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魂七魄真的存在的,你試過失魂落魄嗎?
也許有些人會有這樣奇妙的生活經歷,
站在鏡子面前,照鏡子時間長了,會發現鏡子裡的自己很陌生;
或者有些時候,長時間盯著一個常用字看,會發現仿佛不認識這個字了。
有人說那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兩個「我」存在,只有在一個人精神分裂時,別人才會發現另一個「我」。
說是精神分裂是現代醫學的說法,其實中國古代有更加完整系統的說法,
就是說人有三魂七魄,肝藏魂,肺藏魄等等說法,
其實不只是一個虛幻的概念,可以說是真實存在的事情。
現代心理學的鼻祖弗洛伊德把心理學分解的支離破碎,
用三層模型七層理論等來牽強的描述人類心理活動的狀態,
感覺這些心理學說總是有很多的缺陷,
其實,中國人早就知道很具體的心理活動,而且是指向性非常明確,
比如,痛心,撕心裂肺,傷心欲絕,肝腸寸斷,
說起肝腸寸斷,真的有這樣的典故,
這個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黜免第二十八》:「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餘裡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
就是說這樣的事情,晉國的將領叫桓溫的帶領這大部隊,乘船沿著長江向前行進,
船來到三峽靠岸以後,大家看到一隻小猿猴在附近遊玩,
有一個部將,覺得好玩,就上岸把小猿猴捕捉了,帶上了船,
母猿猴大老遠看到了,趕緊跑過來,但是因為距離太遠,
等到母猿猴跑到岸邊的時候,部隊的船隻已經駛出很遠了,
船繼續向上遊前行,江邊的水聲稀裡譁啦的響著啊,
母猿猴的心裏面是非常痛苦的,想救小猿猴救不了,
母猿猴沿著岸邊跟著船隻行進的方向追啊,跑啊,
一路奔跑不停歇,跟著船跑了一百多裡路,
奮不顧身,非常的疲勞,
一直到了巫峽的地方,這裡兩岸比較狹窄,
母猿猴跑的更快,趁機跳到船上,一動不動的伏在船上,就死掉了,
然後,部隊就將母猴的肚子剖開,
大家看到肚子裡面的時候,非常的意外,
肝臟,和大腸,都斷成一寸一寸的了,
這種猿猴的母愛,是一種本能。
那麼人的母愛呢,人的本能呢?
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
這些神,魂,魄,意,志,在中國人眼裡是非常具體的形象,
古代還把魂魄的形象都畫出來了。
其實,在中國古代,就有完整的靈魂學說體現,其中三魂七魄,中醫情志學說,都是非常系統的。
而且,中醫治療在精神方便的基本,通過調理身體,可以間接的調理心理情緒,
而通過調節心理情緒,反過來可以調節身體的實際基本,
比如,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
甚至,以怒制思,所以那些動了春心相思的少男少女,吃醋,埋怨,憤怒,
很可能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免於過度的傷到了脾臟,
因過度悲傷而導致肺臟生病的人,用喜制憂法,悲傷肺,喜勝悲,
這個方法在心理醫生哪裡也是經常使用的,他們估計就是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認為是對的,
而古代的中醫情志常識系統,就斷言 悲傷肺,喜勝悲,
同理,根據五行生剋的辦法,我們可以得知:用怒制思法,思傷脾,怒勝思,用喜制憂法,悲傷肺,喜勝悲,用憂制怒法,怒傷肝,憂勝怒,看來一個滿腔憤怒的人,要讓他去擔憂未來,擔憂衣食就會乖巧了,用思制恐法,恐傷腎,思勝恐,一個恐慌的人,讓他多讀書,多思考,明白道理就好了,用恐制喜法,喜傷心,恐勝喜,看來範進中舉神經病的那一刻,就需要給他威嚇一下,當官貪汙要坐牢,估計範進就不會瘋了。顯而易見,這是一套完整的系統。
現在回想起來,初中小學的心理學課本,是以為編輯教材老師的知識局限性,還是什麼有原因,把中華優秀的文化知識,給埋藏的如此之深,日用而不知啊。說回三魂:天魂,人魂,地魂,也叫:胎光、爽靈、幽精。古中醫認為魂藏於肝中,所以人體的肝臟不好,肝血虛弱的人,容易睡覺的時候不安寧,做惡夢,大喊大叫,
諸如此類的人體生理現象,是非常具體的,也非常奇妙。
有一天再看鏡子裡面的你,不是你了,你可要記得,他還是你,是你的另一面呈現出來了而已。
古人不僅對這些做出片面的總結,而是非常系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