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人死為鬼,鬼死為聻」,中國古代神秘的鬼文化解讀

2021-01-10 塵海問道

鬼者,歸也。據《禮記·祭義》云:「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謂之鬼。」《禮記·祭法》則云:「庶人庶士無廟者,死曰鬼。」而東漢時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云:「鬼,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

厶即為私之意,這也就是說,鬼即是人歸之意,普通老百姓死了之後,沒有宗廟祭祀,便會化身成鬼,前往陰間,而一些王侯將相死後有宗廟祭祀,則可以依託宗廟而吸收香火,成仙成聖。此外,由於人活著屬陽,死後屬陰,所以鬼的陰氣很重,若有鬼害人,皆為其私慾太重所致。

中國古代民間是如何看待鬼的呢?在古代,中國有豐富的鬼文化,比如中元節。相傳這一天晚上子時陰界的大門會打開,在陰界的鬼魂會重回陽間,去見他們生前的家人。所以,在這一日家家戶戶都會祭拜死去的先人,有的地方還會點河燈為亡魂照亮回家的路。

此外,又據《五音集韻》中記載:「人死作鬼,人見懼之。鬼死作聻,鬼見怕之。若篆書此字貼於門上,一切鬼祟遠離千裡。」而《酉陽雜俎》中曰:「時俗於門上畫虎頭,書聻字,謂隂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瘧癘。」又根據張讀的《宣室志》曰:「裴漸隱居伊上,有道士李君曰:當今除鬼無過聻耳。時朝士皆書聻於門上。」

由此可見,古人還認為,鬼也是會死的,人死之後化作鬼,而鬼死之後則為聻。所以,古人認為人怕鬼,鬼怕聻,所以就將聻看做是鬼的剋星,並將其懸掛於各處以驅鬼闢邪。

那麼,古代的士族階層又是如何看待鬼的呢?在儒家看來,鬼確實是存在的。論語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季路孔子鬼神之事,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孔子曰:「未知生, 焉知死?」由此可見,子路曾經問過孔子鬼神的事情,不過孔子並未正面回答,只是強調了要關注現實人生。

此外,論語中還有孔子對鬼神的態度,比如《論語雍也》中孔子回答樊遲問題的時候,說:「敬鬼神而遠之。」再比如《論語·述而》裡記載:「子不語怪,力,亂,神。」這些都表明,孔子對鬼神之事並不願意討論,在孔子看來要把精力放在當下,放在活著的人身上。當然,孔子大抵還是認同鬼神的存在的,要不然也不會強調要「敬鬼神而遠之」了。

道家對於鬼的看法就更為玄學了。在道家看來,人生天地之間,氣聚則生,氣散則死,人死之後,氣也會逐漸消散,終究歸於自然,之後再開始一個新的輪迴。

《尸子》引《老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寄也。寄者,同歸也。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其生也存,其死也亡,人生也少矣,而歲往之亦速矣。」在道家看來,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人這短短一生不過是寄託天地之間的一個過客而已,而死亡,方是回歸。

而莊周在《莊子·知北遊》中也說:「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意思就是,生與死是一個統一的矛盾體,生即是死的同類,而死亡又是新生的開始。由此引出生不足喜,死不足悲的觀點。

總體來看,對於「鬼」的認識,除了道家之外,中國古人還是喜歡將其神秘化,並對其敬重,試圖讓其不要難為活著的人。所以,與其將精力放在討論鬼究竟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對待他們上面,倒不如先好好的活著,關注現世人生,對他們敬而遠之。

