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家實體店,想要提升利潤就得提高客戶進店率,但在大街上的客流量就那麼大,而競爭對手卻在不斷增加,你不光需要跟其他實體店競爭,還要跟擺地攤的老闆搶客戶。
問題來了,蛋糕就那麼大,瓜分蛋糕的人越來越多,你要怎麼做才能瓜分到更多蛋糕呢?
假如你沒辦法分到更多的蛋糕,你很可能就始終處於一個吃不飽餓不死的狀態。
也就是說,假如你沒有辦法提高客戶進店率,爭取到更多客戶,每天起早貪黑基本上也就只能賺點辛苦錢。
想要提升利潤,就得把別人的客戶變成自己的客戶,怎麼把別人的客戶變成自己的客戶呢?
答案就是:通過為別人創造價值的策略整合別人。
一、行業裡的惡性競爭
不管在實體行業裡還是在網際網路行業中,都存在不少惡性競爭,其中打價格戰就是最惡劣的競爭手段之一,通過壓縮自己的利潤來獲取客戶,砸掉同行的飯碗,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同行之間「多敗俱傷」,真正獲利的只有客戶。
特別是在實體行業裡,門店每年的房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種低級競爭手段的泛濫,導致很多實體店的利潤越做越稀薄,最後徹底被拖垮掉。
我之前有一個在縣城裡開便利店的朋友,因為剛入行,自身也不太擅長門店運營,最後也是被行業裡的惡性競爭拖垮的。
打價格戰是在坑同行,也是在坑自己,強買強賣是在坑客戶,同時也照樣是在坑自己,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本質上,這就是經營能力和經營素質的問題。
因為缺乏經營能力,所以只能運用下策,陷入在惡性競爭的泥潭裡。因為缺乏經營素質,所以在服務上做得不好,最後也就賺不到什麼錢。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看看一家火鍋店是怎麼做的。
二、運用跨界合作策略
在我們省城的一條步行街附近有一家火鍋店,客戶進店率不太穩定,每個月的淨利潤在1萬到2萬之間。火鍋店的老闆為了提高客戶進店率,通過跨界合作的模式,運用了「1+1大於2」的策略,成功的把別人的客戶變成了自己的客戶。
在火鍋店的對面有一家奶茶店,平時生意也不太好,這個火鍋店的老闆就去跟奶茶店的老闆合作:
第一、為別人創造價值
火鍋店的老闆跟奶茶店的老闆商量,表明自己能提供一套雙贏的方案,能夠增加火鍋店的客戶量,同時也能幫助奶茶店增加客戶量。能夠增加奶茶店的客戶量?奶茶店的老闆當然不會拒絕
第二、提供雙贏的方案
1.客戶只要在奶茶店買2杯奶茶,客戶憑藉老闆籤字的支付小票到對面的火鍋店吃火鍋,鍋底免費。
2.凡是在火鍋店消費滿180塊的客戶,憑藉火鍋店老闆籤字的支付小票到奶茶店就能免費領取一杯奶茶。奶茶每杯賣13塊,火鍋店的老闆給奶茶店的老闆補貼9塊。
我們到火鍋店吃火鍋,鍋底都是收費的,一個火鍋鍋底的價格從幾塊到幾十塊不等,免費贈送就等於幫客戶省下了幾塊到幾十塊的錢,這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首先,奶茶店的主要客戶群體是以年輕人為主,而且多為女性為主,絕大多數女性都有省錢心理和習慣。就以淘寶和拼多多為例,每年的雙11、雙12,這些人造購物節的出現,本質上也是瞄準了主要客戶群體,以及牢牢的抓住了客戶的消費心理的結果。
在買奶茶的群體當中,多半又是兩人或多人結伴而行的,買2杯奶茶對於大多數客戶來說都沒任何問題。
買2杯奶茶,對於客戶來說得到了一個免費的火鍋鍋底,也就等於省到了錢。對於奶茶店的老闆來說,奶茶的銷量就能實現增長。對於火鍋店的老闆來講,他就把奶茶店的一部分客戶變成了自己的客戶。
反過來,在對面的火鍋店吃火鍋的客戶,只要消費滿180塊就能到奶茶店免費領取一杯奶茶,又給奶茶店帶去了客戶,雙方的客戶資源共享,實現雙贏,一個良性循環就形成了。
接下來,火鍋店的老闆又用同樣的方案去整合周邊其他門店的老闆。比如洗車店、百貨店、水果店,最終實現多方整合,把別人的客戶聚攏到自己的店裡。
但前提是,整合的對象本身生意也很一般,假如別人平時的生意很火爆,基本上就不太可能跟你合作。而生意一般的那些門店,雖然所做的具體行業可能不同,但目標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提高客戶進店率,提升利潤。
不管你做的是什麼行業,基於這個共同目標,就能去做整合,把周邊生意一般的門店轉化成自己的獲客渠道,把別人的客戶變成自己的客戶。
在共贏的前提下,同時跨界合作策略達到1+1大於2的效果,最終實現收入增長。
你有什麼收穫和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讓更多牛人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