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悟空的形象說到《西遊記》的主題

2021-01-10 中國青年報

孜孜不倦地尋找主題源於慣性思維,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學著給課文提煉中心思想,經過十幾年培訓,作品得有個主題似已是天經地義。然而,即使給短篇故事提煉主題也不容易。

胡適曾說《西遊記》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作者「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魯迅也說此書「出於遊戲」。他們不贊同「透過紙背去尋那『微言大義』」,包括大鬧天宮在內的整部小說,只是讓人看了感到「好玩」而已。

動畫片《大鬧天宮》有段原著沒有的情節:馬天君視察御馬監,百般刁難孫悟空,悟空不甘欺凌,反出天廷,回花果山去也。這個「馬天君」純是因「馬」而杜撰,編劇似不清楚中國神話裡,華光天王因名馬靈耀而就叫馬天君。電視劇《西遊記》將馬天君換成武曲星君,掩去此破綻,卻仍保留原著沒有的悟空受欺負情節。按原著描寫,悟空上任後倒也勤勉,「晝夜不睡,滋養馬匹」,但一旦知道弼馬溫只是「未入流」小官便勃然大怒:「養馬者,乃後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先前他一聽到太白金星說「請你上天,拜受仙錄」,便笑道:「多感老星降臨。」可見很樂意到天廷當官,但只給個小官可不幹。

悟空從石頭中蹦出後「眼運金光,射衝鬥府」,玉帝只是說「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未採取什麼針對性舉動。接著,孫悟空到龍宮強要金箍棒與披掛,又大鬧冥府,強銷生死簿上猴屬死籍。玉帝原想遣將擒拿,後聽從太白金星建議,決定既往不咎,招悟空上天當官。悟空見了玉帝只是躬身,不拜伏參見,玉帝也原諒他不知朝禮。原著對悟空當弼馬溫的原因交代得很清楚:玉帝招來文武百官,「看那處少甚官職,著孫悟空去除授」,因只有御馬監少個「正堂管事」,便下達了任命,其間操作並無羞辱意味。大鬧龍宮、冥府後沒事還當了官,天廷對悟空還算是寬宏,悟空嫌官小就反出天廷,說來多少有點理虧。現在可以理解動畫片與電視劇為什麼要改動原著了,因為增添了受欺負情節,悟空身上便閃耀出反抗壓迫的光芒,卻不知這並非原著本意。

悟空回到花果山後仍做大王,還仿效天廷那一套,讓大小猴等與降服的妖王「排班朝拜」。在鬼王慫恿下,悟空新目標是當齊天大聖,電視劇還給他加了句「與天高,與地齊」的臺詞,頗有自立天地的氣概,但原著卻寫悟空還是希望由玉帝冊封,並讓哪吒傳話:封這個官銜,「我自皈依」,如果不封,「定要打上靈霄寶殿」,還是想到天廷當官。玉帝原想發兵徵討,太白金星勸道:那隻猴子「只知出言,不知大小」,不如給個空銜「養在天壤之間,收他的邪心」。見太白金星再次到來,悟空估測「定有好意」,便下令「大開旗鼓,擺隊迎接」,自己則整肅衣冠,「急出洞門,躬身施禮」。齊天大聖總算當上了,悟空「遂心滿意,喜地歡天」,玉帝則告誡他,「官品極矣,但切不可胡為」,只將悟空看作是胡鬧的猴子,並無有心壓迫的念頭。

悟空在天上無事可幹,整天「無事閒遊,結交天上眾星宿」,玉帝怕生出事端,便讓他去管蟠桃園。猴子管桃園的結果閉著眼睛也能知道,不久便是「樹上花果稀疏,止有幾個毛蒂青皮的」。玉帝固然是用猴不當,而悟空監守自盜,恐怕沒有哪個上司能夠容忍。聽說蟠桃會不曾邀請自己,悟空又逕自前往,肆意享用佳餚異品,他的心思很顯然:你們不帶我玩,那就讓你們也玩不成!接著他又到兜率宮,「如吃炒豆相似」地掃蕩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悟空自知「這場禍,比天還大」,便「使個隱身法逃去」。事件結局大家都知道:悟空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直到唐僧相救,前去西天取經。