相關焦點

  • 人死為鬼,鬼死之後是什麼?——古人的離奇腦洞
    中國古代有人回答了這個問題,杜撰了一個答案,那就是:鬼死為聻(jian)。由此可知,在這個故事裡,鬼死之後成聻,居住在鴉鳴國。人死之後及所處空間的變化如下:人(人間)→鬼(陰間)→聻(鴉鳴國)當然,鬼不一定待在陰間,可能在人間作惡;聻也不一定待在鴉鳴國,也可能在陰間作惡。鬼官差詢問是否把已死的鬼押往鴉鳴國時,城隍並不同意,說:「這個東西做鬼就害人;如果做聻,一定又會害鬼。可以揚滅它的惡氣,斷了根。」
  • 人死了以後變成鬼,鬼還會再死嗎?
    人死了以後變成鬼,鬼還會再死嗎?在中國古代曾經流行過一種闢邪的民俗。而這個民俗的來源可以告訴我們,鬼在世間死後會變成什麼。《太平廣記》卷七五引唐張讀《宣室志.馮漸制鬼》:「河東馮漸,名家子,以明經入仕,性與俗背。後棄官隱居伊水上。
  • 「鬼節」談鬼:人死為鬼,鬼死是什麼?
    妻撫之曰:「此為鬼病。」生曰:「端娘已鬼,又何鬼之能病?」妻曰:「不然。人死為鬼,鬼死為聻。鬼之畏聻,猶人之畏鬼也。」……「鬼死為聻」。既然鬼可以祟人,那麼聻同樣可以祟鬼,所以這聻實在讓鬼可懼。於是人間的術士們就「遠交近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倘若遇到為鬼所祟的事,那就向聻發出聯盟的意向,請聻作祟以治鬼。
  • 蒲松齡告訴你:人死為鬼,鬼死了又是什麼呢?
    在神話體系裡,世界分為天地人三界,人死後做了鬼,鬼投生可為人。但有時候,古人也會腦洞大開,突發奇想:鬼就一直是在地獄為前生贖罪的嗎?他們一直是無災無病的嗎?鬼會不會死?如果會,鬼死後又會是什麼?衛輝的戚生,買到一處鬧鬼的大宅子後,妻子不久就死掉了,但戚生偏不信邪,還是大膽的住下去,然後遇到了死了有二十多年的屈死鬼章阿端,不但不怕,還色膽包天的去調戲她,後來章阿端又通過賄賂,將戚生的妻子也帶了來,由此開始了兩個女鬼共事一個活人丈夫的離奇情節。
  • 「鬼」這複雜的字為什麼單獨作為偏旁部首?帶您進入「鬼」世界
    「魅力」,為什麼也是用這個字,其實擁有吸引力的都是非常神秘,無形中的,所以加入一個男的喜歡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或者一個女人喜歡一個很有「魅力」的男人,就是中了「魅」,「魅」裡的「未」就是未知的力量,而「魅」字來源於「鬽」,其實古人打扮喜歡掛彩,這個掛彩不是被打傷的掛彩,而是喜歡裝飾,而裝飾就用這「彡」,其實古人很早就了解到彩虹,所以用彩虹的象形來畫這彡撇,所以彩色的「彩」字也有這「彡」,這個「彧
  • 鬼最怕的名字,看見一個字都會遠遁千裡,你可能從來沒聽說過
    鬼這個東西,也不知其有無和真假。也不討論它到底在不在,只是假設有這麼個東西的話,它最怕什麼?那麼鬼最怕什麼東西呢?說到鬼最怕的東西,大家可能會想到黑狗血,屠夫,大兇之器,有些人可能會說大悲咒,往生咒,佛道兩家開光法器,又或者硃砂,桃木,柳條。畢竟這些東西在傳說中都是能傷鬼驅鬼的。其實鬼最怕的的並不是這些。
  • 鬼死後變成什麼?從袁承棟打鬼說起
    在中國民間傳言以及傳統鬼怪故事中,人死後會變成鬼。那麼,鬼有沒有壽命?鬼有沒有生老病死?如果有,那麼鬼死後又會變成什麼呢?在南朝宋宗室劉義慶及其門課所寫的《幽冥錄》一書中,提到了這個說法:人死為鬼,鬼死為聻(jiàn),聻死為希,希死為夷,夷死為微,微死無形。
  • 為何七月半「鬼節」能流古自今,鬼又是什麼?
    檢討「中元普渡」的起源實在就是古代的「厲祭」,「厲,惡鬼也」人們怕橫死兇亡的「強魂厲鬼」來作祟就燒些紙錢,撒些漿水來賄賂他們,叫他們不要幹擾人們,也由於這種怕鬼的心理才有了這種各式各樣的祭祀祈禳。「鬼」是什麼?人為什麼怕「鬼」?這真是由來久矣,累計數千年的習俗和傳說,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糾正人們迷信怕鬼的心理,但願我們的科學教育能夠有效地制止這種迷信繼續流傳下去才好。
  • 中國最大的「鬼」,舌頭81米長,曾經風光無限,如今淹沒在荒草中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眾說紛紜,並且誰也說服不了誰。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有著「鬼文化」的國家,說到「鬼文化」,據說它最早就是起源於商代的帝王文化。隨著中國的歷史發展也經歷了一個不斷豐富、變異、更新的過程,但不管哪個時期,它始終都充滿神秘的色彩。
  • 中元節,那些古畫裡的鬼都長什麼樣?
