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日本民族特色的不是武士刀,而是鎧甲!

2021-01-17 短片姬

日本是以取他人之長為己用而成慣性的國家,比如說日本武士刀的外形就來源於中國唐橫刀,盔甲工藝也是如此,摹仿與守舊成了日本的特色,但他們的盔甲也是非常獨特的,只不過很多人把注意力停留在了武士刀上,很少有人留意盔甲罷了。

日本盔甲在守舊派能接納的前提下,不斷的參考他國盔甲工藝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比較好的盔甲製造時期有騰原時期、鎌倉時期、足利時期、德川時期。在1615年以後,當德川軍事獨裁統治結束了戰鬥,武士家庭仍舊靠著祖先的英勇程度和聲望給自己帶來收入,所以盔甲成為一個武士家庭的標誌,才能完整的保留至今。

日式盔甲輕而用繩結,肩甲大,衷甲系以小片連成,護頸部分很短,顏色光亮,用絲和繩系織聯成,原材料也大多是些竹條、皮革、麻繩、(很少用到金屬)頭盔裝飾華麗,是上層武士才能使用的奢侈品。

在日本的甲冑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甲冑類型要算大鎧,腹卷,胴丸,當世具足,這幾種盔甲也是日本的甲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套完整的大鎧重量超過60斤重,穿上之後還要靈活的進行戰鬥,足以考驗一個人的單兵作戰能力和軍事素養。腹卷:是最早出現在鎌倉時代後期的步兵輕型鎧甲,因為其結構簡單,裝飾性略差。只能是一些低級士兵所使用,當世具足就更複雜了,一個人沒有旁人幫忙的話根本穿不上。