胡適曾說《西遊記》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作者「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魯迅也說此書「出於遊戲」,「我們看了,但覺好玩,所謂忘懷得失,獨存賞鑑了」。他們不贊同「透過紙背去尋那『微言大義』」,包括大鬧天宮在內的整部小說,只是讓人看了感到「好玩」而已。在較長時期裡,這是佔主導地位的意見。

用階級鬥爭理論詮釋《西遊記》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不過意見常不一致。就拿豬八戒來說,一些人認定這是「新興市民」形象,更多人認為他是「農民小私有者的典型代表」,但具體分析卻又有分歧。或認為八戒有些 「小毛病」,但「到底是個正面人物」;或認為他是「舊社會中一般俗人的肖象」,顯示出「私有者的可笑、可鄙以至可恨」;或因八戒當過天蓬元帥,故而是「原來闊過後來沒落的勞動者,原來是剝削者後來變為被剝削者的典型反映」。討論煞是熱鬧,八戒的成分卻一直定不下來。悟空的成分倒不難定:擁有偌大的花果山,平日大小猴們前呼後擁地服侍,定個地主並不為過。不過人們忽略了這一點,而是將天廷視為封建統治的象徵,大鬧天宮則證明孫悟空是反抗封建剝削與壓迫的鬥士。

問題好像得到了圓滿解決,可是如何對悟空後來的表現作階級分析卻成了麻煩。首先,他之所以能從五行山下脫身,是因為誠懇地為大鬧天宮向觀音認錯:「我已知悔了」,又向唐僧承認「犯了誑上之罪」,用悔過換來了自由。其次,悟空扯出齊天大聖旗號反叛時,牛魔王立即聲援,自稱平天大聖,可是後來悟空卻剿滅了牛魔王。以往都是悟空無奈時發出請求,天廷才出兵相助,這次卻是不請自來,可見早就在等機會拿下牛魔王。至於西行路上打殺的那些妖魔,其實都是不服天廷管教的反抗者。第三,悟空對有些妖魔是手下留情,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燒火童子,青牛怪是他的坐騎,都殺不得,無底洞的老鼠精是託塔天王李靖的乾女兒,也不能殺。靈感大王每年要吃一對童男童女,可他是觀音蓮花池裡的金魚,便安然無恙地回去了,獅、象與大鵬將一個城池的人都吃盡了,可謂血債滔天,但獅、象是文殊、普賢的坐騎,大鵬是如來的親戚,悟空眼見他們離去也不出聲抗辯。死在悟空金箍棒下的是那些沒有後門,沒有裙帶關係的妖魔,而他們恰是純正的天廷反抗者。

這些事實原著裡都寫得很明白,於是就有人據此批評悟空。張天翼先生是首開其調者,他首先揭示天廷與妖魔爭鬥的象徵意義:「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與人民——主要是農民——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孫悟空反抗失敗後「投降了」,西行時「一路上和他過去的同類以至同伴作惡鬥,立了功」,成為封建統治者的一員。《西遊記》在批判胡適思想的運動中也被涉及:如果沒有反抗封建統治的農民起義,「孫猴子大鬧天宮這樣的神奇情節是不能虛構出來的」,而教育部頒布《中國文學史教學大綱》指導教材撰寫時,對評述《西遊記》也有明確規定:「複雜社會生活與尖銳社會矛盾的反映──統治者對叛逆者的迫害(鬧天宮的起因與後果)……」指導意見只集中於大鬧天宮的反抗性,對張天翼先生提出的悟空皈依正道、鎮壓同類的現象不置一詞,因為沿這個方向討論,悟空就得戴上「叛徒」帽子,大鬧天宮的反抗性也會受到損害。孫悟空畢竟是深受大眾喜愛的文學人物,形象之正面已不可動搖,更何況後來又有「金猴奮起千鈞棒」詩句的傳誦。

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有人重提悟空是叛徒的話題,認為作者宣揚「封建統治是天經地義的,永恆的」,悟空「為起義農民樹立了一個『改邪歸正』的榜樣」。不過更多人卻在反省,用階級鬥爭理論去套神話小說,「顯然是一種穿鑿附會」。幾十年來,《西遊記》主題被定為反抗封建剝削與壓迫,如今不再用階級鬥爭理論比附,立刻就出現了個新問題:作品的主題究竟是什麼?

