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新聞網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月14日表示,中方多次強調,中國無意與世界脫鉤,也不可能脫鉤。
是什麼讓發言人作出這番表態?原來,中國歐盟商會和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有關經濟脫鉤潛在影響的報告,認為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脫鉤」進程早已開始,中美貿易戰加速了「脫鉤」趨勢。歐洲在華企業擔憂,此現象將迫使歐洲企業收縮在華業務或付出更多成本,以適應中美之間隔絕的技術和供應鏈體系。
中國與外部世界「脫鉤」了?看到這樣的表述,筆者的第一感覺是:「這話從何而來?」要知道,就在商務部新聞發布會召開的當天上午,海關總署發布了2020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數據,全年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進口14.23萬億元,進出口、出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加鞏固。
說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在與世界「脫鉤」,這個玩笑是不是開得有點大呢?
改革開放是中國經過長期探索走出的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40多年來,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在自身得到發展的同時,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打造全球共享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作出了積極貢獻。即使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潮流在蔓延,中國也一直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者、維護者和踐行者。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根據中國發展實際作出的戰略決策。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中國製造已經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廣闊的內需市場將繼續激發源源不斷的創新潛能。中國的承諾是:將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
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中國開放的腳步也未停滯:去年年底,中歐完成投資協定談判;今年1月1日,中國模里西斯自貿協定生效;眼下,中方正在穩步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國內核准程序,核准和實施準備工作將在6個月內完成……未來,中方將繼續擴大市場開放,與各國一道更好地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高效、穩定,推動更高水平的全球化進程,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反倒是有些國家違背自由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市場經濟原則,以種種理由限制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個別西方政客更是叫囂要與中國「脫鉤」,還煽動其他國家「選邊站隊」,挑唆他們與中國「脫鉤」。
如今,「脫鉤論」者竟然把帽子扣在中國的頭上,頗有種「賊喊捉賊」的意味。
再看看前文所提到的報告,在那些受訪的歐洲企業看來,所謂「脫鉤」並不是最嚴重的問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新冠病毒、人工成本上漲、市場準入等問題更為重要。
對中國來說,今後將進一步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共建「一帶一路」,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如此看來,所謂的「脫鉤」不過是某些人的自說自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