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刀被奉為經典已有好幾個世紀,不僅是因為它們優雅的線條和簡潔之美,更是因為製造它們的技術和工藝。當今的武士刀大多數是封建時代日本刀的複製品。那時的日本武士刀是為身高很少超過5.5英尺(1.68米)的武士們打造的。受益於兒童期營養和醫療狀況的改善,21世紀的武士比那時的日本武士更高,更壯,也擁有更強的運動能力。因此,儘管設計精巧,但那個時代的武士刀可能已經不適合今日的武士們。為了彌補尺寸上的差異,冷鋼創造了武士刀系列。
蜻蜓系列的武士刀刀身更厚、更寬也更重,熱處理、拋光、刀裝和對細節的關注與帝王系列一樣,但在其它方面有一些差異。最明顯的區別在於手柄上的鴨綠色絲質纏刀繩和黑色鮫魚皮以及襯託全刀的黑鐵刀鐔。此外,拋光的刀身形成了一個較帝王系列更大的弧線,以長長的鳶尾葉狀刀尖為終點,因而獲得了最大的切割和劈砍潛力。
蜻蜓系列分別擁有三個型號,88DT(短刀),88DW(肋差),88DK(武士刀)
88DT出鞘圖
88DT入鞘圖
88DT是蜻蜓系列中最短的一支,在武士刀系列中,此類尺寸稱之為「短刀」,鋼材採用1060碳鋼,總長53.3釐米,重量632.2克,刃厚7.9毫米;刃長38釐米,柄長15.2釐米,採用綠色編織簾線和黃銅手柄,黑色木鞘 。
短刀這種冷兵器大部分都是製造的像刀一樣,沒有什麼彎曲。「短刀」這個稱呼比較新,在使用大刀的時代,平造的刀被稱為「刀」,刀中短的被稱為「腰刀」,據說是因為將其放入沒有刀刃的構造中,作為護身和生活用具日常插在帶子上攜帶而得名。
短刀與太刀相比,雖然形狀小而簡單,但擁有比太刀更美的觀賞性,被指定為國寶和重要文化遺產的也有很多,被譽為短刀名手的粟田口吉光、新藤五國光等人所創造的短刀,對於戰國時代的武將們來說是十分憧憬的。
另外,在江戶時代,規定在穿禮服時,要穿直垂、狩衣、大紋等,要佩帶被稱為「小刀」的帶有刃的腰刀。
88DK出鞘圖
88DK入鞘圖
88DW的長度是蜻蜓系列中居中的尺寸,被稱之為肋差,重量:859克;刃厚:7.9毫米;刃長:55.9釐米;柄長24.1釐米;刃材:1060碳鋼;總長:80釐米,綠色編織簾線和黃銅手柄 黑色木鞘
脅差是日式的隨身配短刀,用來刺入甲冑縫隙(並非破甲使用)和貼身戰鬥的短刀,通常隨身攜帶,多用於室內及其他狹小空間(如狹窄的小巷)遭遇突發敵人時,在打刀、太刀不利於使用的情況下做格鬥使用。也有專用肋差的劍道流派,可參見日本電影《黃昏清兵衛》。
88DK出鞘圖
88DK入鞘圖
88DK是蜻蜓系列最尺寸最長的,稱之為「武士刀」,因為武士刀對很多人來說是日本刀一個統稱,具體也可以稱之為「刀」或者「太刀」,具體可以查看以後相關日本刀的文章,以區分日本刀區別。重量1.12千克,刃厚7.9毫米,刃長74.3釐米,柄長29.2釐米,刃材1055碳鋼,總長:103.5釐米,綠色編織簾線和黃銅手柄,黑色木鞘 。
另外根據官網以及第三方產品描述來說,蜻蜓武士刀系列的產品均產自中國。
內容整理髮布: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