新的轟轟烈烈的討論開始了,1990年至2018年,主題說至少有102種表述,按類歸併後約有四十種,其中有些相當有趣。如認為《西遊記》主題是「修心證道」,其情節都是唐太宗修煉時生理、心理的某一部分,據說這解釋「為人體生命科學的發展開拓了一個廣闊的前景」。有人認為主題是王陽明的「致良知」,唐僧師徒一路西行,「無不是在『格物』無不是在『正念頭』」。更有人提煉出反腐倡廉的主題:「以醜惡鑄造涵蓋廣闊的匡風巨鏡,教化世人鑑醜而斂行止」。各種西方文藝理論也都用上了,如用桑塔亞那的理論分析八戒形象,用弗洛姆的觀點對玉皇大帝定位,用卡西爾的論述解釋作品內容的複雜等等。年復一年,新主題不斷湧出,而此現象又得到肯定:「主題的難解性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人們進行孜孜不倦的探究」。《西遊記》主題的討論,竟被弄成了哥德巴赫猜想。

孜孜不倦地尋找主題源於慣性思維,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學著給課文提煉中心思想,經過十幾年培訓,作品得有個主題似已是天經地義。然而,即使給短篇故事提煉主題也不容易。「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裡,悟空不顧唐僧念緊箍咒,堅持打死白骨精,主題當是除惡務盡;可是唐僧諸人看不出眼前就是妖怪,而悟空火眼金睛一眼識破,這豈不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一個情節尚且如此,整部書的主題就更沒法說了。問題出在「主題」這個概念的使用範圍,先有人們對作品中心思想的看法常常一致的現象,然後才有「主題」概念的抽象,因此它只適合於人們看法一致的作品,而主題歸納歧義迭出的《西遊記》,並不在「主題」概念的覆蓋範圍之內,即還是應該贊同胡適、魯迅將它歸為無主題。如果文學研究中對使用的概念能仔細辨析,無謂的爭論大概可少些吧。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黑神話:悟空,日本人認為悟空出自七龍珠?印度人說是他們的?
    最近《黑神話:悟空》可以說火得一塌糊塗,播放量在很短時間內就達到了3000萬。B站上也出現了不少外國人看《黑神話:悟空》的視頻,其實不乏讚美之詞。我本以為《黑神話:悟空》做到了文化輸出,然而當我點開《黑神話:悟空》在外網的評論區,反正事情並不是我想像的那樣。
  • 如果說《大話西遊》褻瀆了《西遊記》?那《西遊記》又褻瀆了誰?
    而曾成功塑造了孫悟空形象的六小齡童章老師卻在公開場合「批判」《大話西遊》,「批判」和妖精談戀愛的孫悟空。誠然,這種「批判」對鍾愛《大話西遊》的廣大觀眾來說難以接受,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口誅筆伐撲向六小齡童章老師,以致其口碑嚴重下滑。《大話西遊》與《西遊記》其實異曲同工《大話西遊》到底算不算褻瀆《西遊記》?肯定不算。《大話西遊》算不算尊重原著?
  • 西遊記裡諦聽認出了真假悟空,為什麼不敢說,其實這是一場戲
    在西遊記裡有一段兒真假孫悟空的故事,兩個孫悟空從閻王殿打到了天庭,又跑到了佛祖那裡,最後靠著法力無邊的佛祖,才認出了到底誰真誰假,最後讓孫悟空成功地打敗了和自己一模一樣的悟空,繼續取經去了。關於這個假悟空到底是誰,大家也一直都在討論。
  • 《西遊記》最基本哲理:唐僧得歷劫西行,悟空八戒的對話道出真相
    《西遊記》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淨》。他們三個人(唐僧、悟空、八戒)來到流沙河,看到這河寬闊、險惡,也沒有舟楫,過不了河。而且又從波濤中跳出個妖怪來。這個妖怪,是歸順前的沙僧。歸順,就是奉菩薩之命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
  • 《西遊記》中,菩提老祖為何趕走悟空?學者:你看生死簿上寫了啥
