單月最高銷量破千萬杯!
    尤其是下面這幾種速溶咖啡,藉助速溶咖啡的新風口,成功成為速溶咖啡的領路人,有的最高單月銷量都破千萬杯,而且好評無數,今天分享給喜歡喝咖啡的小夥伴!單月破千萬杯的藍山咖啡藍山風味的咖啡應該算是速溶咖啡界的入門級咖啡,也是深受各路新手的最愛,而且它的銷量也是最高的,就像這款藍山咖啡,單月銷量1000萬杯,累計銷售了1億多杯以上。
  • 又一國產飲料大黑馬崛起,超越可樂王老吉,一年賣出100億瓶
    國內的消費者每天面臨著上百種飲料的選擇,同時市場上每年上新產品也多達100多種。而在背後主要的巨頭也就那幾家,包括有可口可樂、農夫山泉、娃哈哈、康師傅等。說到康師傅這個品牌,大部分人第一反應肯定是方便麵。這並不奇怪,今年上半年,其銷量市佔率達42.9%,銷售額市佔率更是高達46.6%。
  • 國產4大手機品牌logo的寓意:華為霸氣,小米走心,OV理想遠大
    國產4大手機品牌logo的寓意:華為霸氣,小米走心,OV理想遠大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使用手機也成為了很多人的習慣。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大手機品牌逐漸崛起,比如大家熟悉的華為、小米、OPPO和vivo等等,也相信很多小夥伴用的都是這些品牌的手機。
  • 品牌弱化產能萎縮「李鬼」橫行:拿什麼拯救你興隆咖啡?
    據海南日報丨記者孫慧這曾經是一個擲在地上都能砸出坑的品牌。新中國第一家咖啡加工廠——太陽河咖啡廠誕生於此,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品嘗之後念念不忘,周恩來總理留下了「興隆咖啡,世界一流」的感嘆。興隆咖啡,曾是家喻戶曉的名牌,超市百貨特產店的寵兒。
  • 雲南咖啡憑啥怒懟阿里?我的10年咖啡消費清單說明啥?全球30種知名...
    恰逢阿里集團多事之秋,先是螞蟻金服暫緩上市,後是阿里集團涉嫌壟斷被約談,這個檔口,雲南咖啡協會槓上阿里,是蹭流量還是硬實力怒懟?作為10年忠實消費者的我,用我的消費清單現身說法,為您揭秘雲南咖啡那些事。盤點全球最好喝的咖啡,給大家一個參考。
  • 中國已然崛起,國產汽車必須要像華為一樣奮發圖強
    國家保護國產汽車行業這麼多年,不少國產汽車品牌還在走山寨抄襲、粗製濫造的老路。合資品牌爆出來這麼多偷工減料的品質問題,售價依然分毫不讓、高高在上,銷量卻一如既往吊打著國產車。可以說合資品牌根本沒把國產車放在眼裡,在中國土地上合資品牌不管怎麼做,銷量、利潤、品牌影響力上都死死壓著國產車,但國產車真的甘心被外國汽車品牌死死按在地上摩擦而毫無反擊之力嗎?
  • 到底每天最多可以喝幾杯咖啡?
    到底每天最多可以喝幾杯咖啡?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濃縮咖啡(Espresso) 不耐受(intolerance)啟蒙運動(the Enlightenment
  • 研究:每天喝三杯咖啡有益健康
    每天喝咖啡的咖啡控們,每每端起杯子是否會擔心影響健康而惴惴不安?最新研究表明,適量飲用咖啡不僅無害,而且有益健康。小夥伴們趕快愉快地端起咖啡杯吧!根據《英國醫學雜誌》早先開展的一項大範圍研究,適量飲用咖啡是安全的,每天喝三到四杯咖啡還對身體有益。
  • 又一國產飲料黑馬崛起:每天能賣出2700萬瓶,超越可樂、王老吉!
    文:万俟這些年,中國飲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不再一家獨大,碳酸飲料市場甚至出現了下滑,不好賣了,市場上反而出現了很多細分品類,國內消費者每天面臨數百種飲料選擇,每年市場上有100多種新產品。而其背後的巨頭主要就是可口可樂、農夫山泉、娃哈哈、康師傅等。
  • 華為手機業務已長大成人,通信設備業務受挫難阻華為勇攀高峰
    華為手機業務已長大成人 2017年華為公布業績顯示,負責手機的消費者BG的營收超過2800億,與通信業務的營收相當,手機業務與通信設備業務成為華為的兩大支柱 從2014年起,華為手機就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到今年其發展又開始了提速。據IDC的數據顯示,華為手機今年前三季度的全球出貨量分別同比增長13.8%、40.9%、32.99%,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預計今年的出貨量可望超過2億部。 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華為今年二季度、三季度已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品牌。
  • 咖啡和茶改頭換面更好玩也更好喝了
    相比咖啡液,抹茶濃縮液更有品牌辨識度,小小一顆可以做抹茶拿鐵、氣泡抹茶乃至於更多甜品,對於離不開奶茶的人來說,用它來代替午後甜品,會更加健康。謎罐咖啡液,顧名思義,就是一罐子的咖啡液,因為是40倍的高度濃縮,一罐就等於12杯。製作也很簡單,往杯子裡「嗞」地噴幾下,再加入熱水等稀釋就可以了。手掌大小的一罐只有60克,隨身攜帶很方便。
  • WEY品牌和華為牽手,姚安娜選擇WEY摩卡破格出道
    華為千金姚安娜昨天才官宣出道娛樂圈,今天WEY摩卡和姚安娜合作拍攝的出道大片就火爆全網,左手是「大大」點讚過的星巴克,右手是出道即登頂熱搜的華為千金,這些信息都表明WEY品牌布局和營銷節奏把控的異常精準,這一舉動也得到各路媒體的點讚。
  • 華為餘承東果然沒騙人,蘋果高通都躲不過
    」,也讓國人對國產半導體產業痛心疾首,要知道,隨著這幾年國產科技進入高速的發展期,每年外購的半導體總額超過了3000億美元,其中大量資金都流入了美國企業的口袋,如今華為等國產科技企業面臨打壓,為了實現自給自足,上層不僅提出了五年發展目標,而且成立晶片大學,將集成電路設置為一級學科,從而大力發展國產晶片產業。
  • 華為堅持用拼音,而不是另起個英文名字,原來是因為任正非自信
    一個公司在創立之初最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起名字了。一個好名字能讓人記住,迅速打開品牌。而一個差點意思的名字,不但不能讓人記住,甚至還有損公司形象。創始人在為公司起名字的原因也五花八門。近幾年來中國的手機行業發展迅速。在從前國內的手機市場上售賣的都是外國品牌。
  • 華為備受爭議的5G手機,3800mAh+60Hz+天璣720賣2699,貴嗎?
    在今年的華為手機中,有很多比較受爭議的機型,其中大多數都是存在於中端機型中。最主要的爭議就是,採用了中端聯發科處理器的華為手機賣價比同檔位友商機型貴了很多。因為華為這個品牌目前已經是國際一線了,所以賣價貴自然是有道理的,畢竟大家都知道,華為除了有麒麟晶片的優勢之外,還有系統方面的優勢,因此即使是沒了麒麟晶片,在系統的流暢度方面也更讓人喜歡。
  •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華為任正非
    1987年,43歲的退役解放軍團級幹部任正非,與幾個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湊來的2萬元人民幣創立了華為公司。當時,除了任正非,可能誰都沒有想到,這家誕生在一間破舊廠房裡的小公司,即將改寫中國乃至世界通信製造業的歷史。創立初期,華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換機獲得了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