據說湯姆·克魯斯所主演的《最後的武士》道具組為了還原日本盔甲的真實性,採用了和歷史上記載的傳統材質,整個製造過程包含了鐵匠,裁縫和其他手藝人,經過多道工序,上百個配件組合而成,可見其製造的複雜性。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徵,日本武士刀是怎樣的
    日本武士刀,也被稱為日本刀,這種稱呼是外人對日本的傳統刀劍的統一稱呼,它的全名是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和別的刀劍一樣,它們的形制如何主要也是根據形狀和大小來區分的,比方說以長度遞減的方式分為太刀、打刀、肋差和短刀,不過目前日本人所說的刀,大多都是在指打刀這一大小比較合適的形制的刀種。
  • 日本百年前的武士照:個個目光凌厲,鎧甲充滿了唐風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百年前的日本武士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照片拍攝於19世紀末,一名身穿鎧甲的武士,手拿一把摺扇,摺扇上繪製著一個太陽。
  • 日本武士刀的起源——唐橫刀
    說起小日本,大部分人首先反應的是可恨的情緒,確實,日本侵華戰爭對中國的殘害永世無法忘記。日本人雖然可恨,但是其研究能力還是很強的,不管是電器還是生活用品,還有日本的汽車行銷海內外。而日本的制刀的技術,也是很強。要知道,日本的武士刀的起源是唐朝時候的唐橫刀。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特色習俗?
    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日本是否有端午節呢?其實,日本最開始同我國一樣,會在農曆的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吃粽子、掛菖蒲、喝雄黃酒。
  • 美國冷鋼武士刀系列之蜻蜓詳解
    日本武士刀被奉為經典已有好幾個世紀,不僅是因為它們優雅的線條和簡潔之美,更是因為製造它們的技術和工藝。當今的武士刀大多數是封建時代日本刀的複製品。那時的日本武士刀是為身高很少超過5.5英尺(1.68米)的武士們打造的。受益於兒童期營養和醫療狀況的改善,21世紀的武士比那時的日本武士更高,更壯,也擁有更強的運動能力。因此,儘管設計精巧,但那個時代的武士刀可能已經不適合今日的武士們。為了彌補尺寸上的差異,冷鋼創造了武士刀系列。
  • 這才是真正的日本武士戰甲,看得後背發涼!
    這是在美國最古老的博物館——辛辛那提藝術博物館中展出的日本武士鎧甲和武器,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相比于帥氣的唐朝明光鎧、筆挺的歐洲板甲,日本的這種鬼面戰甲讓人覺得怪異驚悚,尤其是在博物館昏暗的光線下,更顯得面目猙獰。
  • 從《只狼》到《對馬島之魂》,日本武士文化中衣服有哪些講究
    武士盔甲與日本武將 作為一款由美國遊戲工作室製作的武士題材遊戲,《對馬島之魂》的服裝特色、戰鬥方式卻充滿了原汁原味的日式風格。處處可見的傳統武士甲冑、面具、頭飾以及武士刀等元素為我們還原了一個逼真的日本歷史世界。
  • 被稱為鎧甲屆垃圾桶,從「借鑑」中國到自主創新,日本掛甲了解下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日本鎧甲的發展,一直都是走的和東亞大陸國家完全不同的風格。當然,正所謂萬事都有意外,一直特立獨行的日本鎧甲發展,在一段時期卻也隨大流,裝備了一種有著明確東亞大陸風格的鎧甲。這便是在日本鎧甲發展史上,起到了重要承前啟後作用的——日本掛甲。
  • 日本武士老照片:手裡的真傢伙不錯,但是這身高……網友:尷尬!
    這是一組來自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武士老照片,武士的鎧甲和佩刀展現了日本武士的風格,如今這些照片已經成為古董了。武士作為職業的「打手」擁有很高的職業操守,忠於職守,精幹勇猛成為了武士的必備條件,不過武士也分很多等級,最高職位是徵夷大將軍,足輕頭、足輕是最低等級的武士。
  • 豐富中特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 日本人不是「日本人」,他們的血統最純正,卻被日本稱為「蝦夷」
    日本人不是"日本人",他們的血統最純正,卻被日本稱為"蝦夷"。自古以來,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就非常複雜,從唐朝開始,日本就派使節到長安訪問,乞求天皇建設國家,傳播中國文化。經過多年的扶持,日本緊跟中國的發展步伐,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創造了自己的語言,並將自己的民族稱為"大和民族"。截至目前,大和民族約有1.25億人,主要分布在日本列島各地。然而,大和民族的形成過程十分曲折,沒有人知道大和民族是何時形成的,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在長達千年的時間裡,重要的歷史資料早已失傳。