    引言《西遊記》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一直被世人廣為傳頌,其大致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經歷九九百十一難西天取經的故事,著作中豐富的人物形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使讀者感受良多。《西遊記》也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開創了這片領域的先河,不得不說作者吳承恩的想像力簡直天馬行空,他能把世間莫須有的事情講述了極其逼真,令人止不住閱讀翻看。有人曾詳細統計過,《西遊記》中的人物有893個,並且他們都有各自的形象特點,可想而知,這需要作者強大的構思能力以及想像力才能完成這部曠世佳作。
  • 他也是悟空,禪緣善心,死後肉身成佛的奇人!
    在我們印象裡的悟空是那個路遇到妖魔鬼怪大喝一聲,"吃俺老孫一棒!"的齊天大聖,是那個在紫霞仙子心中身披金甲聖衣、駕著七彩祥雲來迎娶她的至尊寶,是一個受萬民敬仰的大英雄。自從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問世之後,齊天大聖的形象迅速傳遍了九州大地,成為人們心中輪廓最深的神話人物。
  • 西遊記中悟空曾去地府給一凡人加一紀壽命,這到底是多少年呢?
    西遊記這部神話小說十分的有名,雖然很多人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看過央視八六版《西遊記》,雖然改編後的西遊記與原著小說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他卻讓我們認識了十分厲害的孫悟空,讓我們領略了取經路上的艱難險阻。
  • 西遊記中悟空,悟能,悟淨兄弟三人的個性差別
    2020-11-22 10:21:57 來源: 洋洋自娛樂 舉報   西遊記中悟空
  • 《西遊記》六耳獼猴到底什麼來歷?
    《西遊記》裡面有個妖怪動機讓我捉摸不透。它是六耳獼猴,它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也就是說它有預知的能力,問題來了,為什麼它敢和真悟空去西天找如來去辯明真假,是對自己法力高度自信,還是另有原因??其實,說真的,真假美猴王太詭異了,你一個假的悟空,還要去取經,遇到真悟空還要去和他去天界,地府等辯明真假,這腦子怎麼想的?
  • 西遊記之六耳獼猴一
    西遊記中有這麼一個篇幅真假美猴王篇,那麼今天就來說一下這個真假美猴王中的隱藏點。 這一回講的是孫悟空被唐僧趕走之後去了南海普陀山訴苦,這一點在86版的西遊記中有講到過,原著第五十七回就是真行者珞珈山訴苦,之後呢這六耳獼猴瞅準時機,打了唐僧搶了包袱逃回花果山,準備自己去取西經。
  • 鬥戰神原班人馬新作《悟空》13分鐘實機視頻首發
    視頻開場,是一段獨白:你們一定都聽說過關於他的故事有人說,他幫唐僧取到了真經,封了鬥戰勝佛從此,留在了靈山也有人說,那個成佛的根本不是他真正的他,早就死在了西行路上還有人說,西遊從來都沒有發生過他只不是說書人杜撰的一隻猴子……寥寥幾句,點出了西遊記幾種可能的真相
  • 輕鬆走進西遊記的魔幻世界
    《西遊記》,(明)吳承恩著,陳惠冠繪,王東改寫,清華大學出版社《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本書由插畫大家陳惠冠繪製,共200幅國畫風格的插圖,按原書一百個章節作為線索和結構主體,是目前國內藝術含量最高的全本西遊記故事。本書由作家王東對原著進行通俗化曉暢化改寫,讓普通讀者能輕鬆走進西遊記的魔幻世界。
  • 悟空說的這句話,如來沉默,玉帝竊喜!
    其中奧秘雖然很深,但是小解卻在悟空的一句話中尋到了答案,這句話是悟空對車遲國國王所說的臨行囑託,中間就包含著西遊世界究竟是佛家大還是道家大的玄機,下面小解就為大家揭曉!車遲國鬥法一回,是《西遊記》中的經典篇目,故事發生地車遲國朝政被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把持,他們獨尊道教而壓制佛教,不僅在全國之內大興道觀,還狠心將佛家弟子關押下獄。