    小篆中鬼字的寫法 人所歸,為鬼。說的其實就是人死為鬼。鬼頭上寫的「田」字也屬土,田也屬土。《禮記》曰:死必歸土。 《易 繫辭 上傳》謂:在地為鬼。《易 彖 上傳》言:坤為鬼。《易 文言傳》曰:鬼謂地也。 地為坤,坤為陰。生與死,亦陽與陰。人死為鬼,死必歸土,故在地為鬼。
  • 中元節,「鬼文化」在中國具有深厚的歷史
    在中國的傳統民俗中,人們通過祭祀祖先祈求庇佑。「鬼文化」在中國具有深厚的歷史,國人大多在童年時代就知道牛頭馬面、黑白無常等「鬼界大V」,它們在文學作品或民間流傳的駭人形象,也成為大眾行為約束的最初來源。可是鬼真的都是這個樣子嗎?
  • 為什麼鬼不能攻擊躲在被子裡的人?
    朋友二狗是在加班熬稿時遭遇的女鬼,他至今對此仍心有餘悸:「我當時在加班,應該都凌晨了,整層樓就我一個人,後來我去廁所撒尿,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人不人鬼不鬼,然後旁邊就有個很小的聲音說'你比我還像鬼啊』……」「你知道那種感覺嗎?渾身汗毛都豎起來了,嚇都嚇死了。
  • 中元節不說鬼,我們來談談生與死
    當深愛的人離開,他們是否也會以一種我們不知道的方式仍然給我們陪伴?南宋 李嵩《骷髏幻戲圖》故宮博物院藏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鬼神的傳說俯拾皆是,這也是藝術家創作的一個重要主題,流傳至今的南宋名畫《骷髏幻戲圖》至今仍有人對它進行各種解讀。
  • 百鬼夜行,道教中的鬼都很可怕嗎?
    文:#清虛道人#,雲臥三更仙夢醒農曆七月,傳統上認為是地府開城門的月份,自古以來便有百鬼夜行的說法。道教認為,天地間有陰陽之氣,至陽者上升為神仙,至陰者下降入地府,於是便有了神與鬼的分別。道教立教的根本在於陰陽二字,世界萬物的陰陽展現方式不同,並不存在孰高孰低的差別。所以在道教的觀點中,並不會對人之魂魄所化作的鬼類有任何歧視的心態。著名的志怪故事《宋定伯捉鬼》中,描述了一段宋定伯與鬼同行的過程。縱然人鬼異類,但文中的鬼並不是可怕而邪惡的形象,他如同人類一樣也有疑惑、有畏懼。其鬼者,無非是另一種活著的狀態罷了。
  • 星雲大師說「鬼」:鬼並不可怕有時很可愛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椒鹽)一談到鬼,我們腦海中馬上浮起鬼披頭散髮、青面獠牙的可怕樣子,其實鬼並不可怕。鬼不但不可怕,有一些鬼還很可愛。好比動物裡面有一些像獅子、老虎、犀牛等可怕的猛獸,但是也有像兔子、麋鹿、貓、狗之類討人喜歡的可愛動物。同樣的,鬼有可怕的惡鬼、厲鬼,但是也有可愛的好鬼、善鬼。並且可以發現鬼不只在荒郊墓冢裡,鬼也在我們的身邊附近。
  • 萬國博覽會上,日本工藝「造假」打臉,中國用「鬼工球」驚豔世界
    萬國博覽會上,日本工藝「造假」打臉,中國用「鬼工球」驚豔世界文/歷史加工廠中華歷史博大精深,今天小編,我就給大家來講一下我們的優秀歷史作品,「鬼工球。」鬼工球又稱套球和銅同心球,這種同心球的材質一般都是選用比較珍貴的材料,比如象牙和玉石。
  • 說文解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源於中國遠古的星宿信仰
    屬於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顫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以五行論,東為青色 ,故青龍為東方之神,亦稱「蒼龍」。在民間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鬚、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 聊齋故事:男子賄賂陰差,阻止妻子投胎,一人兩鬼瀟灑自在
    ,便去解她的衣裙,那女子也不反抗,只是笑著看他。事後,那女子對他說:「我叫阿秋,生前嫁了個丈夫是酒鬼,一喝醉酒就打我,我不堪忍受他的折磨和侮辱,悲憤而亡,埋在這裡有幾十年了,這所宅子下面全都是墳塋。」衛光聽了有些吃驚,問道:「來的那個老婢女是誰?」
  •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人們究竟怕不怕鬼?
    因為一部電視劇的緣故,從小時候開始,對鬼是喜愛大於恐懼,忐忑中帶點期盼,因為這些鬼都是女鬼,不但個個貌美如花,而且心地善良,個性潑辣,敢愛敢恨,說到這裡您可能知道是什麼電視劇了,不錯,正是經典的86版《聊齋》。