  • 日本網站將各國國旗擬人化,中國國旗別具特色|一周ACG趣聞
    不過今天要介紹的,並不是《黑塔利亞》,而是一個「國旗擬人項目」的網站。隨著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臨近,日本民眾對於這場體育盛事也是愈發的關注,而近日,一個日本網站則放出了許多「國旗擬人」的立繪圖,引起了網民的注意,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19世紀日本末代武士珍貴舊照,身著甲冑目露兇光,亮點卻在身高上
    許多史料記載日本武士來源於中國,後來到日本入鄉隨俗改叫做武士。據說鄭成功為反清復明,就曾派人到日本借兵,當時的幕府綜合考量後拒絕了他的請求,但是下面武士紛紛請戰。圖為三名武士展示他們的所有裝備,包括鎧甲、武士刀等。早期日本武士,儘管只佔到總人口的10%,卻掌握了國家的大部分政權。但在明治維新後,他們失去了國家唯一軍隊的地位,最後甚至失去在公眾場合佩劍的權力。
  • 世界盃球衣擬人娘16強超有愛,足球妹子聖衣加持點燃「聖杯之戰」
    話說,本屆杯賽上打入四強的法國隊很有希望問鼎「聖杯」呢!一身鎧甲戎裝,手握短劍與盾牌,這位北歐民族戰鬥民族維京人血統的丹麥隊球衣娘就要上戰場踢爆對手了!(噗)一寸一寸劍身設計的武器很有意思,各位讀者有沒有注意到它的魚尾柄造型……(魚腸劍?)小鯨大愛的阿根廷隊潘帕斯草原女神球衣娘登場了!
  • 好萊塢愛用武士刀,三國劇全是日系鎧甲?日本文化輸出有那猛?
    編者按: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情況?風靡全球的好萊塢電影中,但凡有長刀長劍這類冷兵器出場,基本都是日本刀或是以日本刀為原型的現代日本刀。比如美劇《殺死比爾》中烏瑪·瑟曼手持日本刀大殺四方的經典場景;《黑客帝國》中墨菲斯拿日本刀砍汽車的經典場景;以及標誌性背著兩把日本刀的死侍。
  • 《森林》死亡洞穴(Dead cave)武士刀洞穴內部地圖及盤點
    在《森林》這款遊戲的地圖中,有很多的洞穴存在,玩家在遊戲中能夠探秘這些洞穴,武士刀洞穴,也就是「死亡洞穴(Dead cave)」就是其中之一。玩家「AWVR極冰風暴」帶來了該洞穴的盤點,一起來看看吧。《森林》死亡洞穴(Dead cave)武士刀洞穴內部地圖及盤點:洞穴的譯名為OFW提供死亡洞穴(Dead cave)這就是新手必來的武士刀洞穴,在這裡說明一下,1,3,9三個洞穴是相通的,9號洞穴(登山鎬),3號洞穴(電鋸)1,3,9三個洞穴坐落於天坑以東,大河南岸一帶並有一個入口(圖中左上角的黃點)開在天坑的半山腰上
  • 成就世界獨一無二的「武士刀」!
    全新鈴木KATANA(武士刀)於2019年推出,在向首款(1981年Suzuki G SX1100S KATANA)KATANA致敬的同時,通過先進技術和全新造型傳遞了鈴木對KATANA的全新表達。而新型官方改裝定製版的推出,更是讓世人眼睛一亮!簡直比KATANA還KATANA!
  • 《天地英雄》不光結尾神棍,連武器鎧甲也很穿越
    電影中,校尉李穿著由整片皮革製成的甲冑,但這種鎧甲實際上並不符合歷史。▲校尉李的舊部們所使用的一些圓盾,在唐代其實並未出現因為從目前出土的唐代皮甲來看,唐代的皮甲並不是整片皮革,而是將皮革製成札甲形式。而相當詭異的是,電影中校尉李所戴的半截頭盔。雖然在漢代到南北朝確實出土過類似的頭盔,但是在唐代並沒有記載和出土相關實物。
  • 讓學生領略美術之美,在創作中融入民族特色,使中國元素走入世界
    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融入一定的民族特色,使中國元素不斷地走入美術、走入社會走入世界。一、美術專業開設民間美術鑑賞課的必要性經研究調查,我國許多的高職學校已經開設了美術專業對民間美術鑑賞的專業課。但是缺乏一定的專業指導和系統的教學規劃。致使民間美術專業課無法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有效地發揮其相應的作用。
  • 中國古代有沒有像日本大鎧那種有代表性的武士盔甲?
    所謂日本大鎧,其實是一種很落後的鎧甲。在日本大概平安時期(794-1185)比較流行,大多數時候用來和蝦夷打仗。放在我國的話,大概南北朝騎兵鎧甲就已經超過了這個水平。具體來講的話,我們要先來說一下日本的鎧甲:首先,我們平時電視上、博物館裡看到的日本鎧甲,大多數時候都一種叫當世具足的近代鎧甲。這其實是14世紀以後發展起來的,16世紀開始,隨著火器的傳入,鎧甲也日漸成熟。很多看到大眾文化中日本武士的造型,以為這種鎧甲在日本很古老,這就大錯特錯了。真的要比的話,大概可以和我國晚明、清代的鎧甲比一比——這裡就不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