  • 《西遊記》中這位妖怪的原型是誰:被大禹斬殺的上古兇神相繇,還是...
    而其中流傳版本最多的妖怪,當屬我們今天要說到的這位。我們也順便來探究下這位妖怪的原型到底是誰?據說這位妖怪的原型來源有很多種,我們今天就找找哪個最靠譜。這個妖怪就是被孫悟空、豬八戒、二郎神和哮天犬聯手才擊敗的妖怪九頭駙馬九頭蟲是也。他本是亂石山碧波潭萬聖龍王的上門女婿,也不知道這個碧波潭是塊何等寶地,怎麼這老龍王的女兒誰都想去。
  • 戲說西遊:悟空對觀音有過什麼樣的情感?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來,看他的人寥寥無幾。他盼星星,盼月亮,沒想到把觀音菩薩給盼來了。觀音肩負使命,當然不是來談戀愛的。兩人一番交談之後,悟空被觀音說服。他決定改邪歸正,去惡從善。從頭至尾,觀音就是悟空的指路者、守護者和監督者。
  • 觀音菩薩深諳「五行」:《西遊記》唐僧團隊,相生相剋取到真經
    觀音菩薩深諳「五行」:《西遊記》唐僧團隊,相生相剋取到真經天地有五方:東、西、南、北、中。古人配之以五德:仁、義、理、智、信;《西遊記》中的取經團隊有五人: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小白龍。五人,都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易經》有關。
  • 從印度女神到我國白鬍子老爺爺,關於金星形象變化,一起了解一下
    (見《詩·小雅·大東》)但金星畢竟不像牛郎、織女星那樣深入人心,直到古典名著《西遊記》被搬上銀屏之後,金星,作為星宿也就是神仙,才以略有滑稽的白鬍子老爺爺形象受到大家的喜愛。這個天上的神仙,最開始到花果山邀請山大王孫悟空上天界之際,甚至被幾隻小猴兒欺負,哪有一點點天神的威嚴和神通?
  • 菩提為何要趕走悟空呢?你看看閻王的生死蒲上都寫了啥
    今天來說一說西遊記的菩提為何要趕走悟空呢?從結果來看,菩提是出於好意思。為什麼這麼說,菩提是有心趕走悟空,對於悟空來說,完全是有利的,不然,悟空難逃一死,如果悟空不死的話,菩提祖師的身份就會爆光,你看看閻王生死薄上都寫了啥?悟空是一塊仙石所孕育出來的神猴,當時就驚動了三界,想必菩提祖師也知道花果山產了一隻石猴。悟空為了尋找長生之道來到了西牛賀洲,拜在菩提祖師門下。
  • 斑馬AI課的斑馬語文與洪恩識字,悟空識字哪個更好?業內人親測揭秘
    悟空識字一、基本信息悟空識字是一款針對3-8歲學齡前及一年級兒童打造的識字軟體,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漢字;悟空識字涉及到漢字及詞語,並結合兒童熟悉的《西遊記》經典場景進行想學習。四、課程特點1、悟空識字的主題特徵非常明確,它以「西遊記」為主題,所以對愛好西遊的孩子來說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2、課程中每個學習場景都有多個挑戰關卡,關卡名字也很有西遊記的特色,比如花果山、火焰山、女兒國等。
  • 《西遊記》的十二生肖,還記得嗎?孫悟空豬八戒白龍馬必須有姓名
    傾醬的本意是想通過主題系列的分享,為友友們推薦一些很經典或者相對小眾的動漫,當然,傾醬自己在分享的過程中,也重溫了很多的經典動畫形象。  《西遊記》的動畫版作品,是中央電視臺動畫部,以及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火炬動畫分公司聯合製作的,動畫作品由方潤南執導,共計52集,前7集由上海電影製片廠製作,後45集由中央電視臺動畫部製作。那麼,耳熟能詳的《西遊記》故事,你還記得在故事中出現的十二生肖,十二動物形象嗎?孫悟空豬八戒白龍馬必須有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