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青少年校外教育,覆蓋200多所學校,累計聽課師生20多萬人次;建成全省首個由關工委組建的農村創業青年聯誼會,獲省關工委認可並在全省獲得推廣……2003年從連州市政協副主席崗位退休後,莫新詩一直奮鬥在連州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崗位上,為連州關心教育下一代和農村創業青年工作增添了一抹亮麗光輝。
退休不解甲,夕陽更增暉。近日,莫新詩被廣東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授予「省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校外教育覆蓋200多所學校
累計聽課師生20多萬人次
出生於1942年的莫新詩是連山人,1968年大學畢業後入部隊鍛鍊了一年半,此後除了1992年至1998年間在連山任職外,一直在連州工作。「連州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他說。
2003年,莫新詩從連州市政協副主席崗位退休,進入關工委工作。關工委關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主要是抓好青少年的校外教育。不過,這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活。
彼時,剛剛成立3年時間的連州市關工委總共才3名工作人員。「雖然主抓的是青少年校外教育,但這個面很廣,怎麼搞?重心是什麼?這都是我一過來就需要考慮的問題。」
「基於連州的實際情況,我們商量後決定將校外教育重點抓好兩個方面:紅色基因教育和法治教育。」莫新詩介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莫新詩的出謀劃策下,連州市關工委首先抓好校外教育輔導站和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對全市173個校外輔導站加強管理,以點帶面,全面開展工作,並對各「示範點」開展調研活動,以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這些年來,連州市關工委幫助連州鎮蓮花社區校外教育輔導站解決了8個圖書櫃,幫助連州鎮城北村「留守兒童之家」解決了2臺空調,對全市533名校外教育輔導員分期分批辦班學習,增強他們的工作責任感。
同時,依託連州市教育系統關工委,聯合他們發動組織離退休教師,於2005年組建了連州市校外教育「講師團」,開展了《毒品猛於虎》、《傳承紅色基因,做時代好學生》、《奮鬥70年,巨龍騰空飛》等30個課題。
「在法治教育方面,我們主要是聯繫政法系統關工委,發動鎮鄉派出所副所長等進校園開展法治教育宣傳,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和遵法守法意識。」莫新詩介紹,這些年來,這些校外教育已累計覆蓋了200多所學校,聽課師生達20多萬人次。
關愛留守和困境兒童
組建文藝隊強化教育宣傳
連州地處粵北,經濟社會發展程度距離珠三角城市存在一定差距。這也導致一直以來,連州地區的不少群眾外出務工成為常態,存在不少留守兒童。
「我們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發現當時存在有小孩子輟學、不想讀書、調皮搗蛋不服管教等現象。」莫新詩介紹,為此,連州市關工委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並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背後,是或父母外出打工不在家、或父母離異導致孩子缺乏父愛、母愛等家庭教育缺失原因。從此,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便加入了連州市關工委的工作日常,成為關工委成員們非常關注的一項內容。
10多年來,莫新詩和同事們一道,不辭辛勞下鄉開展「一幫一」、「一帶一」跟蹤服務,給留守兒童送上組織的溫暖和關懷。2009年,莫新詩還和同事一道,組織能歌善舞的退休教師,組建了連州市關工委文藝隊,開展文藝進校園活動,將宣傳教育融於趣味演出。
自文藝隊進校園演出啟動以來,莫新詩帶領文藝隊在20所學校開展過文藝聯歡會,參加師生3.8萬多人次,受到學校師生廣泛認可和歡迎。
打造農村創業青年交流平臺
創新做法獲省點讚和推廣
堅持培養農村創業「雙帶型」人才是連州市關工委另一項重點工作。「為此,我們每年都會組織農村創業青年開展一系列培訓班,根據他們的意願和創業程度,分別開設普及班、初級班、專業班和智慧班。」莫新詩介紹,這其中,普及班主要引導閒散青年如何創業,初級班引導創業青年如何正確選擇創業方向,專業班培訓他們如何進一步提升技能和管理水平,智慧班引導對接市場、提升眼界、拓展思維能力。
10多年來,連州市關工委組織辦班40多期,培訓人員達5000多人次。不過,在開班培訓數年後,莫新詩產生了新的思考。「加強培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何有效促進並加強農村創業青年之間的溝通、交流,讓信息傳遞更及時、讓他們遇到的困難可以更及時得到解決和處理呢?」
2008年,莫新詩發動並組建了「連州市關工委農村創業青年聯誼會」。這是全省第一個由關工委組建的農村創業青年聯誼會。
該聯誼會成立後,會員們不僅有了一個平臺可以及時溝通交流,同時,在遇到困惑和困難時也可以及時求助,而這些求助也能及時得到響應和處理。
張女士是西江鎮的一名養殖戶。一次,在遇到母豬生崽後撕咬豬仔的現象,她百思不得其解。她通過群內求助,當晚,對生豬養殖很有經驗的會員便驅車趕到了她的養殖場,連夜研討,很快就鎖定了問題出在飼料,更換飼料後,問題果然迎刃而解。
「這些年來,可以說,在清遠市內,我們的聯誼會的活力和凝聚力都是較好的一個。」對於聯誼會起到的互幫互助作用和近些年來的發展,莫新詩頗感驕傲。截至目前,該聯誼會已有會員400多人。
而連州市關工委農村創業青年聯誼會成立後數年,該舉措也獲得省關工委的認可和點讚,該模式在全省獲得推廣。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段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